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縣九個民族——布朗族

金平發佈 發佈 2024-05-02T16:46:20.889706+00:00

2009年5月經國家民委正式批覆莽人歸屬為布朗族,保留莽人稱謂。有人口761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19%。

金平的布朗族自稱為「莽」。2009年5月經國家民委正式批覆莽人歸屬為布朗族,保留莽人稱謂。有人口761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19%。居全縣人口總數的第九位。主要居住於金水河鎮靠中越邊境沿線的南科村委會。

由於史籍文獻中沒有關於莽人的史料記載,何時遷入金平現已無法考證。

金平的布朗族自稱為莽,2009年5月經國家民委正式批覆莽人歸屬為布朗族,保留其莽人稱謂。有人口761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19%。居全縣人口總數的第九位。 「莽」漢譯為「山民」或「聰明」。明朝中期莽人先人散居於雲南省紅河州和文山州境內,到明末清初流散在越南老街省和萊州省境內,清朝末期又有部分「莽人」從越南遷回我國的金平縣一帶。主要居住於金水河鎮靠中越邊境沿線的 南科村委會。


莽人是中國古代「百濮」族群的後裔,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一支。19世紀30年代末到20世紀50年代初,因民族壓迫和戰爭摧殘,為保護族人的生命安全,一些莽人逃避到今中越邊境地區一側的高山密林之中,他們過著岩洞當房住,野果當飯吃,樹皮當衣穿的流動性的原始採集、狩獵農耕生活。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莽人才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走出深山老林,把原來的14個散居點合併為南科新寨、坪河中寨、坪河下寨和雷公打牛4個村子,建屋安居,開田種地,並初步建設了一些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有了一定改善。從此,莽人結束了100多年在原始 森林中避難的悲慘生活,但社會發展比較緩慢。2007年,莽人農民人均有糧僅244公斤,人均純收入僅489元。而其人口,也僅從1960年的64戶312人增至百餘戶700餘人,其中大部分是文盲。2008年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作出批示,要求幫助莽人儘快擺脫貧困,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我縣按照統一要求和部署,2008年5月實施莽人綜合扶貧項目建設,為莽人民眾蓋房子、建學校、建衛生所、文化活動室、改造中低產田等,徹底改變了莽人山區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等原始、落後、貧困的面貌。 根據國家對於莽人、克木人的綜合扶貧規劃,分別修建了牛場坪村、平和村和龍鳳村。原雷公打牛寨的莽人搬遷到了現牛場坪村,原坪河中、下寨的莽人搬遷到了平和村,原南科寨的莽人在搬遷到了龍鳳村。

布朗族普遍身材不高,最高者也不過1.6米。海拔2290米的中越界山——刀寨山被莽人稱為「神山」。布朗族」先人就在猶如世外桃源的深山之中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布朗族忌諱綠色,雖然他們代代生活在綠色掩映的深山之中,但從不把帶有綠色的東西帶入室內。因為綠色對莽人來說是鬼魅之物,會給自己的部落帶來災難。 「莽人」的生育習俗中至今都保持著獨特的形式。他們認為生孩子是天神賜的,如果婦女不育就要去祭神。莽人認為婦女受孕是某種神秘力量進入婦女腹內的結果,認為世界萬物都有靈魂。因此,孕期的生病、分娩時的難產、畸形兒的降臨、嬰兒的死亡等,都歸之於超自然神秘力量的作用,對之產生恐懼感和依賴感。莽人認為婦女生孩子是天神賜的,所以婦女不育就要祭神。過去,除了本氏族的正常孕婦可以在家生育外,其他非正常孕婦包括非婚懷孕和結婚時沒有舉行過婚禮儀式的孕婦不能在家生育,必須實行隔離。非正常孕婦臨產前幾天,夫妻倆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用芭蕉葉搭一間簡易窩棚,在棚內舉行安家儀式,夫妻倆進住後,孕婦方可在窩棚內生育。莽人生孩子不去醫院,民間也沒有專門的接生婆,妻子生育,由丈夫擔任接生任務。莽人婦女初孕者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分娩,有的孕婦在半路上分娩,有的孕婦在家裡無人時分娩。胎兒出生後,用沒有消毒的鐵刀和竹片來斷臍,並用冷水為嬰兒洗浴,所以莽人的嬰兒死亡率較高,莽人的人口增長速度非常緩慢。過去,莽人婦女胎兒娩出後滿一輪(12天)才能回家。如今很多婦女產後的第2天就可回家,但進家時,產婦禁止走正門,只能由後門進入屋內。第3天,由家長殺雞祭祖,祈求祖靈保佑嬰兒。產後不滿一個月,產婦不能從正門出入。莽人嬰兒出生後(一般3天內),進入嬰兒家的第一位外人,不論民族,也不分男女和身份,嬰兒的父母都要殺雞招待來人,並請求給嬰兒取名。

布朗族語言屬越芒語族北勐高棉語支,沒有文字。民間文學主要靠口傳心授。歌曲、舞蹈形式單一。


聲明/提醒

1.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改變原文意圖,以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申請獲得授權!否則必追究法律責任!轉載請註明來源:多彩金平(ID:dc-jinping);

2.投稿說明:請熱心投稿的朋友們投稿時在文章中註明作者(真名或筆名)及聯繫電話,方便刊發時署名及聯繫,多彩金平期待您的來稿,謝謝!(投稿郵箱:jpgbdst@163.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