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能享受成功的喜悅,但絕不糾結失敗的苦痛,完美人生

修理地球tt 發佈 2024-05-03T23:01:35.548371+00:00

可略過原文,直接讀解析和啟發第87卷 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巳,公元三零九年)本文重點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想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知道人生是一個過程,接受這個過程,並享受這個過程,但千萬不要糾結於這個過程。有人說,人是要不斷的與自己和解,或許這就是最終的答案。

可略過原文,直接讀解析和啟發

第87卷 孝懷皇帝中

永嘉三年(己巳,公元三零九年)

本文重點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想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知道人生是一個過程,接受這個過程,並享受這個過程,但千萬不要糾結於這個過程。有人說,人是要不斷的與自己和解,或許這就是最終的答案。

我們為了理想而努力,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我們能享受成功的喜悅,但絕不糾結失敗的苦痛。這就是完美的人生。

原文:冬,十月,漢主淵復遣楚王聰、王彌、始安王曜、汝陰王景帥津騎五萬寇洛陽,大司空雁門剛穆公呼延翼帥步卒繼之。丙辰,聰等至宜陽。朝廷以漢兵新敗,不意其復至,大懼。辛酉,聰屯西明門。北宮純等夜帥勇士千餘人出攻漢壁,斬其征虜將軍呼延顥。壬戌,聰南屯洛水。乙丑,呼延翼為其下所殺,其眾自大陽潰歸。淵敕聰等還師。聰表稱晉兵微弱,不可以翼、顥死故還師,固請留攻洛陽,淵許之。

劉淵有了朱誕這個知道晉朝內情的人,所以才敢於在剛剛經歷大敗之後再次組織大軍前來。

劉淵大軍內部由於剛剛經歷大敗,軍心極其不穩,北宮純敢於夜帥勇士前去踢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希望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劉聰面對首戰受挫的形勢,不好意思再次撤回,只能硬著頭皮堅持留下。


原文:太傅越嬰城自守。戊寅,聰親祈嵩山,留平晉將軍安陽哀王厲、冠軍將軍呼延朗督攝留軍;太傅參軍孫詢說越乘虛出擊朗,斬之,厲赴水死。

在如此重要的戰時狀態,劉聰為什麼要這個時候去嵩山?

「祈」字說明什麼?劉聰去嵩山祈禱什麼?

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能讓劉聰放棄大軍指揮權,跑去嵩山祈禱?為他自己?要去祈禱勝利?

應該都不是,能在這個重要時刻能讓劉聰做出這個舉動的,恐怕只有劉淵的健康問題了。

劉淵:公元252/253年—310年,此時已經是56歲,在古代是絕對的高齡。

在今年五月份,劉淵剛給他的兩個兒子,劉裕和劉隆為王,這種加強皇權的舉動,也說明劉淵身體狀況不怎麼樣。

劉聰剛走,就讓晉軍探聽到了消息,乘虛出軍打敗了留守的呼延朗,再次給劉淵軍隊一個痛擊。

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在敵國境內作戰太容易泄露消息。


原文:王彌謂聰曰:「今軍既失利,洛陽守備猶固,運車在陝,糧食不支數日。殿下不如與龍驤還平陽,裹糧發卒,更為後舉;下官亦收兵谷,待命於兗、豫,不亦可乎?」聰自以請留,未敢還。宣於修之言於淵曰:「歲在辛未,乃得洛陽。今晉氣猶盛,大軍不歸,必敗。」淵乃召聰等還。

王彌的話說明此時的晉軍在黃河沿岸,關中以東的地方,基本上也就只剩下洛陽孤城了。

劉聰確實不該繼續留在洛陽,劉淵也沒有強制要求劉聰返回。估計王彌或者劉淵通過宣於修之的話,給劉聰一個撤兵的理由和台階。

讀這段歷史總有一種遺憾的感覺,劉淵作為第一個站出來敢於和西晉爭奪天下的人物,他的雄心自然不在話下,但是他所創建的政權最為輝煌的時刻也未能統一中國的北方,一直在洛陽和長安兩地與西晉死磕。打洛陽,幾進幾出,打長安,幾進幾出,似乎上天不怎麼眷顧他和他所創建的政權。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劉淵和他的繼任者劉聰以及劉曜,肯定會相當的鬱悶,為何他們的打天下之路如此艱難!

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個過程。

幸運的人能體驗一個完美的過程,我們說他們是成功者,我們羨慕他們,仰慕他們,把他們的事跡記錄在史冊上,以便供後人瞻仰。

而大多數的人沒有機會體驗整個過程,他們中有的起點很高,雖然生而富貴,但是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他沒有體驗過貧困。

有的人起點很低,他生而貧窮,一無所有,嘗遍了人生所有的苦,但從來不知道生活中還會有甜的味道。

有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得到,他們拼盡所有,但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每每總是與最終的目標失之交臂,最後含恨而終。

我們不由得發問,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想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知道人生是一個過程,接受這個過程,並享受這個過程,但千萬不要糾結於這個過程。有人說,人是要不斷的與自己和解,或許這就是最終的答案。

我們為了理想而努力,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我們能享受成功的喜悅,但絕不糾結失敗的苦痛。這就是完美的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