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HR被裁員了

boss直聘 發佈 2024-05-02T16:14:23.611601+00:00

消息不至於令他太驚訝,一切早就有跡可循:2021年年底,他所在的這家公司開始裁員,公司不再招新人了,招聘HR這個崗位因此變得冗餘。

紫竹是杭州一家跨境電商公司的HR,主要負責高管招聘。2022年11月,他收到了裁員通知。消息不至於令他太驚訝,一切早就有跡可循:2021年年底,他所在的這家公司開始裁員,公司不再招新人了,招聘HR這個崗位因此變得冗餘。

裁員的「壞人」角色,通常都由HR扮演。有時,被裁人員會將情緒「遷怒」於他們。但他們也是企業的一「員」,也會被裁。

入職兩年多,紫竹感受著過山車般的衝擊:3年疫情、俄烏戰爭……公司的跨境業務深受影響,員工人數從1000多漲至數千再落回1000多;招聘行業也越來越「卷」,簡歷如雪花般湧來,崗位卻似有非有……被裁之後,他和每個個體一樣,需要重新思考出路:去小公司?離開杭州?或者徹底轉行?和每個被時代巨浪推到岸邊的人一樣,面對兩難境地,他在不甘心與屈從於現實之間來回糾結。

以下是他的自述:

2022年11月的一天,上午10點左右,我在公司的內部系統中收到會議邀約,HR老大預定了一間會議室,要和我談談。我心裡有點打鼓,通常情況下,我們在業務上有對接需求,都通過內部軟體或電話溝通。把我邀請到會議室,這讓我意識到,可能不是業務本身出現了問題。

我對裁員有預感。我是負責招聘的HR,坦白說,那段時間我確實沒什麼招聘工作了,因為沒有需求了。我更多是在做一些行業研究,收集收集信息什麼的。以前工作量飽和時,我的工作安排會細化到每小時,無論是對接招聘需求,還是跟候選人做溝通,基本都要提前一周或三天做規劃。但在當時,我有非常「充裕」的時間。但我又想,正當年底,怎麼著也會等到來年再裁員,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那天進會議室,是我先開口的:「難道是跟我談裁員的事?」話一出口,領導有些驚詫。很快,他笑著跟我說:「你怎麼猜到的?」這6個字印證了我的想法,我有點震驚,還有點失落,心跳加速。心情慢慢平復後,我又有種心中大石終於落地了的感覺。我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個節點被裁,鐵定拿不到年終獎了,我一年的努力白費了。

由於我一開始就把題點破了,接下來,我們的溝通沒有圍繞裁員展開。我們分享了一些彼此當下的狀態,領導建議我緩衝一段時間,更新一下簡歷,他也會幫我推薦一些機會。

結束談話後,那天中午,我還是正常吃飯、午休,下午就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同時做一些交接,但其實也沒什麼好交接的。我開始打包東西,在剩下的幾天裡,把它們一點一點帶回家。與此同時,我還更新了簡歷。我當時想,不管是休息一段時間還是找工作,先把簡歷掛出去,這樣獵頭或甲方的HR有需要就會來找我。

但現實是,工作機會非常少,我一星期最多接到兩三個電話。在過去,如果我想換工作,只要開放簡歷,每天都會收到獵頭或HR的電話——各家公司降本增效前,都是通過電話直接聯繫候選人的。現在,大家不打電話了,一般都在線上留言,如果你恰好看到消息,雙方再進入下一步。這是完全不同的招聘體驗。

當時我有機會在公司內部轉崗。雖然我有這方面的能力,但轉崗後要經常出差。那時,疫情管控還沒完全放開,出差需要不停地做核酸,我的生活節奏會被打亂。我是一個不斷尋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內心牴觸頻繁出差以及與家人的不斷分別。另外,從現實角度看,那個節點被裁,我還能拿到N+1賠償,用賠償金給自己放幾個月假。出於這些考慮,我還是選擇了離開。

我屬於公司HR體系中招聘團隊裡最後一批被裁的人。2020年,我剛加入這家公司時,HR團隊有100多人,到現在,只剩下不到30人了,招聘團隊全部解散了。這也好理解,當公司大裁員,大基數變動時,每個模塊的人都會跟著變,HR也不例外。只是招聘團隊會變得更厲害些。因為招聘團隊的目標就是不斷引進新人,有點像婦產科負責接生的醫護人員,但現在不需要招人了,招聘團隊首當其衝就要被裁。

我在這一行工作了近10年。我很喜歡招聘行業,一來,你會不斷沉澱自己的招聘體系方法論。二來,你可以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第三,你會收穫成就感:你不斷地幫甲方公司招到人,同時幫助他人在職業困難期找到工作,度過職業上的挑戰,我覺得這是很有價值的事。

我不是人力資源科班出身。畢業時,我去一家朋友開的創業型公司,幫助他們建立了整個後台體系。後來我想進一步提升自己,就去做獵頭。再後來,我進了一家網際網路大廠。2020年下半年,我加入了這家公司。

我在這家公司主要負責高管招聘。很多高管都是中年人,在這個人生節點,他們也許從異地來杭州,在一座城市生根發芽了,也許他們買了房子或車子,背上房貸和車貸,也許他們剛有了孩子,養育孩子需要很多錢……他們很看重這個機會,同時又顧慮家庭因素,我會幫他們了解一些當地政策,包括住房、教育、稅收等,去幫他們做信息梳理,看看能否通過我,讓他們得到想要的工作機會,同時兼顧家庭。

每個人在職業上面臨的困境是不一樣的。年輕人會很在意薪酬上兩三千塊錢的差距,儘管這些錢稅後差不了多少,但它有時能解決一些房租問題、戀愛成本,在我的權限範圍內,我會儘量跟公司爭取,把這個錢給到他們。

我和很多招進來的人成了朋友。這一波被裁人員中也有高管,他們會主動來找我。他們不是希望我去幫忙爭取些什麼,而是來跟我道別的。我們通常會到公司樓下的咖啡廳或河堤散步。我們不再聊公司的事兒,聊得更多的是接下來的職業走向。面對不可逆的狀況時,我們都不希望糾結於過去,而是想接下來該怎麼辦。

去年秋天,我和一位40歲左右的、被裁的中年男高管在河堤聊天。我們一句話也沒說,他靜靜地盯著河面,看了很久,我能感受到他的茫然和無助。他們這些人倒不會因為裁員就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了,但他們大部分人都挺茫然的。工作三五年的年輕人可以輕盈地轉換賽道。但對他們來說,換領域的成本很高,挑戰新機會的難度也比較大。如果想創業,成本同樣很高。

這和行業也有關係。我們公司是做跨境電商的。2020年下半,我剛進公司時,公司大概有1000多人,雖然當時疫情已經爆發了,但公司業務相對比較穩定,還處在上升階段。但接下來的國際局勢變化,讓進出口貿易大受衝擊,我們公司也受到很大影響。我在公司的兩年多,公司的發展曲線相當於1.5個「M」型。

在過去,從事這一行的人,從A公司跳到B公司,再到C公司,甚至跳到Z公司都沒問題,他們擁有很大的選擇權。但在業務不斷萎縮時,很多公司都關閉或不招人了,這一行業的崗位專業性強,不是通用型的崗位,這些被裁掉的人,就會比較迷茫。

大環境的變化當然也體現在招聘上。剛進公司時,我們經歷了一個快速擴張期。當時除了招聘高管,我也幫忙做一些大批量的招聘。我們會在網上發布職位,會找獵頭,會有內推渠道,也會做一些廣告投放。

那時我們很少有時間去看那些主動投遞的簡歷,扔一半留一半的現象確實存在。每天只有那麼多時間,簡歷那麼多,根本處理不完,只能放著,等系統到期自動釋放。公司最多時有好幾千人。2021年8月開始,公司業務不斷萎縮,我們不再那麼快速地去招一個人,以前1個崗位,我大概面試10個人,後來1個崗位,我可能會面50個人。你有更多時間成本,你沒那麼著急,你想找到真正跟崗位契合的人。現在,我們公司差不多剩下1000多人,等於我去的時候有這麼多人,走的時候又是這麼多人。

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兩年多,有非常多不舍。我一直表現還不錯,周圍的人也挺認可我的,最後得到這樣一種結果,心裡挺不是滋味。但後來一想,公司要長久發展下去,在這個節點,如果能節省一些現金流或經營成本,少出一點錢,度過難關,也是能理解的。

據我觀察,市面上的裁員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概是2021年年底,很多人從大廠被裁,開始找工作,有大量簡歷湧來。第二階段是沉寂期,簡歷相對少一些,一部分人發現工作真的不好找,市場飽和了,乾脆先給自己放個假,不再盲目投遞簡歷,還有一部分人是不敢主動換工作了。第三階段,一些公司的崗位只是掛在招聘軟體上,看起來這家公司還在招人,但崗位本身是似有非有的。

裁員剛開始時,看著身邊的人一撥撥離開,但仍有幾位招聘HR同事在,我能保有一些安全感。又過了一段時間,我的工作負荷越來越小,我就在想,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後來覺得,2021年年底被裁掉的那批人,會比後來被裁的狀況好一些。因為2022年年初,還有一些公司在招聘。

我有位同事就是2021年被裁的。他當時還在試用期,被列入第一批裁員名單,大家也都理解,他可能還沒有做出很多成績,站在公司的立場上看,賠償金也會相對少一些。他利用這個時間差,不到一個月就拿到一家大廠的offer。我雖然又在公司待了一年多,堅持到最後才被裁,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機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卷了。

過去,招聘HR領域,用人單位主要看工作經驗。後來,一些公司開始要求招聘HR得是研究生學歷,但如果你學歷很好,卻缺少工作經驗,或者過去的工作背景沒有那麼好、做的東西沒有形成方法論,這些情況下,你也會在面試時遭到挑戰。

招聘HR們在一起,有時也會互相調侃,說招了這麼多人,也沒給自己帶來福報。我那天聽說,一位HR朋友,從去年年底開始,在杭州看了一圈機會,沒找到工作,現在準備回老家了。

我也會想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再找工作,我可能不得不低頭。因為我自己是HR,面試時,偶爾會遇到一些情況,讓我覺得對方HR沒那麼專業。這些時候,我會覺得有點好笑,但更多是失落。再進公司,我可能要同時做業務HR,無法專注在招聘本身了。

大環境變動,也許只做招聘HR這條路真的走不通了。如果還想做招聘,大概只有幾條出路:從一線城市回到二三線城市,從網際網路公司轉到傳統企業,一些食品飲料加工企業還有招聘需求。但從大公司出來,很多HR其實不願意再從小公司做起,不是缺少能力,而是隨著年齡增長,大家都會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穩定些。我目前也不太考慮離開杭州,我在杭州買了房,定居了,不太想跟另一半分居。要麼不得不轉型,轉去做培訓或業務HR,再或者去做別的,徹底跟HR職業說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