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已連續多年未監測到中華鱘、長江鱘自然繁殖行為

封面新聞 發佈 2024-05-01T09:17:27.646979+00:00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2月28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江十年禁漁階段性成效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表示,連續多年沒有監測到中華鱘、長江鱘自然繁殖行為,將實施中華鱘「陸-海-陸」仿生活史接力保種,開展產卵場江段自然繁殖實驗,防止野外種群滅絕。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2月28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江十年禁漁階段性成效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表示,連續多年沒有監測到中華鱘、長江鱘自然繁殖行為,將實施中華鱘「陸-海-陸」仿生活史接力保種,開展產卵場江段自然繁殖實驗,防止野外種群滅絕。

2月28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漁政亮劍2022」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長江十年禁漁階段性成效有關情況。攝影 李宜傑

馬毅介紹,長江大保護持續深入推進和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長江江豚自然種群自然衰退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同時中華鱘人工保種群體進一步擴大,長江鱘的子三代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實現了突破。珍稀物種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他透露,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自然種群規模、基數過小。以江豚為例,2006年開始普查,數量1800頭,2017年跌到歷史最低位1012頭,去年普查恢復到1249頭,但離2006年的普查數1800頭還有很大差距。珍稀物種棲息生境質量也不高。

記者了解到,為全面實施水生生物保護修復重大工程。農業農村部商國家發改委、中科院印發《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實施期限2021年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間,加強資源監測能力建設,實施水生生物資源和棲息地保護修復工程,推動長江江豚、中華鱘、長江鱘等珍稀物種拯救行動有關保護工程項目落實落地。

「加強長江江豚主要分布區的棲息地保護,擴大遷地保護水域範圍和規模,突破全人工繁育技術,建立遷地保護群體可持續補充自然種群的常態機制。」馬毅指出,實施長江鱘自然種群重建計劃,加大增殖放流和監測力度,恢復長江鱘自然繁殖。發布川陝哲羅鮭保護行動計劃,實施歷史棲息地種群重建行動。

此外,提升珍稀物種保護技術水平上下功夫。推進構建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協調、各方專業科研力量協同配合、重大科研專項平台支撐的保護研究格局,加大對長江珍稀物種保護研究機構和團隊的扶持力度,擴大保護研究隊伍,全面系統提升長江珍稀物種的保護研究水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