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頒發首張「一址兩用」食品生產許可證:在研發中心就可直接生產!

文匯網 發佈 2024-05-02T02:37:29.430320+00:00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研發和生產是兩個單獨的環節,需要兩套申請程序,拿兩張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研發和生產是兩個單獨的環節,需要兩套申請程序,拿兩張證。而如今,上海做出了「破壁式」創新:今天上午,聯合利華北亞區食品營養研發總監孫麗娜就拿到了一張特殊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有著了這張證,原本只能進行食品研發的實驗工廠,可以直接從事食品生產,實現食品研發、食品生產「一址兩用」,可大大提升新產品商業化的速度。

探索「破壁式」創新,建立「研發+生產」的新模式

這張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創新,來自市市場監管部門「大走訪」中的小線索。原來,在此前的調研中,聯合利華提出了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怎麼才能更快讓新產品投放市場?有沒有好經驗可以借鑑?

沿著這個問題,市市場監管局在針對研發中心的實地調研中發現,不少研發中心已經基本具備小型工廠的生產條件。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處長項葉萍告訴記者,「看到企業的研發中心,第一感受是企業工廠的『mini』版本,研發中心具備了進行小規模生產的基本條件,只用於產品內部研發太可惜了。」

此次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核發,就打破了許可部門對於食品生產場地只能專用的固有要求,建立起「研發+生產」的新型模式。聯合利華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企業對產品研發中心進行了改造,調整了空間布局,在人員管理、設施設備、物流倉儲等方面制定了一套符合食品研發+生產的配套管理制度。

助力總部經濟升級,加快新產品商業化速度

別看是「一址兩用」的小小變化,它對於食品類、消費品類「以快取勝」的企業來說,可實現從研發到產品落地的高效融合,大大加快新產品的商業化速度。

「原來,我們覺得研發中心就是企業的內部機構,是市場監管部門幫我們打破了思維局限。」 孫麗娜表示,按照過往的流程,企業研發的新產品在進行小部分消費者體驗、調試後,就會進入工廠進行大規模投產,但從中試到大規模生產的決策流程較長。如今,有了「一址兩用」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後,企業的思路就換了:可以先選擇在研發中心進行小批量生產,投放市場「試水」喜好度,再決定是否擴大生產規模,「這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控制新產品研發成本和投資風險,也加速了新產品商品化進度。」

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海共有食品生產企業1498家,其中,擁有食品研發中心的食品生產企業80餘家。項葉萍介紹,這張許可證的創新突破是市場監管部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支持總部經濟升級的又一成果,也是市場監管部門支持食品總部研發中心結構化升級、創新研發-生產一體化新模式的重要舉措,讓更多既有研發中心、又有生產工廠的企業能夠在最小風險範圍內測試消費市場;也為部分在上海沒有生產基地的企業,能夠有機會在總部的研發中心進行新產品生產提供了可能性,可大大激發食品生產領域的源頭創新動能。

接下來,市市場監管局還會將「首證」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固化」,形成可複製的模板向更多的食品生產企業推廣。對已經獲證的企業,市場監管部門將幫助食品生產研發中心建立實施HACCP體系,建立食品安全智能化追溯體系和智慧監管平台,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徐晶卉

編輯:薄小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