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戀」比例持續上升,為何姐弟戀越來越熱?

曹小靈看世界 發佈 2024-05-05T05:36:22.045513+00:00

浙江杭州,2022年結婚登記中女方大男方1-4歲的占女性結婚總數19.31%,而在2021年、2020年分別是19.1%、18.8%。

浙江杭州,2022年結婚登記中女方大男方1-4歲的占女性結婚總數19.31%,而在2021年、2020年分別是19.1%、18.8%。往更早追溯,2019年和2018年,杭州結婚登記中女方大於男方占女性總數分別是17.67%、17.14%。如果將統計口徑統一到「女方大男方1-4歲」,2018年-2022年杭州新結婚者中「姐弟戀」比例逐年上升。



我大概在6年前,聽一個商業大佬喝高了以後瞎做預測,就說了姐弟戀會在幾年後成為一小波城市主流。

雖然喝醉了,但邏輯還是捋順了的,感覺那幫人的腦子就從來沒有停過,一直在轉動。

但要注意,邏輯是通的,並不一定就代表是正確的,尤其是在預測方面。

他這推論有幾個先決條件。

第一個,結婚依然會是很多人生命中必然的選擇。

雖然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男女相處模式的多樣化,不結婚的會越來越多,但短時間裡面不會成為主流。

最多,也就是大家結婚的時間越來越晚了,但婚姻殿堂依然是很多人最後的選擇。

第二個,結婚是個圈層遊戲。

大概意思是,現在社會分層越來越嚴重了,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同圈層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大到甚至會出現概率上的生殖隔離;而相同圈層之間,差距卻很容易被忽略。

我很清楚的記得大佬當時給我舉的例子,因為他總是逮著我來說。

他說小靈子,你以後找老婆,肯定不會找太差的,那種滿口髒話、沒正兒八經讀過什麼書、也沒個正式工作的,因為你看不上;你也不會找太好的,比如家裡開大廠、財富自由、流動資金就有幾千萬的,因為你配不上。

談戀愛的時候跨階層無所謂,兩個人開心就好;但真到結婚了,你會不自覺的選和自己差不多的,包括學歷、經歷、工作、家庭背景。

我問三觀呢?

大佬說,三觀其實也是學歷、經歷、工作、家庭背景的總合,你又不是什麼思想家。

我說那你說的是廢話。

他說不算廢話,要細看這上下兩條線,其實把我的擇偶範圍卡的比較死,說白了就是城市小康中產圈層。

但在城市中產裡面這個限定裡面,你又不會這麼挑。

比如有的是小姐脾氣,但長得特別好看,按你的風格應該覺得沒問題;比如有的是溫婉如玉,但工作收入沒那麼高,按你的風格也不會覺得有什困難。

可能這家是三套房,那家是五套房;這家是年入百萬,那家是年入200萬;這個孩子是985本科,那個孩子是留學鍍金回來。

看似有差距,其實還是在同一個圈層裡面的。

某種意義上,以前那種嫁得好就能實現階層躍升的情況,越來越少了,畢竟高圈層的人不傻;

而低圈層哪怕有閃光點,比如顏值或者才華,也能很快通過直播或者考研考公考博什麼的脫離原本階層。

所以到最後,還是圈內通婚。

我覺得大佬這種非常社達的社會分層論比較極端,但回想了一下身邊朋友結婚對象的選擇情況,也只能說從概率的角度說,大佬說的也不算錯。



第三個,是大佬的核心觀點。

當然,還是那句話,保命聲明,他的觀點很偏激。

城市小康中產,也就是大佬覺得我所處的那個圈層,其實男女比例差異不大。

雖然社會上經常會說3000萬男光棍,但主要是集中在鄉鎮、縣城、農村地區。

這剛好是一胎政策下殘忍的手動選擇比較泛濫的地方,相比之下,城市裡面由於較為嚴格的醫院政策和監管,哪怕是20多年前,在出生層面男女差異也沒那麼大。

大佬說,如果城市小康中產圈層的女性以3000萬跨圈層的光棍數量這個來論斷自己圈層的「供需優勢」,其實是自我矛盾的。

因為,低圈層的一部分女性,會往城市裡面涌的,並且相對低圈層男性,更容易留下來。

這些女性留在城市裡面工作,最後結婚的也不少,也許,她們結婚的對象不會是城市中產的男性,但有一部分是可以嫁給城市小康圈層的男性的。

城市小康和中產之間的界限又是模糊的,屬於同一圈層,這就形成了一股向上擠壓的態勢。

有增量入口了嘛。

這股擠壓某種意義上,抵消了城市裡面的男多女少。

大佬當時還很好奇,問有沒有機構專門統計一下,大城市人口的男女比例這些年的變化,最好是不看戶口來統計,而是看定居的情況。

後面2021年還真的有數據出來了,是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

可以看出,男性依然是多數,但,大城市的男多女少比例差值,有個縮小,尤其是熱門人口流入城市。

好,先決條件就是這三個:

結婚依然是主流,圈層內通婚,男女比例差距不大。

然後大佬開始了自己的推理。

他說,現在(6年前)社會上的大潮流是,寧缺毋濫。

結婚上寧缺毋濫其實是好習慣,畢竟這是今後幾十年生活是否幸福的重大戰略決策。

但問題在於,寧缺毋濫是個非常主觀的看法,而隨著社交媒體的發達和偽素人網紅經濟的興起,亂花漸欲迷人眼了,把預期給拉偏了。

很多不是濫的,被當成濫了。

我問什麼叫偽素人網紅經濟。

大佬說,你看網上不是有很多每天就知道在酒店打卡、到處旅遊、曬包包的女性麼,美其名曰是生活分享?

你心知肚明那是假的。

誰每天沒事兒干就換著酒店住啊,哪怕出差也都是去協議酒店。

不工作,錢又哪裡來,怎麼支撐那並不便宜的炫耀?

生活分享?哼,明明這是工作。

我說我懂了。

大佬繼續說,那你鏡像的來看,網上還有很多帥氣的男性,每天曬肌肉,曬工作,曬好車,曬每天吃高級餐廳和威士忌酒吧,曬自己多有情調、情趣、情商……不是同樣的道理麼?

可惜,很多女性不覺得這是偽素人,把婚戀預期給提高了。

還是那句話,保命聲明,這是大佬的看法,不代表正確。

大佬還說,這也怪有的優質男生,物質條件和外貿條件夠了,但花的不行,百人斬什麼的都是小事情,又進一波拉高了預期。

大概邏輯就是,你看我都和這麼好的男生約過會了,甚至深入交流了,那我談戀愛甚至結婚為什麼還要去找那些普通男生?

反正結婚晚也不是大事情,可以多找找,再等等。

這位商業大佬,賺的就是女性經濟,我大概知道了他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

他自己賺的就是拉高女性預期的錢,典型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咱們抨擊他。

不論具體原因是什麼,有了這波預期錯位,就出現了很尷尬的情況。

按照打分來說,在同一個圈層里,可能大家都有1到2分的偏差容忍度。

比如一個男生的綜合打分是6分,一個女生的綜合打分是5分或者7分,兩個人很有可能走入婚姻殿堂。

但,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展現出了虛幻的一面,再加上女性經濟的旺盛,很多商家各種宣傳的助攻,打分系統亂了。

原本綜合打分是5分的女生,會覺得自己是8分,而那個綜合打分是6分的男生,卻被認為是4分。

這就導致,在一個不算短的周期裡面,整個社會對異性的認知都失調了,一部分城市小康中產女性,就這樣剩下了。

當然對應的,是一部分城市小康中產的男性,也剩下了。

問題在於,男性可以往下兼容小年齡的女性,而女性在傳統認知裡面,還是喜歡找比自己年齡大的。

剩下的城市小康中產的男性,可以繼續找新長大的女性,多少還能有點增量;但剩下的女性,找年紀大的男性,是不斷的在存量裡面找。

一方面這是個很卷的事情,一方面是年級大的男性中除了主動剩下的,那是經歷過篩選後被動剩下的。

這就導致在存量裡面越找,越覺得不開心,怎麼都是中年枸杞油膩男啊。

這認知錯位的時間繼續拉長,剩下的女性就越來越多。

累積到一定數量之後,就女性會反應過來,畢竟剩女問題已經開始被討論了(6年前)。



怎麼辦呢?

只要思路打開,解決辦法是很多的。

改變「喜歡找比自己年齡大的」認知就可以了。

也學學剩下的城市小康中產的男性,去找年輕的、剛長大的異性,不再僅僅是存量裡面淘貨,開始在增量裡面占地盤。

所以大佬預測,以後姐弟戀會越來越多,甚至在一個特定時期會成為不大不小的潮流。

我當時聽完以後,試圖反駁大佬。

說按你這個邏輯,姐弟戀多起來了以後,又會出現另外一個向下擠壓。

年輕女性的婚戀市場,要被鄉鎮、縣城、農村地區出生留在城市的女性擠壓,還要被成熟有魅力還有資產的姐姐們擠壓,那她們更不容易走進婚姻殿堂了,豈不是又只有繼續找年齡更小的男性。

那姐弟戀應該是常態了啊,為什麼你說是特定時期的潮流呢?

大佬說,因為還是有人會選擇乾脆不結婚嘛,姐弟戀只是糾正因為預期錯位導致的短期城市剩女大量累積的問題,等到剩女問題緩解以後,還是會回歸常態的。

我進一步反駁大佬。

說現在(6年前)我身邊就有姐弟戀的,感覺他們就是自由戀愛,沒你說的那麼多彎彎繞。

大佬說,個例當然有,我還認識女的比男的大十多歲的呢,但我和你賭一頓飯,以後這會成為一個明顯到要被新聞報導的趨勢。

……

現在看來,不論大佬推論的過程有沒有問題,論點有沒有依據,是不是喝高了以後瞎說,反正我是莫名其妙的欠一頓飯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