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與中小學語文教育

京報網 發佈 2024-05-02T06:38:04.320652+00:00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語文課本》第三冊有《生辰綱》和《林沖與魯智深》,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級中學語文課本》有《景陽岡》、《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電影《周信芳的舞台藝術》中,由周信芳扮演的宋江「殺惜」一段。
崔嵬導演戲曲電影《野豬林》海報

新中國成立後,四大古典名著中最早入選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是《水滸傳》。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語文課本》第三冊有《生辰綱》和《林沖與魯智深》,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級中學語文課本》有《景陽岡》(第三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第五冊)。

1958年、195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高中《語文》教科書,1958年版高中《語文》第五冊選入《智取生辰綱》,1960年版高中《語文》第一冊選入《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上小學的時候,課外讀物不多,接觸文學名著的機會就更少了。1973年至1974年小學語文課本中,只有兩篇改寫自文學名著的課文,一篇是五年級第一學期的《武松打虎》,根據《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還有一篇是五年級第二學期的《石秀探路》,也是來自《水滸傳》。

武松在景陽岡打虎的故事,在施耐庵寫《水滸傳》之前就有了,加上施耐庵新的創作,「景陽岡武松打虎」一節成為《水滸傳》中最精彩的部分:

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轉身再回酒店裡來,尋思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存想了一回,說道:「怕甚麼鳥!且只顧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湧上來,便把氈笠兒背在脊樑上,將哨棒綰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岡子來。回頭看這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

這樣生動的細節描寫,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力。當時,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編寫組小學語文組的編寫者經過改寫武松打虎的故事,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毛主席關於繼續革命這一教導的偉大意義。《武松打虎》課文後面,出了一道練習題:「毛主席說:『在野獸面前,不可以表示絲毫怯懦。我們要學景陽岡上的武松。在武松看來,景陽岡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樣,不刺激它也是那樣,總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聯繫實際,說說你對這段語錄的理解。」

五年級第二學期的《石秀探路》選自《水滸傳》第四十七回,宋江帶兵第一次攻打祝家莊,打了敗仗,陷入重圍,退路被阻塞,幸虧前去探路的石秀及時趕到,把探知的盤陀路的情況告訴宋江,為宋江引路殺出重圍。編寫組把《石秀探莊》收進小學語文課本中,既培養學生閱讀古代作品的能力,引導學生理解宋江帶兵第一次攻打祝家莊失敗的原因,又加深對毛主席「要認真總結經驗」教導的理解。「三打祝家莊」歷來被視為農民反抗地主武裝的典型案例,毛澤東在1937年8月寫的《矛盾論》中肯定宋江三打祝家莊,高度評價延安平劇研究院集體創作的京劇《三打祝家莊》。

197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發行《水滸傳》,這次再版採用清代金聖歎評點的七十一回本《水滸傳》。在《水滸傳》的各種版本中,最早出現的是一百回本。到明萬曆年間,出現了楊定見序的一百二十回本。金聖歎的本子,依據百回本而截去後二十回,並刪去七十回以後歸順朝廷平定方臘等事,為《水滸傳》最晚出的本子。我的同學詹文清回憶說:「我上小學就看過《水滸》,家裡有各種版本的《水滸傳》,簡本和繁本都有,我看的是一百二十回的(版本),因為一百二十回的故事多,有『征田虎』、『征王慶』,那時候就想多認識字,都是我姥姥的書。」

1975年9月,為了開展對《水滸傳》的評論和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全傳》,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百回的《水滸傳》,我那時候太小,不知道也不懂得梁山泊內存在兩個階級的鬥爭,就是覺得好看。尤其是前五十回,林沖、魯智深、武松的故事,快意恩仇,十分過癮。

1975年的「評《水滸》」也導致小學語文教材的變動。《武松打虎》和《石秀探路》這兩篇被撤下,1976年修訂的五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換上了批判文章《宋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投降派》。「文革」結束後,對《水滸傳》重新評價,肯定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節選自《水滸傳》第十六回的「智取生辰綱」重新收進中學語文課本中,改編自《水滸傳》的戲曲片《野豬林》和電影《周信芳的舞台藝術》復映。

《野豬林》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的代表作,根據《水滸傳》片段改編,1962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香港大鵬影業公司拍成舞台藝術片,崔嵬和陳懷皚聯合導演,主演:李少春(林沖)、袁世海(魯智深)、杜近芳(林娘子)。《野豬林》「沽酒歸途」一場《問蒼天》的唱段是翁偶虹先生根據導演崔嵬和編劇李少春的構思寫的,這是全劇最精美酣暢的唱段,盪氣迴腸,動人心弦,抒發了林沖滿懷悲憤壯志未酬的心態:

大雪飄,撲人面,

朔風陣陣透骨寒。

彤雲低鎖山河暗,

疏林冷落盡凋殘。

往事縈懷難排遣,

荒村沽酒慰愁煩。

……

滿懷激憤問蒼天,

問蒼天,萬里關山何日返,

問蒼天,缺月兒何時再團圓

問蒼天,何日裡重揮三尺劍,

誅盡奸賊廟堂寬。

林沖是《水滸傳》濃墨重彩刻畫的人物。作為東京汴梁80萬禁軍教頭,林沖安分守己,循規蹈矩,卻被太尉高俅忌恨,遭高俅和陸謙陷害,家破人亡,最後是在憤恨已極,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逼上梁山。林沖是無辜者,是梁山好漢中的道德楷模,「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水滸傳》最能感動人的部分,改編自《水滸傳》第八回至第十一回的京劇《野豬林》有多個版本,李少春版的《野豬林》被拍成舞台藝術片,並發行到國外。

《水滸傳》中最有爭議的人物是宋江。改編自《水滸傳》第二十一回的京劇《坐樓·殺惜》,曾經「為了適應部分觀眾之口味,將宋江處理成為一個純粹的嫖客,似爭風吃醋而殺人者」。新中國成立後,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周信芳對《坐樓·殺惜》進行加工整理,恢復了宋江未上梁山前的英雄好漢面目。1961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周信芳的舞台藝術》,收入「劉唐下書」「坐樓·殺惜」。影片開始有一段旁白:「當代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在他六十年來的舞台實踐過程中,繼承和發展了京劇藝術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他的表演真實、生動、蒼勁、雄渾,塑造了許多古代正面人物的典型形象。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麒派。本片『徐策跑城』『下書·殺惜』是周信芳代表作中的兩個劇目。」

1977年,《周信芳的舞台藝術》在電視上播映,周信芳挺拔蒼勁的演唱動人心弦:「回山拜上眾頭領,代我宋江問安寧。賢弟處處要謹慎,速離虎口莫久停」。

2018年,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再次收入節選自《水滸傳》第十六回(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版)的「智取生辰綱」。

(原標題:《水滸傳》與中小學語文教育)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9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