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仰望星空到走向太空

光明網 發佈 2024-05-03T17:27:25.197391+00:00

【推薦理由】從古至今,人類都在通過觀察星空理解宇宙,這段歷史漫長而艱辛。

【推薦理由】

從古至今,人類都在通過觀察星空理解宇宙,這段歷史漫長而艱辛。本書不會去詳陳天文學的最新進展,而是作為一份歷史指南,回顧人類的宇宙觀如何定義現實的本質與生命的意義,看看我們業已擯棄的神祇與魂靈、神話與魔獸、天上宮闕與恆星天球是什麼樣子,了解科學宇宙觀如何最終稱霸世界,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我。

這是一個關於人類的故事,主人公有祭司、女神、探險家、革命者和君王。故事的開篇不是大爆炸,也不是科學的誕生,而是第一批仰望星空的人類以及他們所發覺的星空奧秘。本書選擇了歷史上人類仰望天空的12個時刻。故事從西方物質宇宙的興起講起,進而敘述物質宇宙模型如何主宰我們的生活。這條故事線的起點是最早的岩畫和環形石陣,中途會談到信仰、民主、科學等偉大傳統的誕生,終點是尋找外星生命以及人類最近的太空和虛擬世界之旅。

此番探究既有助於解釋今天的你我究竟是誰,亦可指引人類的前途。人若身在事物之中,往往難以看清其局限,那就讓我們潛入深邃的宇宙認知史中細緻勘察一番,或許可以觸及乃至越過既有世界觀的邊界。

《人類仰望星空時:繁星、宇宙與人類文明的進程》,【英】喬·馬錢特著,中信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作者:尹傳紅

浩瀚遼遠的星空,神秘莫測的宇宙,自古以來就讓人類世世代代為之神往。飽含詩意的作家把星空當作眼睛的食糧,富有人文情懷的科學家則把天文學視為廣闊空間的和諧科學。

古希臘人說,人類直立的姿勢之所以成為人獨有的特徵,乃是因為人與四足動物不同,不是向下盯著大地,而是能夠舉目自由凝視天空。

我們仰望星空,首先是用肉眼,然後用的是探求星辰運動規律的精神的內在之眼。然而,同是仰望星空,人們卻看到不同的世界,生發不同的感悟,得到不同的經驗。

有的人插上想像的翅膀,附會出活靈活現的神話,然後又在代代相傳中演變為種種傳奇故事和民間習俗;另一些人則將天體、星辰與人們的日常事務扯上子虛烏有的聯繫,發展出天宮圖、占星術,並以此為權力和控制他人服務;還有一些人依據長年的觀察經驗,總結出與農業、航海等相關的規律,甚至更進一步,通過縝密思考、精確求證,歸納出天體運行所遵循的規律,構造出天文學的宏偉大廈。

就這樣,人類一步步地由仰望星空走向了太空。

或許,也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說,科學起步於人類理解天空的嘗試。

科學史家則認為,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神話都起源於天體的規則運行方式,天空與科學思想的發展關係密切。

事實上,人類的想像和智慧,創造了一個面貌千變萬化的「天」!天文學自誕生以來,在人類自然觀的發展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它堪稱是所有古代學科中唯一完整流傳下來的分支,也是聯繫現代學科與古代學科的最直接的環節。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天文學的新問題和新發現,有可能就是自然科學中新的突破點。它的發展,讓自然科學別開生面,並使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基於上述認識,我想我能夠理解喬·馬錢特的《人類仰望星空時》一書的副題「繁星、宇宙與人類文明的進程」,能夠理解為什麼她對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漠視探究古人的天空觀感到遺憾,以及為什麼她認為研究人類進步的學者很少將目光聚焦於蒼穹「是一個巨大的盲點」。

毫無疑問,人類對天空的感知、對宇宙的認識,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有力地塑造了現代世界。《人類仰望星空時》選取歷史上人類仰望天空的12個時刻,或者說12個進階跳板──如各章標題所昭示的:神話,土地,命運,信仰,時間,海洋,權力,光,藝術,生命,外星人,意識──藉由細膩生動的敘述,做了十分深入的發掘和闡釋。

第三章「命運」中提到,歷史上,許多文明都創建了描述天空的數學模型。中國的帝王雇用天文學家繪製星圖並預測日食等天象,瑪雅人的領袖自封為天體,對以百萬年計的天體周期進行計數。巴比倫埃薩吉拉神廟的祭司們,第一次從模擬模型轉向數學模型,將繁亂複雜的現實轉化為一個簡明有力的數學宇宙。

這裡說及古代中國對日食的預測,沒有具體展開。其實此中內涵頗深。

「日蝕者,月往蔽之」「日月同會,月掩日,故日食」,這些都是我國古人對日食的認識。現在我們更清楚,月球把太陽全部擋住時發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時發生日偏食,遮住太陽中央大部分而外緣仍顯露,則發生日環食。

這種儘管異常但卻可以預報的天象在現代人看來,堪稱自然規律之精確性的無可辯駁的例證,但在未開化的或毫無天文學知識的古人眼中卻是超自然災禍的化身。他們對這類天變通常感到疑惑和恐懼,多以為是對人事的吉凶有所預示,並試圖以此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

有記錄的最古老的日食發生在夏朝,它載於《尚書·胤征》,說的是羲、和兩位司天之官,因沉溺於酒,未能對一次日食作出預報,結果引起混亂,並因這一失職行為而掉了腦袋。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著作《歷史》中寫道,美索不達米亞的兩個部族呂底亞人和米底人連續打了5年惡仗,未見勝負。米利都的智者泰勒斯預先知道將會有日食發生,便警告雙方說上天反對戰爭,如果不停戰,某一天他們的光明就會被奪走。在雙方交戰第6年的某一天,忽然間天昏地暗、黑夜驟臨。戰士們大為驚恐,認定這是上天發出的譴告,於是紛紛拋下武器,停戰議和。這次出人意料地消除了一場戰爭的日食,據考證發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午後。

綜觀世界各地流傳的關於太陽、月亮和星球的神話,大體可以得出一個判斷:人類想像過程的規律性和同一性首先表現在關於「食」的迷信中。例如,許多民族的神話或傳說都把這忽然降臨的黑夜,以及天體的虧蝕,想像成神靈在發怒,妖精在作怪,或有怪物吞吃天體(我國民間就慣常於把日食和月食叫做「天狗吃太陽」「天狗吃月亮」)。總之,日食和月食破壞了日與月、晝與夜、光明與黑暗等規律交替出現所構成的秩序,導致天上的運動失去了和諧,這是不可避免的災禍的預兆。

「人類學之父」、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其經典著作《原始文化》中,對各民族文化里的「食」做了翔實的考察和分析,並指出:有根據推測,所有或幾乎所有文明民族都是從關於惡魔與「食」的神話開始的。

泰勒還引述了古羅馬學者普林尼對天文學家的一段著名讚詞:這些偉大的人高於一般必死之人,他們發現了天體的規律,他們把人的貧乏的智慧從對「食」的不祥預兆的恐怖中解放了出來。有趣的是,在1860年日全食時,義大利米蘭市的居民竟然高呼「天文學家萬歲」,他們以為,天上的這幕出奇表演,乃是由天文學家所編導的。

人們一旦精確掌握了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運動規律,就能提前許多年明白預報和精確計算日食與月食。這實際上早已沒有任何神秘可言。

不過,我們能夠欣賞到日全食這種蔚為壯觀而又美妙絕倫的場景,倒真要感謝宇宙中所出現的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太陽的直徑有月亮的400倍之大,但距離也要遠400倍。如果不是月亮的圓面(月輪)與太陽的圓面(日輪)大小相差無幾(百分之幾以內),月亮幾乎完全遮擋太陽明亮的圓面就沒有可能。

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有句經常被引用的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讚嘆和敬畏就會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

翻閱《人類仰望星空時》,不時喚起我少年時代有關星空、宇宙的種種遐思,腦海里則總閃現出那豪邁的詩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英國詩人詹姆斯·弗萊克在題為《朝聖者》的一首詩中,亦有充滿豪情的幾句:心如朝聖般追尋險境,遠離平凡的通途大道。生命中探求無數個挑戰,我們的征途是星辰破曉。

著名人文學者金克木有言:看天象、知宇宙,有助於開闊心胸。這對於觀察歷史和人生直到讀文學作品、想哲學問題都有幫助。心中無宇宙,談人生很難出個人經歷的圈子。他還說,怎麼看宇宙和怎麼看人生也是互相關聯的。有一點宇宙知識和沒有是不一樣的。「古時讀書人講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看今天也應當是這樣的。不必多,但不可無。」

讀一讀《人類仰望星空時》,我們看待自然、看待世界、看待人類自身,也會是不一樣的。

(作者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來源: 天津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