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年前的化石吐露植物愛「睡覺」的秘密

光明網 發佈 2024-05-01T09:15:35.190001+00:00

新華社訊 我國古生物學家從距今2.5億年的化石中發現了植物愛「睡覺」的秘密。該成果於北京時間2月1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當代生物學》上。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擁有一種類似「睡覺」的現象——它們的葉片在白天展開,在夜晚會合攏或下垂,學界稱之為「植物的感夜性」。

新華社訊 我國古生物學家從距今2.5億年的化石中發現了植物愛「睡覺」的秘密。該成果於北京時間2月1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擁有一種類似「睡覺」的現象——它們的葉片在白天展開,在夜晚會合攏或下垂,學界稱之為「植物的感夜性」。葉片的這種周期性運動規律一直備受學界關注,但由於缺乏化石證據,學界至今對植物「睡覺」行為的起源與演化知之甚少。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馮卓團隊從距今2.5億年的大羽羊齒類植物化石上,首次證實了遠古時期的植物也具有感夜性。該化石在雲南曲靖出土。

團隊觀察到,在植物的葉片上,有一種新型的昆蟲咬蝕結構,這些咬痕呈對稱狀排列於葉片中脈的兩側。從形態與大小看,葉片中脈一側的咬痕總與另一側的咬痕存在略微差異,而離中脈越近或離葉片基部越近時,兩側的咬痕差異越明顯。

與大量現生植物進行對比研究後,團隊發現,這些化石上的「蟲眼」結構竟然與現生植物葉片在夜晚合攏後被昆蟲取食留下的結構一致。「因此我們推斷,有昆蟲咬蝕了正在『睡覺』、葉片合攏的大羽羊齒類植物。難得的是,這一植物化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馮卓說。

這一發現,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時間推到了2.5億年前。(記者岳冉冉)

來源: 科技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