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游」走紅背後,是年輕人努力與焦慮和解

紅網 發佈 2024-05-04T01:03:17.855540+00:00

近日,寺廟旅遊逐漸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除了往日的風景名勝、博物館、海濱度假、主題公園等知名旅遊打卡地,越來越多人將放鬆的方式轉向了寺廟。

□宋雨倩(洛陽師範學院)

近日,寺廟旅遊逐漸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除了往日的風景名勝、博物館、海濱度假、主題公園等知名旅遊打卡地,越來越多人將放鬆的方式轉向了寺廟。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預定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占比近50%。年輕人正在成為點燃寺廟香火的主力。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愛去寺廟了呢?

從原先拜訪寺廟的大多都是中老年群體,到如今年輕人熱衷於寺廟打卡,筆者認為這一大轉變的背後,是社交媒介的推波助瀾和當下年輕人無法排解的焦慮感。

從前段時間網絡上出現的「飛盤熱」「野餐熱」「露營熱」到如今的「寺廟拜佛熱」,社交媒體平台及時把握當下流行因素,開始向年輕人推送「雍和宮」「雞鳴寺」「白馬寺」等新型打卡地。一方面,寧靜的古剎,環境優美,遠離喧鬧,和繁華熱鬧的市中心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寺廟大多依山傍水,在拜佛的同時還可以一次性完成爬山、玩水、賞花等多個項目。另一方面,寺廟的紅牆黃瓦本身就具備觀賞性,出片率高,在社交平台上自成一道優美風景線。這樣看來,寺廟變成新的網紅打卡地,寺廟旅行掀起熱潮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時,當下的社會環境,年輕人面臨著眾多的壓力。學業、工作、婚戀、家庭、消費等話題時常把年輕人推在焦點下。「佛系」「喪系」「擺爛」等狀態在當下再次被提起,「卷也卷不動,躺也躺不平」一句話成為很多人的真實寫照。這時去寺廟拜佛就開闢了一個新窗口供人休憩,短暫逃離生活逃離壓力。未知的神佛力量在不確定的當下,提供了一個臨時的停靠驛站,能夠滿足年輕人對於確定性的渴望,給予人們療愈「精神內耗」的可能。

從其他角度來看,年輕人選擇拜佛的過程不僅是和未知對話,尋求平等的體驗;還是在對話過程中,一次次探索內心尋求慰藉,是一場和自己對話的過程。楊絳女士也曾說過:「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從這個角度來看,這股在年輕人中興起的「寺廟拜佛熱」是年輕人在「內卷」浪潮下,努力與自己和解的表現。

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尋求不變有點困難。但偶爾拜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並不意味著要消極對抗生活,而是為了看清方向後再次出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