《塔木德》:猶太人最智慧的5條成事法則,現在知道還不晚

洞見 發佈 2024-05-01T08:32:18.221765+00:00

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僅占全球總人口的0.3%,但卻掌握著世界上30%的財富。今天,給大家分享《塔木德》中5條成事法則,凝結著猶太人的智慧,看懂的人受益一生。

未來屬於終生學習者。

作者:洞見yebo

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僅占全球總人口的0.3%,但卻掌握著世界上30%的財富。

據統計,世界上最有錢的企業家中,他們占到一半;而美國眾多富豪家族中,他們占了40%。

他們就是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民族。

愛因斯坦說:「人類的智慧在猶太人腦袋裡,猶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裡。」

幾千年來,一代代猶太學者,將自身的經驗與智慧付諸筆端,寫就了這部巨著。

直到現在,它仍然像一盞明燈,指引著無數猶太人前行。

今天,給大家分享《塔木德》中5條成事法則,凝結著猶太人的智慧,看懂的人受益一生。

1

學會借力

用更少的力氣,撬動世界

史學家陳壽曾說過:「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一個人想要成事,不僅需要自身努力,還需要外在的助力。

學會向外界借力,才能用更少的力氣,更好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塔木德》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猶太商人看中了日本的一個小島,想開發出來做度假村。

但是在度假村建成以後,很少有遊客前來度假。

他的朋友就建議他在度假村的周圍,種上樹木來綠化環境,以吸引遊客。

這雖然是一個好主意,但是滿山荒涼,種樹談何容易。

後來這個猶太商人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他向外界稱遊客可以在這座島上種植紀念樹,可以是結婚紀念,也可以是家庭紀念等。

很多遊客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紛紛前來種樹留念。

僅僅一年的時間,山上就種滿了樹。

猶太商人一分錢都沒有出,還賺了數百萬日元。

古話說得好:「好風憑藉力,扶搖上青雲。」

再優秀的人,也有無法觸及的領域;再聰明的人,也有思慮不全的時候。

當你有無法解決的問題,獨自死磕,不如借他人之力為自己所用。

正如羅永浩所說:「自己不擅長、做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找擅長的人幫忙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個人的力量太過單薄,善於借他人之長,才能補己之短,更輕鬆地解決難題。

2

保持專注

用極致的投入,深耕能力

有一次,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曾同時受邀參加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問:

「你們認為,在當前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同一個答案:「focus」,專注。

《塔木德》裡說,即使是最弱的人,只要集中其精力於單一目標,也能有所成就。

生活中的紛擾很多,只有專心致志,聚焦於一點,你才能做出成績。

作家陳忠實,前半生一直在文壇不溫不火。

後來,他立志寫出一本「死後當枕頭」的大書。

為了寫好這部作品,他推掉一切應酬和邀約,回到鄉下潛心創作。

他用2年,走遍了西安周邊縣城,查閱了上百卷文獻和縣誌。

隨後將自己關在書齋,字斟句酌地寫作,不斷推敲故事,反覆打磨細節。

最終耗時6年,完成了長篇小說《白鹿原》。這部巨著,不僅斬獲了茅盾文學獎,也讓陳忠實獲得當代「曹雪芹」的美譽。

作家卡爾·紐波特說:「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專注,守恆。」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成就與輝煌,背後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和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恆心。

正所謂,專心則達,專業則精。修煉專注力,持續付出,你才能修煉出真本事,慢慢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3

時常自省

用深刻的反思,完善自身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背著兩個包袱。

面前是別人的過失,後面是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們總是容易發現別人的問題,卻對自身的錯誤視而不見。

有句話說得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了;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了。」

任何時候,及時反省自己,才是一個人變好的開始。

《塔木德》裡有個商人洛德爾的故事。

洛德爾在一家公司做推銷員。

有次公司安排他和幾個同事,負責推銷一款新型肥皂。

一開始訂單少得可憐,同事們不是怪行情不好,就是抱怨公司品牌太小。

洛德爾卻不一樣,每次推銷失敗時,他都會反思:

是我對產品不夠了解?是表達不夠有說服力?還是熱忱不夠?

為此他買了一本筆記本,專門記錄自己的不足。

每天晚上,他都對著本子檢討。

慢慢地,他對產品越來越熟悉,也改正了推銷話術……

在不斷的反省與改進中,他的能力逐步提升,業績也蒸蒸日上,最終他也順利被提任為公司副總。

詩人海涅曾寫道: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在錯誤與失敗面前,學會反思,才能看到自身缺陷,知不足而後改。

正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懂得向內歸因,才能向外成長。

4

不斷學習

用腦中的知識,投資未來

《塔木德》記載,每個猶太孩子在幼時,都要被家長問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有天房子被燒毀了,你知道應該帶著什麼逃跑呢?」

有孩子回答是錢,也有孩子說是鑽石。

家長搖頭,提示說:「如果這個東西,要求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呢?」

要是孩子答不出來,家長就會揭曉答案:

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知識。


知識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只要你還活著,知識就永遠跟隨著你。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說過:終身學習,是唯一能夠對抗不在三十歲死去的方法。

你只有持續給自己大腦充電,才能讓自己永遠處在成長的路上。

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在總結人生經驗時也提到,未來屬於終生學習者。

在哈佛讀書時,查理·芒格就以勤奮好學聞名。

除了專業課,他還通過自學,掌握了經濟學、心理學等其他領域的知識。

畢業後,他以優異成績,直接進入加州法院,成為一名律師。

這時,他開始對金融感興趣。

每天下班,他都花大量時間閱讀相關報刊書籍,獨自做功課。

沒多久,他就辭掉了律師工作,轉行做了投資人。

依託豐富的知識儲備,在投資領域,查理·芒格做得風生水起,最終成為頂級富豪。

阿里金牌講師趙周說:「學習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你的人生高度。

不斷充實自己的人,才能抓住機會,實現躍遷。

學習是最好的投資,你學過的任何知識與技能,都會給你帶來無窮回報。

5

懂得拐彎

用更新的策略,實現破局

《塔木德》裡有一個腦筋急轉彎:

一個人要進房間,但那扇門怎麼都推不開,這是因為什麼?

有人說裡面被反鎖了,又有人說門鎖壞了……

然而,答案都不對。

正確的答案是:這扇門是拉開的,而不是推開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局限於陳舊的思路,結果被問題擋住,陷入死局。漫畫家蔡志忠說,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

當你走進死胡同時,不妨讓思維拐個彎,往往能看到新的轉機。

20世紀60年代,猶太人蘭德斯為了養活自己,遠赴加州淘金。

然而金子越來越難淘。

由於當地氣候乾燥,水源奇缺,許多人非但沒有致富,反而喪生此處。

蘭德斯同樣一無所獲,整日被饑渴折磨,眼看著就要撐不下去。

一天,他聽著大家都在抱怨口渴,突然想到,挖金礦希望渺茫,為什麼不賣水呢?

於是蘭德斯將工具賣掉,換來了第一份本金,正式做起賣水生意。

當大多數淘金者都空手而歸時,蘭德斯卻靠賣水賺了個盆滿缽滿。

數學家卡爾·雅各比經常說的一句話是: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當我們無法從正面去解決困境時,不妨從另一面去思考。

牆倒了就是路,思維方式變了,人生也會隨之改變。

不斷升級思維,發現解決問題的新路徑,世間就沒有能困住你的局。

在猶太家庭,每個孩子剛識字,父親便會送他一本《塔木德》,這本書將會陪伴孩子終生。

在希伯來語中,「塔木德」(Talmud)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

它的內容包羅萬象,既講透了做人智慧,也道出了財富密碼。

處於低谷的人,可以從中得到力量;正在迷茫的人,能夠從中獲得方法。

讀懂以上5條成事法則,從現在開始,懂借力,能深耕,常自省。

相信未來的某一天,這些猶太人的智慧,一定能幫助你獲得更多的財富。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