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分帳8447萬,聽了吳京的話,才知道鄧超這次有多「難」

頭號劇委會 發佈 2024-05-03T05:55:35.997612+00:00

最近的鄧超,一直活躍在風口浪尖上。從春晚上那個激情蹦躂的明星,到《5哈》裡詼諧搞怪的綜藝人,鄧超實打實地為觀眾帶來了歡樂。鄧超的國民度水漲船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日漸清晰的刻板印象。

最近的鄧超,一直活躍在風口浪尖上。

從春晚上那個激情蹦躂的明星,到《5哈》裡詼諧搞怪的綜藝人,鄧超實打實地為觀眾帶來了歡樂。

鄧超的國民度水漲船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日漸清晰的刻板印象。

似乎從《跑男》開始,鄧超逐漸被觀眾定義成了綜藝咖,以至於很多人都忘了,他是一個演員,還是一個優秀的演員。

2018年,鄧超主動退出《跑男》,同時,張藝謀執導,鄧超、孫儷主演的電影《影》上映,他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演技精湛。

那個時候,我們以為終於等來了演員鄧超的回歸。

可是,沒過多久,由鄧超執導的《銀河補習班》上映,此時觀眾才發現,鄧超真正的野心,是當導演。

事實上,早在之前,鄧超就和俞白眉合作執導過《分手大師》、《惡棍天使》,票房不錯,但伴隨而來的是一次比一次厲害的輿論反噬,和低口碑。

過度消耗的結果,讓人想起了「狼來了」的故事,觀眾也從最開始的備受期待到條件反射的嘲弄和拒絕。

於是,《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一方面,是一而再再而三改檔,錯失了最佳上映時機,一方面,是觀眾熱情高漲的口誅筆伐。

多重作用的結果,最直觀地呈現在票房上,上映10天,票房9058萬,其中5000萬,還是2.17之前的點映成績。

而拿到腰包里的分帳票房,只有8447萬,進到自己口袋的就更少了。

票房雖不理想,但好歹打破了12個記錄,也算是挽回了一絲體面。

網絡上,也不乏唱衰的聲音,而搖旗吶喊的大部分人,針對的並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鄧超這個人。

看得多了,不想過多評價,你有吐槽的權利,他有辯駁的自由。

這次,我只想單純談談電影。

坦白講,看完《中國桌球》,我對鄧超是佩服的,別的不說,最起碼他找了塊硬骨頭。

體育類型的電影不少,籃球有《女籃5號》,足球有《女足九號》,滑冰有《冰上姐妹》。

討論度大一點的,是講排球的《沙鷗》,和陳可辛指導的《奪冠》。

可哪怕是請來鞏俐坐鎮 ,選在了十一黃金檔上映,也沒能突破10億大關,票房止於8.36億。

鄧超選了同樣不被看好的體育題材,想要高票房,先天就有掣肘。

偏偏,他還藝高人膽大,選了大眾最熟悉不過的桌球。

「國球」的名號不是白擔的,桌球作為中國國民度最高的運動,老百姓對它的感情也是實打實的。

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疑給電影增加了風險,拍好了是應該,拍不好那就是群起而攻之了。

還好,鄧超扛住了。

電影選擇了中國桌球最低谷的那幾年,帶著觀眾共同回憶起了那段充滿屈辱與不甘的歲月。

1988年,桌球首次進入奧運會,國乒隊兵敗漢城,自此,迎來了長達7年的「至暗時刻」。

一是歐洲橫板弧圈球打法成為主流,中國桌球傳統的直板快攻劣勢盡顯。

二是歐洲各國的「圍追堵截」。

政策上,中國桌球習慣的傳統動作被認定為犯規,物資上,桌球專用膠水獨獨不賣給中國。

在這樣內外交困的時刻,在義大利執教的蔡振華回到了中國。

儘管當時他生活優渥,被義大利人稱為「桌球教父」,一年的工資,抵得上他在中國干十年。

但他還是選擇了回國,回國住擁擠的筒子樓,從助教開始做起。

適逢國乒隊重新選主教練,別人打出的都是「十年奪回斯韋思林杯」的安全牌。

唯獨他,振臂高呼,兩年奪回斯韋思林杯,重新站在世界之巔。

自此,他有了一個外號——戴大炮。

暗指他說大話,吹牛不打草稿。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不被看好的狂人,帶著一批「殘兵敗將」,重振了國乒的榮光。

馬文革,桌球隊主力,一身的傷,尤其是是右肩肌肉嚴重撕裂,疼起來的時候,只能靠打封閉才能上場。

可即便如此,他仍舊一路硬扛,既鼓舞了士氣,也為隊裡的兄弟們托底,是穩穩的定海神針。

王濤,28歲面臨退役,原本計劃去國外找父母團聚,偏偏被蔡指導叫了回來。

先是在隊裡死命練習,後又被外派到歐洲的俱樂部學習,別人都以為他吃香喝辣賺大錢,只有他知道,自己背井離鄉,忍受著刻骨的孤獨和外國人的歧視,只為把歐洲先進的打法帶回國內。

丁松也沒好到哪裡去,左眼1000度,右眼1200度,活脫脫一個睜眼瞎,為了練球,長時間戴著隱形眼鏡。

別人外出打比賽,只有他,在桌球台埋頭苦練,一練就是四年。

那時候的孔令輝和劉國梁,還是個剛滿16歲的生瓜蛋子,沒有打國際賽事的經驗,但勝在各有所長,一股腦被戴指導拎進了國家隊。

當時,蔡振華集齊了這一幫奇兵,所有人都不看好,但無一不被他們的勤奮、拼搏所打動。

雷打不動,每天六點半準時起床,沒有節假日,更沒有休息日,留給他們的只有日復一日枯燥的練習。

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1995年的天津世乒賽上,蔡振華帶領「五虎將」再次把斯韋思林杯拿到了手上!

從此,國乒開始書寫自己長盛不衰的歷史。

這些年,我們看慣了中國桌球在世界範圍內稱王,卻很少有人知道原來國乒也曾遭遇滑鐵盧。

28年後,這段故事被翻找出來,重新搬上大熒幕,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對桌球精神最好的傳承。

曾經的16歲桌球小將,如今已經成為了桌球界的泰山北斗。

劉國梁談起當年的世乒賽,也是滿滿的青春回憶。

這部電影,以桌球運動作為載體,主要通過3次桌球比賽的呈現,讓大家重溫國球歷史,傳承國球精神。

影片中,有笑有淚。

有青春飛揚的熱血,有運動員頑強不屈的拼搏。

有勝利者手握獎盃的喜悅,也有離散者中途退場的黯然。

吳京說,這是「中國最好看的體育電影。」

在看片會現場,他分享自己當初拍《戰狼》的經歷,而鄧超拍《中國桌球》,也遇到相似的困境。

無疑,又是踮著腳,去攀另一座高峰。

還好,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截止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從7.0漲到了7.1,其中超過50%的人給出了四星、五星的好評。

有人夸鏡頭變化多。

有人夸節奏好,表演好。

也有人說,這是鄧超的揚眉吐氣之作。

當然,也不乏負面的批評。

但比起網友的評價,更加權威的應該是那一代親歷者的聲音。

王濤說,演員找到了自己在場上的眼神、表情。

馬文革夸演員的動作不錯。

蔡振華教練本人,更是把自己當初的筆記本送給劇組,以表肯定。

這一切的一切,都向我們傳遞同一個信息,這部電影至少在及格線以上。

可遺憾的是,這樣一部備受好評的體育電影,排片卻少得可憐。

同樣是上映10天,《蟻人》有5萬6千多場排片,《中國桌球》只有1萬2千多場,甚至不如上映了36天的《深海》和《熊出沒》。

不僅排片量少,排片的時段也很刁鑽,要麼是起個大早,要麼是熬個大夜。

更有甚者,還沒來得及看片,就著急蓋棺定論給差評。

耗時五年,拍出的誠意之作,影視同行和原型人物紛紛給與好評,可迎來的卻是低迷的排片,和沒有理由的詆毀。

這一次,鄧超實在是太難了。

難在突破固有的印象,難在突如其來的改名配音被逼得一再撤檔,難在有限的排片,讓這部電影很難被更多觀眾看到。

可從1月底到今天,鄧超依舊在努力,他奔波在各個城市,往返在各大高校間,路演宣傳。

他想要讓這部電影,被更多人知道,哪怕遲一點,也沒關係。

或許,就像他說的一樣,「熱愛,比輸贏更重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