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伊凡羅德里戈 發佈 2024-05-04T18:05:40.499517+00:00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鴻章與英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奧匈帝國、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十一國外交代表,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於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辛丑條約》(英: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鴻章與英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奧匈帝國、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十一國外交代表,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於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完全變成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大量的賠款更加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戊戌變法的失敗,使資產階級革命派認識到,必須打倒腐敗的清政府,推翻封建帝制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20世紀初,各個省普遍興辦學堂,留學生也急劇增多,中國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隊伍迅速壯大,他們希望走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辛亥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1904年,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在長沙組織「華興會」。同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光復會」。

1906年,劉靜庵在五。昌建立了「日知會」。

1905年8月,在孫中山的推動下,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

在思想上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從1901年起,出版大量書刊,宣傳革命思想,主要由章炳麟著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斥責立憲保皇。鄒容的《革命軍》一書,號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中華共和國」。陳天華寫了《猛回頭》、《警示鐘》,鼓勵人民驅逐外來侵略者。

多次武裝起義

1895年「興中會」成立不久,孫中山在廣州準備武裝起義。由於起義消息泄露,遭到清政府鎮壓,起義失敗。

1906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聯合會黨發動了萍鄉、醴陵、瀏陽起義。

1907年,孫中山等籌劃了廣東沿海一些地方發動起義,但都失敗。

1907年底,孫中山指揮了襲取鎮南關的戰鬥。

1907年,「光復會」會員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舉行起義,同盟會浙江負責人秋瑾在紹興準備起義。

1911年4月,黃興領導了「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發生的保路運動成為「武昌起義」的導火線。

「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是靠帝國主義支持上台的。袁世凱上台後,對內鎮壓,改革命派,廢除臨時約法,解散國會,復辟帝制,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出賣國家權益,以至接受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21條。袁世凱是帝國主義勢力的政治代表。

辛亥革命對封建統治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絲毫沒有觸動。

所以說,當時的中國是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根本原因是因為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他們不願意向帝國主義完全決裂,也不敢發動和依靠群眾,徹底摧毀封建勢力,所以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