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肯亞農民分享豐收的喜悅(僑胞說·祖國在我心中(83))

光明網 發佈 2024-05-02T09:08:45.335428+00:00

肯亞上海商會會長、肯亞亦善農業種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昌洪—— 與肯亞農民分享豐收的喜悅(僑胞說·祖國在我心中(83))李昌洪在肯亞馬庫埃尼郡指導當地農民種植除蟲菊。新華社記者 李 琰攝李昌洪檢查辣木種植情況。

肯亞上海商會會長、肯亞亦善農業種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昌洪——

與肯亞農民分享豐收的喜悅(僑胞說·祖國在我心中(83))

李昌洪在肯亞馬庫埃尼郡指導當地農民種植除蟲菊。新華社記者 李 琰攝

李昌洪檢查辣木種植情況。Pius Maundu攝(圖片來源:肯亞《民族報》)

在肯亞,久居當地的華僑華人常自稱為「老肯」。李昌洪也是「老肯」之一。15年來,他把雙腳扎進肯亞的泥土地,把中國種植技術帶給當地農民,在東非大裂谷鄉間種出了豐收的果與花,也讓許多肯亞優質農產品叩開了中國市場的門。

以下是他的自述。

手把手傳授種植經驗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從小生活在江漢平原,跟著父母在長江邊務農,我心中有了一顆親近田野的種子。

2008年,偶然聽親友講起在肯亞旅遊的見聞,我第一次對這個非洲國家的風貌有了認識。這一年,我33歲,正是意氣風發、尋找事業突破口之時。肯亞自然資源豐沃,發展農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從中看到了機遇。這年6月1日,我踏上了肯亞的土地,決心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天地間干出一番新事業。

籌備公司期間,我跑遍了肯亞大大小小的市鎮,最遠到過接壤索馬利亞的城鎮曼德拉。在充分考慮當地自然條件和國際市場需求後,我鎖定了辣木、除蟲菊和蘆薈種植。

辣木是一種熱帶經濟作物,特定品種結出的辣木籽、辣木葉、辣木花不僅可食用,還有保健功能。在少雨季節,耐旱的辣木還能幫助人們維持生計。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引入辣木作為油料作物,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非洲部分國家也有可食用的辣木品種。肯亞的氣候、土壤、光照等條件正適合推廣這一神奇植物。當地也有不少農民在嘗試種植。

經過反覆考察與試種,我與公司員工一致認定,肯亞南部的馬庫埃尼郡附近是種植辣木的好地方。2014年初,我們在當地租種了約150畝土地,並把辣木良種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民,下地手把手教授播種、育苗、採摘經驗,最終發動當地農民種植850畝,形成了總面積約1000畝的辣木種植基地。基地產出的辣木籽由我們公司進行採購,解決了農民對銷路的擔憂。

種地少不了和土地「磨合」。為此,公司多次邀請中方和肯方技術人員進行探討,一起尋找增產增收的好辦法。

辣木雖然耐旱,但充足的雨水有助於辣木樹生長。因此,我們決定在辣木樹下,以辣木樹為圓心,挖一個直徑為40至50厘米、深度約20厘米的坑。雨季來臨前,把農家肥施在坑中,用薄薄一層土進行掩蓋。雨季來臨時,雨水會帶著肥料向樹根滲透。辣木樹最高可以長到10米,不利於果實採摘。因此,我們每年都會打頂,矮化辣木樹,增加辣木樹側枝的生長。通過不斷試驗和探索,基地產出的辣木籽顆粒飽滿、含油量高,直徑比普通辣木籽大2倍以上,單棵辣木樹的產量是當地其他種植戶的3倍。

除了辣木,肯亞的地理環境還與另一種經濟作物——除蟲菊的生長條件高度契合。從除蟲菊中提取的除蟲菊酯,可用於生產生物農藥。因其無公害的特點,除蟲菊在綠色農業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10年起,我們向肯亞政府申請了除蟲菊種植、加工和出口牌照,並在肯亞境內東非大裂谷附近的村莊與農民合作種植。最多時種植面積約為5000畝。

除蟲菊的育苗是一項「技術活」。肯亞傳統的辦法是在田壟上挖一條10厘米深的小溝,撒入種子,蓋上約2厘米厚的土壤,等待15天後發芽。這麼做發芽率低、時間長,單位面積產苗量也很有限。中國傳統的辦法則是直接把除蟲菊種子撒在田壟上,蓋上一層薄薄的土壤,同時還要蓋草、澆水。但在土壤肥力更高的肯亞,這麼做容易產生植株細弱的「高腳苗」,被赤道地區的烈日一照,一半幼苗都會幹枯。

通過多次試驗,我們結合了兩種方法的長處,把除蟲菊種子直接撒在田壟上,蓋上一層1厘米厚的土,把土壓實並每晚澆水,等待5至7天,苗就長出來了。我們把這種新辦法教給農民,種出的除蟲菊苗根很粗壯,單位面積產苗量也很足。現在肯亞西南部的奈瓦沙湖區域不少農民育苗採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幫助農民收入翻番

經過多年發展,我們把馬庫埃尼郡的辣木基地,改建為辣木和蘆薈間作種植基地。2018年,我們還在肯亞西北部的圖爾卡納郡,種植了約1000畝蘆薈試驗田,最終成活約450畝,今年還計劃在該區域種植蘆薈5000畝左右。

蘆薈是耐乾旱、高價值的優良作物之一。肯亞常會遭遇旱災,種植蘆薈給了當地人新出路。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肯亞的蘆薈有較高藥用價值。加工製成的蘆薈膏中,蘆薈苷A的含量可達16%到24%,高出其他產地數倍。

種植蘆薈給當地人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風調雨順時,如果種植玉米,按照今年的市場價,當地農民1英畝的收入約為8.2萬先令。除去種子、肥料、人工等成本,純收入不到3.5萬先令。如果考慮到旱災,種植玉米還會嚴重虧損。而根據種植基地的情況,按照當前市場價,農民種植1英畝蘆薈的收入可達到25.6萬先令,刨除人工、肥料等成本,純收入在20萬先令以上。

公司經營模式也受到當地人肯定。針對不同農作物,我們會在適合該作物生長的區域租賃土地,建成育苗基地,把種子或幼苗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公司摸索出的種植經驗,也會傾囊相授。如果種植遇到難題,還有專業團隊介入幫忙。同時,我們和種植戶簽訂了採購協議,讓農民不擔風險、不愁銷售。在育苗基地附近,公司還購買了工廠用地,方便對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可以說,最難做的事情,我們都為當地農民預先考慮到了。不少種植戶都對與我們合作表示放心。

在陌生的土地上贏得信任,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0多年來,我在這裡經歷了風風雨雨,也曾遭遇搶劫、盜竊等犯罪事件,創業的艱辛一言難盡。但認準了這個方向,我就有信心讓種子發芽開花。

剛起步時,公司到肯亞鄉下開推廣種植會議,當地政府出於對海外公司的不信任,不僅配合度不高,甚至還進行阻攔,當地農民對轉變種植方式也沒什麼積極性。

我們沒有氣餒,而是通過租種試驗田、推動工廠建設、免費提供苗木、積極傳授經驗,一步步證明經營模式的有效性。漸漸地,當地政府開始派工作人員協助推廣,越來越多農戶加入我們的種植園。穩紮穩打、用心做事,中國人的勤勞、守信最終改變了當地人的看法。

把好產品帶到進博會

從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始,我已參加了三屆進博會。2023年的進博會,我也一定會參加。

進博會是企業厚積薄發的大舞台。在這裡,我們精心培育的農產品有了亮相展示的好機會。前幾屆進博會,我把辣木籽、蘆薈等帶到展台,還介紹了夏威夷果、高山紅茶等許多肯亞優質農產品。

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期間,有一家來自西安的參展企業,提出需要蘆薈提取物製作藥材,要求蘆薈大黃素含量達到22%至24%。這樣的蘆薈在中國十分少見,而肯亞的自然條件恰好可以種植出符合這一要求的蘆薈。

藉助進博會平台,我們一拍即合。得益於進博會對企業產品質量的背書,對方公司爽快同意先付款後發貨。2020年,我們已經做到了近800萬元銷售額。

類似這樣的經歷還有很多。通過進博會提供的各類溝通和貿易促進機制,我們能實現購銷信息和資源的高效、精準對接。產品不僅能銷售到中國,還能銷往北歐、東南亞,走向廣闊的國際市場。

進博會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風向標。在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了解各領域前沿技術的應用,把最新資訊帶回肯亞,運用到田間地頭的實踐中。

從進博會歸來,每次都有新訂單。最近,就有來自安徽的客戶到我們的種植基地採購蘆薈膏。我期待,接下來一年在蘆薈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給肯亞農民帶來更多豐收的喜悅,也讓更多肯亞的優質產品進入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本報記者 林子涵採訪整理)

來源: 海外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