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個錢學森,拒絕美國2000萬報酬,回國造出「牆上的石油」

書山裏的墨客 發佈 2024-05-02T16:39:05.272101+00:00

回想新中國走過的這74年,是開天闢地的74年,也是中華兒女奮鬥的74年。但回首往昔,在世界發展的洪流中,我們做為後來者,卻並不順利。

圖文|書山裡的墨客

編輯|書山裡的墨客

回想新中國走過的這74年,是開天闢地的74年,也是中華兒女奮鬥的74年。但回首往昔,在世界發展的洪流中,我們做為後來者,卻並不順利。

有無數次,西方藉助先來者的優勢,建立層層技術壁壘,試圖將我們拒之門外。但每到此時,總有人站出來打開突破點。

錢學森就是新中國歷史上熠熠生輝的一個人。當時為了推動中國航天事業額的發展,他毅然決然放棄了在美國聲名顯赫的地位,哪怕回國路上多次受阻,但他仍義無反顧的回到祖國。

至此,美國少了一位華人科學家,而中國多了一位「中國航天之父」。回國後,錢學森更是在空氣動力學,現代物理學等多個學科推動了中國的發展。

現代國家發展,科技人才的價值不言而喻,當年美國海軍部副部長丹尼爾·金貝爾就曾說過,錢學森到哪裡都頂得上5個師。

而在今天,又一位「錢學森」橫空出世,他就是在發電玻璃領域鼎鼎大名的潘錦功。當年在他回國時,美國給出了2000萬美元的天價,甚至不惜派出特工想要留下他,但他卻義無反顧的回歸祖國。

回國後,他把高超的理論技術投入了中國光伏能源的發展,在中國造出了「透明的太陽能板」,震驚世界。

他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呢?為何美國甚至用又一個錢學森形容他呢?

科技強國的潘錦功

潘錦功出生在上世紀70的杭州。父母都是工廠里的工人,但卻培養出了一位愛國的博士

小時的潘錦功就十分機靈,不僅在學校里成績名列前茅,還對電子機器十分感興趣,經常背著父母在家裡拆電器,為此沒少被父親責備。

在1991年,潘錦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電子科技大學。在那個年代,網際網路無疑是最具前景的專業,父母也是勸說潘錦功學習網際網路專業。

事實證明,父母的勸說是沒錯的,在90年代末,中國網際網路異軍突起,成就了一批獲利頗豐的企業,我們熟知的「馬雲」、「馬化騰」,都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

但平日裡乖巧懂事的潘錦功卻第一次違背了父母的願景,選擇了不太被看好的化學專業。對此,潘錦功心裡有自己的盤算:

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得再好,充其量不過是錦上添花,而要想真正讓國家有所進步,化學這個學科不可或缺。

自此,他走上了一條苦心孤詣的路...

遠赴重洋 學習本領

大三那年,潘錦功卻沒有一點即將畢業的欣喜,儘管在系裡成績名列前茅,但學的越多,潘錦功越感到焦慮。

他焦慮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中國的化學發展。彼時化學在中國並不被看好,加上動輒上億的投入,讓中國在化學領域落後了世界幾十年的時間。在學習中,潘錦功發現,幾乎所有的先進理論,都要去看外文的書籍。

而化學,作為基礎科學的重要領域,勢必會引領新一輪的科技革命。

在一天晚上,潘錦功向他的老師訴說了心中的擔憂,兩人徹夜長談,從中國化學的未來,談到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期間,潘錦功向老師提出了想出國深造的想法。

幾個月後,老師興高采烈的找到潘錦功,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系裡有一個赴美學習的名額,要求成績排名前五名,而潘錦功常年全系第一的成績給了他競爭這個機會的可能。

通過層層答辯,最終潘錦功如願得到了奔赴美國的機會。

由於害怕父母反對,潘錦功遲遲沒有把這個機會告訴父母,知道出國的前幾天,無法再瞞父母的潘錦功才迫不得已告知了父母。

哪知一向想讓潘錦功成家立業的父母這次卻突然一反常態,只是一遍一遍的囑咐潘錦功:一定不能忘了國家。

就這樣,潘錦功踏上了前往美國新澤西里市的飛機。

在異國他鄉的幾年裡,潘錦功並不順利,在學習的同時,他需要克服自己生理上的水土不服,甚至還有來自一些美國人的歧視,

但這並沒有阻撓潘錦功學習的勁頭,對此他是這麼認為:

我來這裡不是為了和這些愚笨的人鬥嘴的,我背井離鄉,是為了更好的學習知識,是為了以後我們國家自己的發展。

時間轉瞬即逝,2009年,潘錦功成功在美國拿到了博士學位,那年,是中國的光伏元年,遠在大洋彼岸的潘錦功也看到了這個賽道的價值: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更多的人口,就以為著更多的能源消耗。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未來能源一定是最有價值的國家財富,也決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大有可為。

想到這裡,潘錦功並沒有立刻回國,他很清楚,光伏的研發和技術攻堅,一定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才,而此時祖國剛剛起步,自己也技術不足,不如學有所成,再回歸祖國。

潘錦功的研究方向,並不是我們傳統認知的發電板,而是一種全新的材質——碲化鎘。

這項新技術也被稱為「掛在牆上的石油」

祖國的呼喚 遊子歸鄉

在美國研究一年後,潘錦功已經小有成就,也成為了美國新能源科學家中的佼佼者,多次參加國家新能源交流會議。

2010年,中國舉辦了世界能源大會。參會的各國都派出了專家上台發言,各種學術大家沸沸揚揚,整個會場好不熱鬧。

可在此時,作為主辦方的中國,整個席內卻無一人上台。

當時坐在美方席位的潘錦功自然也是看到了祖國的無奈,眼角不由得濕潤了。

這次會議上,潘錦功的碲化鎘項目大放異彩,儘管當時尚不成熟,還是讓大家兩眼放光。

同當時主流的太陽能板只有20%的太陽能轉化率相比,碲化鎘的轉化率達到了30%,不僅如此,作為建築材料,它的應用前景和使用範圍更加廣泛。

待潘錦功講述完,台下已是掌聲雷動,但此時的潘錦功只看到了角落裡沉默的中國團隊。

回國的念想,這麼多年就像一根釘子狠狠扎在潘錦功的心裡,而這次會議,就像一個繩子,將這個釘子再次從內心深處挖出來。

這次會後,潘錦功回到了美國,幾天後,他就向照顧自己多年的導師辭行。

此時,他的導師也替美國政府給他遞來了橄欖枝:

美國政府願意用2000萬美金聘請自己加入美國新能源研發崗位擔任組長,希望他可以考慮考慮。

面對2000萬的豐厚報酬,潘錦功並沒有分秒的遲疑,而是一臉嚴肅的對導師說道:

「老師,我來到美國不是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如果是為了金錢,我大可以在兩年前學有所成時就選擇工作,可是我沒有。


作為能公費留學的學生,我的國家雖然算不上富有,不過卻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為了能有這個國家更好的明天選擇將我們送出去,孩子離家再遠依然都是母親的孩子。


此時我是你的學生,更是我祖國的一員,我身為國家的孩子,不能辜負國家的信任。相信如果此時換做嗎是我,你也會做和我一樣的選擇。」

一些話震耳發聵,讓導師為之動容。自知留不住潘錦功,導師只能勸他:讓他早點離開,如果再晚就離不開了。

老師的勸說,潘錦功很是受用,意識到美國政府想要留下自己的動機,潘錦功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了,跟老師溝通的第二天,潘錦功就買了回國的機票。

被潘錦功感動的老師也決定幫他一把,在潘錦功起飛前的10分鐘,才向政府報告了情況。

此時的潘錦功早已坐在了飛機上,當美國情報機關追到機場時,只能目送潘錦功回國。

那回國後的潘錦功,能像王者歸來一樣大放異彩麼?遺憾的是,故事是曲折的。

艱難的研發之路

一位國際領先的科研人員回國,並沒有想像里的夾道歡迎。因為潘錦功回國太過突然,就連父母,也是上飛機前才知道兒子回國的消息。

因此在機場,迎接他的只有早已滿是皺紋的父母。而碲化鎘玻璃是什麼?當時也是個冷命題。

在家待了三天後,潘錦功走出家門,想要找一家科研機構繼續研究。

在當時,國家都沒有研究碲化鎘方向的實驗室,而在此領域涉獵的企業,更是前所未聞。

儘管早已知曉中國光伏的困境,但現實還是讓潘錦功嚇了一跳,沒辦法,這個領頭人,只能自己做了。

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此時的潘錦功身無分文,留給潘錦功的,似乎只有創業這一條路了。

潘錦功帶著簡歷找到了四川政府,希望可以解決創業的融資問題,起初政府根本不敢相信潘錦功的成就,經過幾番求證,最終才認定,潘錦功真的是那個享譽世界的能源專家。

很快,政府為潘錦文組織了專項融資座談會,希望有社會企業可以支持潘錦文的項目,雖然政府直接給錢,也能解決資金問題 ,但是企業畢竟在能源領域有所研究,人才和技術方面也不是一乾二淨,相較之下,企業融資似乎更加合適。

在會上,潘錦功的項目被一家化工企業看中,該企業在提供資金的前提下,將內部資深專家也調給了潘錦功。

萬事開頭難,資金和人,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當時雖然手握全世界最先進的發電玻璃技術,但由於缺少研究環境,這項不太成熟的技術始終無法再前進一步。

一件不太成熟的產品,又有多少人願意買帳呢?加上當時市面上太陽能板政府大力補貼,誰會放著便宜的太陽能板不用,去買昂貴的碲化鎘呢?

僅僅兩年後,潘錦功的工廠就瀕臨破產,不僅如此,手下多年培養的技術人員也紛紛被人挖走,這讓潘錦功很受打擊。

此時的美國仍不死心,私下裡派人聯繫潘錦功,再一次遞來了橄欖枝:如果潘錦功願意回到美國,還是當年的條件,並且保證科研團隊的建立。

可潘錦功還是毫不動搖,他只是自己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的待在實驗室里,想要已一己之力,突破中國碲化鎘的最後一公里。

半年後,政府看到了潘錦功背後的努力,在國家知道這件事後,緊急開會,將發電玻璃技術列入了國家核心科技項目,由財政部撥款1.6億專項資金進行補貼

有了這筆錢,潘錦功終於不再需要為研發資金髮愁,也讓他看到了國家對他的厚望。他放棄了所有的社交活動,廢寢忘食的紮根在實驗室里,將自己的全部心血澆築在發電玻璃最後的研發上。

苦心孤詣 成功得來不易

在殫精竭慮三年之後,世界上單體最大面積的碲化鎘玻璃在潘錦功的實驗室里誕生,幾個月後,這項發明實現了量產,一塊面積近兩平米的發電玻璃,流水線只需要50秒。

可這短短的50秒,卻是潘錦功幾年的心血。

與傳統光伏太陽能板相比,碲化鎘玻璃的太陽能傳導率更高、使用場景更廣。

一時間,各種名譽接踵而至,美國將潘錦功早期的研究成果寫在了教科書上,印度更是看到了這背後的巨大商機,開價一億,想要買斷這項技術。

可這所有的一切,對潘錦文來說,不過也是過眼雲煙,就像他當年說的:「如果是為了錢,我在學有所成時,已經可以去工作了。」

2019年,潘錦功獲得了國家授予的「傑出工程師」稱號,輾轉風雨20年,他終於實現了最初為祖國科技添磚加瓦的夢想。

總結

正如潘錦功講的那樣:自己是幸運的,可以用學到的知識建設自己的國家,可也是不幸的,等到自己實現這一願望的時候,自己已經年近五十了,為國家發光發熱的時間不多了。

中華兒女為祖國奉獻的故事總是讓人讀起來感動。誠然,在近代,我們的一些自然科學領域卻是有所落後,這也讓得很多像錢學森、潘錦功一樣的學生們不得不遠赴重洋、背井離鄉,然而更讓人感動的,是這些先輩們學成歸來,放棄外國的功名利祿,為祖國嘔心瀝血的故事。

這或許,才是我們民族精神真正的靈魂,無論身在何處,每個人骨子裡,都是對祖國母親的熱愛與守望。

讓我們向這些科研工作者致敬。

相關拓展:

碲化鎘的發電原理是,將發電半導體材料集成在玻璃上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輻 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在絕緣的普通玻璃上,塗抹上一層碲化鎘的特殊材料,塗抹的這種材料十分細微,相當於頭髮絲的百分之一。

加入了這種材料之後,普通的玻璃就具有了光電轉化的功能,讓普通玻璃搖身一變,成為了「發電玻璃」。

與風能、太陽能電板發電、傳統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這種「發電玻璃」發電量更強、成本更低,無論晴天雨天都能有效轉化太陽能。擁有不竭動力而且十分堅硬,如果能成功研究出可以量產的「發電玻璃」,對民生、經濟甚至軍事都會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