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李斯被殺後,秦朝很快就滅亡了?

妖火說歷史 發佈 2024-05-05T02:11:08.123007+00:00

諷刺的是,僅僅兩年之前,李斯還剛剛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親手把胡亥送上了皇位。更諷刺的是,李斯的長子李由,此時手裡還掌握了秦朝前線最精銳的軍隊,正在和劉邦項羽他們拼命。

公元前208年七月,一代名相李斯,被秦二世胡亥下令處死,同時下令夷其三族。

諷刺的是,僅僅兩年之前,李斯還剛剛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親手把胡亥送上了皇位。李斯當時大概怎麼都想不到,這個被他親手送上皇位的人,兩年之後會殺了他全家。

更諷刺的是,李斯的長子李由,此時手裡還掌握了秦朝前線最精銳的軍隊,正在和劉邦項羽他們拼命。

而李斯被殺之後,短短數月時間裡,風雲突變。僅僅幾個月之後,那場巨鹿之戰就徹底打響。十五個月之後,隨著劉邦拿下抵達咸陽城外,秦王子嬰不得不出城投降,秦朝也就自此滅亡了。

對於李斯的死,後世普遍是持惋惜態度的。對於這位秦朝名相的能力,大家還是普遍認可的。毫無疑問,不管是在秦朝統一天下的過程當中,還是在後來秦朝統治天下的那十幾年當中,李斯都算是居功至偉。李斯對秦朝的重要性,可能僅次於秦始皇。

所以,後世也有很多人說,李斯的死,其實是壓垮秦朝最後的一根稻草。如果李斯當時沒死,可以繼續執掌大權。以他能力來說,其實是有機會力挽狂瀾,徹底平定秦末起義的。

但是隨著李斯被殺,秦朝高層就再也沒有能鎮住場子的人。此後的秦朝,就開始在滅亡的路上一路狂奔,再也回不了頭了。

那麼,李斯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到底對秦朝都有過哪些貢獻呢?作為手握一國權柄的丞相,李斯為什麼會輸給趙高這樣一個宦官?為什麼李斯被殺,會成為壓垮秦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斯的故事,其實是開始於一隻老鼠。

據說李斯小的時候,其實是楚國人,他的家鄉在今天的河南省駐馬店市這一塊。所以,李斯稍微長大一些之後,最開始入仕的時候,其實是是在楚國做一個底層小官。

然後,後來某一天,李斯去上廁所的時候,發現廁所里的老鼠,發現人來了之後,就會迅速逃竄,吃的也都是廁所里的東西。但是李斯轉頭去糧倉之後,發現糧倉里的老鼠,非但不怕人,反倒是能直接吃糧食。

相比之下,生活在糧倉里的老鼠,待遇比廁所里的老鼠,實在是要強上太多了。

看到這一幕之後,李斯就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環境對人的影響,真的是很大很大!如果他生活在一個沒有希望的環境,未來就只能過得像廁所里的老鼠一樣。而如果他生活在一個更容易往上爬的地方,那未來他就可以像糧倉里的老鼠一樣生活。

那麼,對於李斯來說,到底哪裡是廁所?哪裡是糧倉呢?

對於這個問題,李斯經過仔細的思考之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從當時的時局來看,李斯生活的楚國,就是廁所。而西方的秦國,則是糧倉。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李斯輾轉離開了家鄉。此後,李斯先是去了齊國的稷下學宮求學,學有所成之後,又去了秦國求官。

李斯年少時的這個故事,似乎有點今天雞湯文的感覺。但是這個故事,確實是記載於《史記》當中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而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李斯的這個選擇,未免就有點『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感覺了。不過,如果李斯繼續留在楚國,確實也很難達到後來的高度。因為當時的楚國,確實是在江河日下,不斷被秦國壓著打。更關鍵的是,當時楚國內部,階層固化非常嚴重,高層職位,基本上都被『屈景昭』三大家族占據了大半,遠不如秦國那麼有活力。

所以,就算李斯留在了楚國,這輩子註定也就只是一個中下層的小吏而已,根本就沒機會展現出自己的價值。反倒是了選擇去了秦國,讓他有了名垂青史的機會。

而離開楚國之後,李斯先是去了齊國的稷下學宮求學。這事比較好理解,因為在戰國末期的時候,齊國因為本國的歷史原因,後期基本上不怎麼參與對外戰爭,長期處於和平狀態。長期的和平,也讓齊國在學術研究方面,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其他國家都忙著打仗的時候,唯有齊國在鼓勵學者研究學問,自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所以,戰國末期的齊國,雖然在爭霸戰爭當中落敗,但是在學術研究方面,確實是首屈一指的。

而進入稷下學宮之後,李斯則是開始努力求學,逐漸有了廣闊的見解和學識。這期間,稷下學宮的校長,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荀子,所以李斯就成了荀子的學生。同時,在求學期間,李斯還認識了不少同學。

因為當時的稷下學宮,幾乎是整個中原的最高學府。所以在李斯求學期間,他的同學,往往都是來自於各國的頂尖貴族,或者最有學問的年輕才俊。而在這其中,李斯最投脾氣的人,莫過於來自於韓國王族的韓非。

在稷下學宮求學期間,李斯雖然是師從於一位儒家宗師,但是他本人卻逐漸傾向於法家思想,成了一位法家學派的大家。

如此,等到李斯從稷下學宮畢業的那一天,在找工作的時候,李斯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心中的糧倉,秦國。

從這時開始,李斯便和秦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到了秦國之後,接下來李斯的故事,就比較精彩了,而且比較複雜。從李斯入秦,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光是這期間的故事,就可以寫一本幾十萬字的書。對於李斯在這段歷史當中的表現,大秦系列的電視劇裡面,描述的還是比較貼合史實的。如果只是想多了解一些李斯的故事,而不是做研究的話,其實可以直接看電視劇。

當然,如果是要細說的話,那李斯的故事就太多了。

因為在那個時代,李斯是僅次於秦始皇的歷史主角!

李斯入秦的時候,正好趕上秦始皇他爹剛剛去世,秦始皇剛剛登基。當時秦始皇才十二三歲,朝政大權都掌握在丞相呂不韋的手裡。所以李斯入秦之後,最開始去拜見的,其實並不是秦始皇本人,而是呂不韋。

而接下來,通過呂不韋的引薦,李斯終於獲得了自己在秦國的第一份工作:郎官。

郎官這個官職有點特殊,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負責給秦始皇看大門的,但卻可以經常出現在秦始皇面前,這就有了接近秦始皇的機會。

以李斯的才能,其實本可以擔任更高的職位。但是對於李斯來說,李斯真正的目標,從來也不是郡守或者將軍之類的職位。他的目標,從來都是秦始皇本人。所以,這個職位對於李斯來說,其實反倒是最合適的。

而接下來,隨著李斯得到了秦始皇信任,李斯也得到了自己的下一個職位:長史。而當時李斯的職責,就是負責制定一個完整的收買計劃,拿著秦始皇給的錢,去收買六國的高層官員,減少未來秦滅六國的阻力。

光是這一件事,就已經足以讓李斯名垂青史了。

從正史記載來看,在秦滅六國的過程當中,不少六國的高層貴族,其實都已經被秦國提前收買,並且開始為秦國做事了。而這個計劃背後的實際負責人,基本上就是李斯。

而那些被秦國收買的六國貴族當中,有兩個人最為有名。一個是趙國的丞相郭開,到了網絡時代,這個郭開被譽為是戰國第一名將!因為他一個人,就幹掉了趙國的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

另一個人,則是齊國的丞相後勝。後來秦國滅齊國的時候,正是因為這個人極力勸說齊王,所以導致齊國最後連抵抗都沒抵抗,直接就投降了。

而除了這兩個人之外,當時的六國高層,其實還有一大批人,都被李斯收買了。因為這些被收買的六國高層,後來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難度就大大降低了。不過顯然,想要完成這個計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畢竟,像後勝和郭開這種人,在自己國家的地位,已經僅僅只在國王一人之下。單純想要靠錢收買他們,顯然不太現實。而李斯當時搞定他們的難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為這件事辦的不錯,所以在這之後,李斯就再次升官,從長史升為客卿了。

不過,在李斯執行這個計劃期間,秦國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在此期間,韓國為了拖延秦國橫掃天下的腳步,曾經派了一個叫鄭國的人,去幫秦國修造水渠。後來,這個計劃被曝光之後,整個秦國傳統貴族方面,都開始堅決抵制這些外來官員。

再之後,因為這些秦國舊貴族的抵制,秦始皇不得不下令,暫時驅趕所有非秦國出身的官員。關鍵時刻,李斯再次挺身而出,寫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諫逐客書》。而在李斯這次進諫之後,秦始皇也趁機取消了這個命令,繼續重用那些外來客卿。

對於李斯來說,這件事顯然至關重要。

經過這件事之後,除了李斯本人,可以繼續留在秦國之外。最關鍵的地方在於,自此之後,李斯就成了所有外來官員心中的領袖。等到秦朝統一天下之後,所有非秦國出身的六國官員,更是完全以李斯馬首是瞻。

所以這件事,基本上就奠定了後來李斯作為百官之首的地位了。

因為阻止了『逐客令』這件事,李斯在秦國的地位,再次大幅提升。在這之後,李斯由客卿,升任為廷尉。

到了這個時候,李斯其實已經是真正的秦國大佬了。因為按照秦國的三公九卿制,廷尉屬於九卿之一,主要負責管理司法系統。如果類比今天的話,大概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長。這個職位,確實也比較符合李斯的法家身份。

而在秦朝的官員體制當中,地位能夠穩穩在九卿之上的官職,就只有三公了。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這三個官職。從正史記載來看,整個秦始皇在位期間,秦國或者說秦朝,應該是沒人做過太尉的。哪怕是橫掃天下的王翦,以及後來擊退匈奴的蒙恬,同樣也沒資格坐這個位置。

至於丞相,自從秦始皇親政,呂不韋被流放之後,接下來接替丞相位置的,是一個叫王綰的人。對於這個王綰,正史上的記載同樣不多,所以我們也不知道他具體的事跡。

而三公之中負責監察的御史大夫,這個職位倒是有好幾個人做過。

也就是說,在李斯升任廷尉之後,在秦國高層還能排在他前面的人,其實一隻手就已經能數得清了。到了這個時候,李斯幾乎已經得到了秦始皇絕對的信任,而且開始全權負責秦國的法治建設,並且參與秦國大政方針的制定。

這其中,最有名的一項,就是堅持執行郡縣制。

實際上,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提出,應該實行分封制。至少像王翦這樣的大功臣,是有資格得到一個封國的。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以李斯為首的一群人,卻堅決主張實行郡縣制。

而李斯的這個主張,顯然也是深得秦始皇的心意。因為秦始皇本人想要的,是一個統一的大帝國,而不是像周王室那樣的存在。所以,秦始皇本人,其實是更傾向於郡縣制的。但是因為他是皇帝,所以在朝堂上,必須得有人替他提出這個想法。

作為皇帝,秦始皇最應該做的,是一個裁判,而不是下場和大臣們直接博弈的選手。

而這個替秦始皇下場博弈的人,就是李斯。

在正史當時,從李斯升任廷尉開始,接下來的幾年裡,其實發生了很多大事。這期間最重要的,就是秦始皇徹底消滅了六國,然後統一了整個中原。而秦朝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又下令修造了長城、馳道、驪山皇陵……搞了一大堆的超級工程。

但是李斯在這段歷史上,就沒有太多的記載了。

這主要是因為,李斯升任廷尉之後,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秦國法律制度的建立。而在這期間,李斯所有的政績,從史書的角度來說,都得算在秦始皇的頭上。

而且後來,李斯又從廷尉升任為丞相,直接成了百官之首。正史上倒是並沒有記載,李斯到底是什麼時候升任宰相。不過按照後世史學家們推測,李斯升任丞相,應該是秦始皇徹底統一六國之後的事情了。

所以,對於李斯來說,秦朝統一天下,不光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同時也是他個人仕途的一個新開始。從升任丞相的那天開始,他的命運,就開始和秦朝的國運高度捆綁了。

總之,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當中,李斯主要負責收買六國高層貴族,完善秦國的法治建設,作為所有非秦國官員的領袖,替這些出身六國的大臣發聲。同時,李斯還要作為秦始皇的傳聲筒,堅持分封制的策略。

這些工作,其實就已經夠李斯忙活的了。

而等到秦朝徹底統一天下之後,接下來,李斯則是又做了好幾件註定要名垂青史的事情。

第一件事,叫做統一文字。在所有的歷史課本當中,我們都會看到,秦始皇最大的一個貢獻,就是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但問題是,秦始皇作為一個皇帝,他其實只負責下命令,而不是負責實際操作。

統一文字這個事,雖然在課本上只有短短几個字。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其實非常複雜。除了推廣的時候非常困難之外,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得先有人制定出一個統一文字的標準,然後大家才能照著這個標準,去完成統一的工作。

歷史上真正制定這個標準的人,其實就是李斯。

嚴格來說的話,李斯其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因為在李斯之前,寫字只是一項技能,而不是一門藝術。

但是李斯經過努力之後,卻把文字這個東西,變成了一門真正的藝術。光是這個貢獻,其實就已經無可估量了。在這個過程當中,李斯先是總結了戰國時期的文字,總結出一套叫做『小篆』的文字。為了推廣這套文字,李斯還親自寫了七章《倉頡篇》,然後拿著這個東西推廣全國,讓全國人都照著李斯的文字進行書寫。

如果李斯親筆寫下的這七章《倉頡篇》,能夠流傳到今天的話。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書法文物。甚至就連那篇《蘭亭集序》,價值可能都要排在後面。因為這篇文字,相當於是中國所有書法藝術的祖宗!

同時,因為李斯字比較好,所以後來秦始皇製作傳國玉璽的時候,玉璽上面的那八個字,就是出自李斯的手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個後世皇帝夢寐以求的權力象徵,最初其實就是出自李斯的手筆。

另外,後來李斯還採取了一個秦朝小吏創造的字體,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書體。這種書體,就是隸書。隸書出現之後,很快就成了秦朝通用的官方字體。相比小篆,隸書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其實要更深遠一些。

因為這種書體,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懂。

兩千多年前的文字,直到今天還能看懂。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兩千多年當中,古人可以用文字記錄下我們的文明,確保了我們的文明不會斷層。

這一條貢獻,絕對是堪稱功德無量了。

除了文字之外,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造馳道……這些寫在教科書上的秦始皇的貢獻,背後其實都有李斯的影子。因為在當時的體制下,秦始皇只是下命令的那個人。真正負責制定計劃,並且完成這個計劃的人,其實還是作為丞相的李斯。

因為這是他的本職工作。

除了這幾項大貢獻之外,秦朝開國之後的十多年裡,李斯還常年坐鎮中樞。要知道,從秦始皇統一天下,一直到秦始皇去世,這十二年裡面,秦始皇可是曾經五次出去巡遊!而且每次巡遊,基本上都是大半年以上的時間!

而在秦始皇出巡的時候,在秦朝中樞,李斯基本上就相當於是一位無冕帝王,負責幫助秦始皇處理天下政務。或者李斯乾脆就時刻跟在秦始皇身邊,一起跟著秦始皇遊歷中原!

這樣的李斯,權勢之大,簡直是無法想像。

雖然李斯後來晚節不保,但我們必須承認,李斯作為第一位大一統王朝的丞相,他的影響力絕對是相當恐怖了。甚至可以說,後世所有的丞相,都是站在李斯的肩膀上做事的。

畢竟,就算後來的那些丞相再牛,也沒做到能在傳國玉璽上面刻字的程度。

而在《史記.李斯列傳當中》,李斯在秦始皇在位期間的唯一一次出場,其實就只有那場焚書坑儒事件。因為之前的這些貢獻,後來在史書上,都被算到了秦始皇的頭上。至於李斯,他只是幫忙幹活的人,成績得算領導的。

但是,在焚書坑儒這件事上,那就截然不同的。

在這件事上,李斯算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配角。

據史書記載,那一年,秦始皇在咸陽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在那場宴會上,一個叫淳于越的人,公開站出來主張實行分封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而這個淳于越說完之後,李斯作為秦始皇在朝堂上的替身,則是主動站出來,公開反對分封制。

然後,從李斯說這番話開始,接下來,秦朝高層開始迅速討論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優劣。最後,在大家得出結論之後,秦始皇直接下令,焚燒各種帶有分封制內容的書籍,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歷史、文學、思想類的著作。

因為這場焚書行動,秦始皇嚴重得罪了讀書人集團。後來,因為秦始皇想要煉長生不老藥,被那些煉丹方士給騙了,這幫人就跳出來笑話秦始皇。秦始皇一生氣,直接下令把這些人全都給埋了。

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正史上對於李斯在秦朝的這段表現,記載比較少。雖然秦始皇在位的這段時間裡,李斯確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沒算在李斯頭上。所以在《史記》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有關李斯的傳記當中,仿佛李斯上書《諫逐客令》之後,下一次出場,就是焚書坑儒的那場發言。

而這場發言之後,李斯的下一次出場,就已經是那場沙丘之變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的路上,忽然病重。在秦始皇這次巡遊的路上,李斯一直都跟在身邊。而作為秦朝的丞相,李斯也是當時最接近秦始皇的人。在整個出行隊伍當中,李斯的權力之大,也是僅在秦始皇一人之下。

所以接下來,趙高就和李斯聯手發動了沙丘之變。

簡單來說,因為秦始皇是在巡遊途中病重的,而秦始皇病重之後,為了讓秦始皇放心養病,整個巡遊隊伍中的其他人,就再也無法進入秦始皇的車駕,見不到秦始皇了。

利用這個機會,趙高和李斯聯手封鎖了消息。在秦始皇去世之後,製造了秦始皇依然在世的假象。同時,兩人聯手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因為按照以往的慣例,本來就應該是由李斯來寫聖旨,趙高來提供傳國玉璽蓋章。所以,此刻兩人聯手,確實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

再之後,兩人聯手扶持了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上位,同時派人帶著另外一道聖旨,去北方賜死了皇長子扶蘇。

對李斯發動沙丘之變的目的,後世史學界普遍存在爭議。因為相關史料太少,再加上這本來就是一場陰謀,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也不知道李斯當時為什麼要這樣做。

以李斯當時的身份來說,本來就已經是權傾朝野。在整個帝國內部,除了皇帝之外,已經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夠比他權力更大了。除非李斯自己想篡位做皇帝,否則的話,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天花板了。

所以,後世史學家猜測,李斯之所以選擇擁立胡亥,很大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他和皇長子扶蘇的政見不一致。李斯擔心,將來扶蘇上位之後,會否決自己的所有建議,自己也會徹底失勢,所以才會選擇改立了胡亥。

但是顯然,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這場政變,是李斯人生當中犯得最大的一個錯誤!

隨著胡亥登基,李斯逐漸發現,這位被他擁立上去的新皇帝,似乎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聽話。而且,和秦始皇相比,胡亥基本沒什麼才能。當上皇帝之後,胡亥基本上不管事,只顧吃喝玩樂。

與此同時,那個宦官趙高,則是開始異軍突起,迅速開始執掌權力。

和李斯相比,趙高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離胡亥更近。趙高原本就是胡亥的老師,深得胡亥的信任。等到胡亥當上皇帝之後,趙高又迅速升任整個皇宮的大管家。不但把持了大臣們進諫皇帝的通道,而且還全權負責皇宮內的安保工作。

如此一來,趙高就有機會把胡亥徹底隔離起來,將皇帝徹底架空,自己成為皇帝的代言人了。

對於這種轉變,李斯顯然也有所察覺。作為一個老江湖,李斯的政治手腕,同樣十分高超。原本在李斯眼裡,趙高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李斯甚至壓根沒把趙高放在眼裡。

但是接下來的一年當中,李斯卻逐漸發現,自己有可能錯了!

在秦始皇去世之後的一年當中,趙高先是攛掇胡亥,不斷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下手,將皇族子弟清理一空。對於這件事,李斯最開始也沒怎麼阻止。因為在這件事上,李斯也是受益者。只有胡亥的其他兄弟被消滅了,胡亥皇位徹底坐穩了,李斯之前政變的事情,才算是徹底安全了。

不過,等到胡亥坐穩了皇位之後,這時候的李斯卻發現,胡亥是一點正事都不干,每天只顧吃喝玩樂。對於這件事,李斯前期也沒怎麼管。因為對李斯而言,一個不管事的皇帝,其實對他更有好處。皇帝不管事,就意味著以後李斯作為丞相,權力可以無限大。這一點,李斯自然也樂見其成。

但是再後來,隨著胡亥做皇帝的時間越來越長,李斯逐漸發現,胡亥搞事情的能力,似乎比他想像的更大!胡亥上位之後,很快就開始窮奢極欲,絲毫不考慮老百姓能不能接受的了。到了這個時候,李斯終於開始著急了。

當時的李斯,很快開始發動自己的關係,大量的秦朝官員,開始主動求見胡亥,想要給胡亥施壓,讓胡亥稍微正經一點。但李斯怎麼都沒想到,他的這個選擇,卻恰好給了趙高一個天賜良機!

接下來,趙高開始利用自己管皇宮的優勢,給李斯設置各種障礙。比如說,趙高開始扣押大臣們的奏摺。同時,每次胡亥工作的時候,趙高都壓著不讓大臣們進去。直到胡亥開始吃喝玩樂了,趙高才放李斯進去。

如此一來,時間長了之後,胡亥自然開始越來越討厭李斯。對於李斯的信任程度,也開始逐漸下降了。

作為政治老手,李斯對於胡亥的這種變化,自然也有所察覺。但問題是,歷史並沒有給他反擊的機會。

公元前209年秋天,也就是在秦始皇去世一周年之後,陳勝吳廣就開始在大澤鄉起義了。

而這場起義爆發之後,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裡,就徹底席捲大江南北。所以,在這之後,李斯作為丞相,就不得不開始全力主持鎮壓起義的事情,根本就顧不上再去和趙高爭權了。

當時的李斯,或許是覺得只要自己足夠重要,權力足夠大,自己的地位就足夠穩。出於這個心態,李斯當時不但主動承擔鎮壓起義軍的責任,同時還讓自己的長子李由,率軍在滎陽地區和起義軍戰鬥。

從史書上的蛛絲馬跡來看,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大膽的猜測:或許,當時的李斯,其實是有養寇自重的嫌疑。當時在秦朝中樞,李斯已經是手握權柄的丞相。而在帝國前線,他的兒子又掌握了國家的大部分精銳軍隊,幾乎是一個人扛住了整個國家的興亡。

如此一來,正常情況下,接下來皇帝只能越來越倚重李家。但凡皇帝聰明一點,都會儘量安撫李家。畢竟,如果李家不穩的話,整個秦朝都有崩潰的風險。

但問題是,李斯怎麼都沒想到,他扶上去的這個胡亥,偏偏是一個不太懂政治的人。

因為不懂政治,胡亥下命令,向來只憑自己的喜好,根本不考慮國家的得失。

所以接下來,儘管李斯的長子李由,在前線浴血奮戰。後來,在秦二世赦免了驪山囚徒,並且讓章邯帶著這支驪山囚徒軍,增援滎陽前線之後,李由很快就徹底反推了起義軍。作為起義軍領袖的陳勝吳廣,後來也都被幹掉了。

而隨著陳勝吳廣被殺,一時之間,轟轟烈烈的起義大軍,也有了要被徹底鎮壓的趨勢了。

如果換做一個正常的朝代,或者換做一個稍微有點政治頭腦的皇帝,這個時候應該做的,都是盡力拉攏李家,或者扶持另外一座山頭,用政治鬥爭和李家打擂台。

但問題是,胡亥偏偏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

所以接下來,當趙高誣陷李斯,謊稱李斯謀反的時候,奇葩的一幕就出現了:儘管當時李斯手握一國權柄,下面一堆大臣,都在拼命為李斯求饒。而李斯的長子,還在前線率軍,鎮壓其他農民軍。但即便如此,李斯還是被抓了起來,並且被嚴刑拷打。

對於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無理手,李斯一時間也被打懵了。再加上當時在獄中,李斯遭到了殘酷的審訊。扛不住審訊的李斯,只能被迫承認了自己的謀反罪名。但即便到了這個時候,李斯依然覺得,皇帝不敢殺他。

畢竟,李斯的兒子,還在前線領兵。而朝堂上的很多大臣,也是以李斯馬首是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李斯被殺,前線秦軍很容易會反叛,秦朝中樞也會徹底停擺。

另外,這裡多說一句,當時被抓起來的,其實並不只有李斯一人,還有另一位丞相馮去疾。所以,如果兩位丞相都被殺了,那秦朝中央就徹底停轉了,再也沒人幹活了。

所以,當時的李斯,篤定胡亥不會直接殺了自己。至少在殺自己之前,胡亥會見自己一面,給自己一個陳說冤屈的機會。

但這一次,李斯又猜錯了。

在李斯承認謀反之後,趙高火速攛掇胡亥,直接下令將李斯當街腰斬,並且殺了李家三族!只有在前線領兵的李由,暫時逃過一劫。但按照秦朝的法律,一旦戰爭結束,李由回來之後,同樣也會被殺。

就這樣,公元前208年七月,在秦始皇去世兩年之後,李斯被當街腰斬,夷其三族!

或許,一直到死,李斯都沒想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輸的。

李斯的死,雖然顯得有點無厘頭。不過顯然,對於當時岌岌可危的秦朝來說,李斯的死,無疑是壓垮秦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李斯不死的話,秦朝中樞還能正常運轉,為前線秦軍提供充足的補給。如此一來,就算秦軍最後敗給了農民軍,守住函谷關以西的地盤,保住昔日秦國的疆土,其實還是不成問題的。

但結果,因為李斯被殺,秦朝中央徹底停擺了。接下來,前線負責鎮壓起義軍的秦朝大軍,就成了無根之水。比如說巨鹿之戰爆發之後,當時項羽破釜沉舟,消滅了王離統領的秦軍主力。但同時,章邯統領的秦軍,其實依然建制完整,繼續和起義軍主力進行對峙。

在這個時候,章邯曾經火速派自己長史司馬欣,向咸陽方向求援。結果司馬欣到了咸陽之後,非但沒求來援兵,反倒是被趙高一路追殺。

這事不管怎麼看,都顯得有些不正常。

如果李斯還在世,這種事情顯然是不會發生的。如果李斯可以好好的活著,以李斯的能力,就算無法維持住秦朝的統一,保住秦國的故土,其實是不成問題的。

但結果,正是因為李斯被殺,秦朝中央統治機構,徹底崩潰了。自此之後,秦朝中央再也沒人幹活了。到了這個時候,秦朝的滅亡就已經成了一個必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