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物理學家渴望新物理?!揭秘科學顧問眼中的《三體》電視劇

中科院物理所 發佈 2024-05-05T06:15:54.282335+00:00

物理所科幻V計劃是由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系列直播項目,2月19日正式上線推出第一期,其中邀請到《三體》電視劇的四位科學顧問,一同解讀電視劇的幕後故事以及科學細節。

物理所科幻V計劃是由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系列直播項目,2月19日正式上線推出第一期,其中邀請到《三體》電視劇的四位科學顧問,一同解讀電視劇的幕後故事以及科學細節。四位嘉賓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魏紅祥、李世亮、梁文杰,以及中國科普作協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而「幕後篇」及「納米篇」正是以推送形式整合回顧了直播的精彩內容。

直播間畫面

(從右至左分別為林育智、魏紅祥、

李世亮、梁文杰老師及主持人管子卿)

特別預告!!!就在今晚8:00(2月26日),我們將推出第二期,其中邀請到了新的嘉賓陣容為我們繼續解讀《三體》背後的物理。

下面讓我們正式進入第一期內容的精彩回顧~

01

與三體相遇

Q:各位老師是什麼時候接觸《三體》原著的?

魏紅祥:我印象特別深刻,早在劉慈欣這部小說得雨果獎之前,我的一個師兄就給我推薦了這本書。我看完了之後特別喜歡,就買了好多套,把它當成禮物到處送人。因為我覺得應該推薦給更多人看。我當時覺得大劉應該是學物理的,並且應該是學理論物理的,因為我自己看完了一遍之後還有很多問題。

2016年暑假,天眼FAST在上最後一塊板的時候,我和劉慈欣老師都去了。那次是我第一次見他。交流過我才知道他是學計算機的。我說劉老師你這個學問很好,要不要去物理所給我們做一個報告?他說那我肯定不去,因為到你們那個地方去之後我說的什麼都是錯的。其實印象還挺深刻的,這也就是後來知道這個電視劇要拍的時候我為什麼會比較早地介入。

《三體》科學顧問列表

李世亮:我一直比較喜歡科幻,所以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大劉了。他早期的很多小說其實我都知道。等他的《三體》出來的時候,我正好在美國做博後,所以很抱歉大劉,我看你的小說剛開始看的都是盜版的。

梁文杰:我第一次也是跟魏老師差不多,都是被人家安利然後看的。我開始沒看進去,第一感覺這就是個理論物理學家,不太了解我們實驗物理學的很多做事態度和形式。第一本剛看一半我就出戲了,但是後來又被人推薦,我才找一個有空閒的時間繼續看。當看到第一本的後半部分的時候,太陽放大器,然後後來用納米絲去切那船,這些腦洞一下子就打到我了。我立馬就要看第二本,直到把第三本也讀完。第二本第三本的裡邊的這腦洞,一個接一個,震得我一陣陣眩暈。我看著真的是覺得是一個天才級的科幻小說。

林育智:我記得特別的清楚,2012年的3月7號晚上,我和科幻世界的姚海軍老師以及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叫李淼,我們三個人在中國科技館南邊的一個火鍋店吃飯。那天下著大風雪,姚海軍老師拖著一個沉重的行李箱,從裡面拿出這麼厚的一沓書給我,裡頭就有三體。他跟我說,小林,你一定要看一下這個小說。我看了之後就停不下來,一共用了四天吧。在一個星期天的晚上看完三本,走到陽台,再看到那個星空的時候,感覺好像跟以前不大一樣了,特別特別神奇。

劉慈欣(左)及《三體》英文譯者劉宇昆(右)

Q:作為《三體》的讀者,各位老師受邀進入劇組成為顧問是怎樣的情景?

林育智:我先說說這張照片的來歷。其實呢,三體當年有一個公司,大家現在也知道叫三體宇宙,它幾乎拿到了三體所有的版權。有一天,三體宇宙的負責人找上了我,問我能不能給一個全系列的三體開發計劃提供一些科學顧問服務?我說我太喜歡三體了,一定給你們組一個科學顧問團隊。

那時候我們只是叫做中國科學科技與影視融合項目組,我是項目組的負責人,然後帶幾個老師去了趟三體宇宙。一進去我就驚呆了,他們那個會議室除了有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之外,牆上密密麻麻的是一個編年史。他們把整個三體世界的重要的時間線都呈現在了上面。我說你們已經在用一種特別科學的方式在做這個三體的世界開發了。

咱們第一次在2020年1月15日中國科技會堂406做了這個科學顧問的會議的前期籌備,我覺得開顧問會之後,應該就沒問題了。其實一討論問題反而變多了。

《三體》科學顧問會現場

魏紅祥:是的,是小林(指林育智老師,下同)找到我,我找到他們倆。梁老師做納米,李老師做超導,我做磁學。我們幾個原來就在一起,第一是做科普,第二實際上就做科幻。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這部電視劇還行,因為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忠於原著。我說這樣的話就是因為這個小說太多人反覆看過了,裡面的橋段太熟悉了,所以說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我們既期待這個東西能出來,又怕他出來之後把我的期待給打碎了。

作為科學顧問,其實是幫助他們理解一些科學細節的。比如拍攝的時候怎麼布景,或者怎麼視覺呈現,會有科學上的疑問。但是經過那場討論了之後,問題一定會變多,因為會引出其它問題。就比方說古箏行動,當時他們的關注點是在問到底有沒有這麼一根線能夠把船給切了。我們說理論上是OK的,但如果有一根線能夠把船切了,它同樣能把兩邊的柱子切了,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電視劇「飛刃」劇照

李世亮:劇組請我去當顧問,我肯定是很興奮的。因為我很早就接觸到了大劉這個小說,然後大劉在中國科幻的地位確實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他的小說能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我是非常興奮。但說老實話,做科學顧問我個人覺得略微有點失望哈,因為總以為自己能在科學的高度上給這個電視劇一些顧問啊,但實際上面對的更多是道具怎麼在圖像顯示上之類的問題……

梁文杰:嗯嗯,關於做科學顧問,我的初衷是希望這個有這麼一個平台能夠更多地把我們的一些科學上的聲音傳播出去。要不是這個機會,我們怎麼可能在央視八套上連續30個晚上去給大家講故事呢?所以我是非常高興。然後去了就給他們出些主意,或者說是告訴他們這麼做可能會好,那樣做可能會有問題之類的。

電視劇紅岸基地內部畫面

02

布景與道具

Q:作為科學顧問,對於畫面呈現的指導可能有所了解,關於作為重要場景的紅岸基地的取景有沒有什麼想和大家分享的有趣細節?

林育智:首先置景這種東西是一個很專業的活。像電影或者劇的鏡頭需要用到欺騙的藝術,它不需要是真的,只需要讓你看起來特別像真的。紅岸基地小山頭那個景是在北京懷柔。另外在林場那一段有雪,那時候劇組很認真地去了東北。他們很希望把原著里那種深入到骨髓里的那種人性,或者是遭遇的故事,以及實際上物理環境的寒冷表達出來。整個劇組很認真,踩了很多的點,最終選了這麼一個地方。當然這個後面的東西都是特效啊。我們在棚里搭了很多東西,只要把棚里拍的鏡頭和實際拍的鏡頭進行組合,應用鏡頭藝術,你就看不出來了。

電視劇紅岸基地附近山體畫面

魏紅祥:在這個布景上,當時問的最多的東西是那個年代實驗室應該長什麼樣。比方說這個示波器,它應該是什麼牌子的?長什麼樣?我們現在的儀器設備太先進了,找古老的東西反而特別難。其實葉文潔劇中修那個儀器,是咱們所里哪個老師發了一個年代久遠的照片。其中幾個國外的物理學家在那搬弄那些柜子。那個圖片特別不起眼,但是劇組的做道具的老師就把那個東西還原出來。至少表面上是復原得很好,看不出真假來。

電視劇中葉文潔接收三體文明信號畫面

03

宇宙與文明

Q:剛剛了解了紅岸基地的布景,而劇中葉文潔正是在這裡完成與三體世界的接觸,各位老師覺得存在地外文明麼?如果有,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接收到來自外星文明的信號?

魏紅祥:我們這麼算好了,太陽系裡面有地球,假定說咱們太陽系裡面只有地球文明這一個高等文明。接著,我們算銀河系裡面有多少太陽系,然後算整個太空中有多少銀河系,這樣逐漸地外推。外推完之後,你能得出類似咱們太陽系的系統應該有十的21次方這麼一個量級。打個比方,相當於把我們的地球給碾成沙子那麼碎,沙子的數量大概就是這個量級。

浩瀚的宇宙

所以說這麼大的一個體系裡邊,如果肯定說沒有外星人,那是不科學的。他一定有,但是他在哪兒我們就不知道了,我們怎麼跟他溝通也就不知道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找不著他。我一直覺得存在地外文明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只不過距離太遠了,所以我們就溝通不了。

關於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接收到來自外星文明的信號,有很多種可能性。最簡單的一種就是如果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但是他們用的是手機,我們用的是對講機,頻率對不上。或者也許是編碼不同的問題。總之大家不能懷疑這個宇宙中間有外星人,但是對於我們能跟他見面這件事也不要抱太大希望。

德雷克公式,又稱綠岸公式,很可能是紅岸基地的命名來源

李世亮:其實這個問題不算是什麼嚴肅的科學,大家都是隨便去說一說。所以我們幾個的觀點跟普通人想的其實差不太多。

梁文杰:對,我接著李老師的觀點說,大家千萬不要把科學家當神,或者當一個蓋棺定論的存在。不要認為科學家都說這麼說了,那別人就不能反駁他。我們的科學界裡面一定是要有爭論的。如果有一個人成為科學界的代言人,以自己所說為權威,這個人一定要被推翻。

電視劇中三體飛船收集空間正反物質畫面

比如說外星人這個事情,我們從機率上來看、從邏輯上來看應該有。但是有外星人和我們能接觸到,或者我們天上有沒有外星人飛船,這是兩回事。

Q:宇宙閃爍是三體文明「偽造」的神跡,劇中汪淼看宇宙閃爍戴的3K眼鏡真的能實現麼?

梁文杰:用這么小的眼鏡直接觀察應該不太可能。這個3K宇宙背景輻射的波長應該在七厘米吧,但你看那鏡頭的光闌一共才兩個厘米寬。如果想觀察應該要更大的鏡頭。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頻譜

魏紅祥:他小說裡面想說的是這個波段我用眼看不到,我戴個眼鏡之後,把它的頻率給轉成可見光了。他現在戴上這個眼鏡就相當於戴上了一個VR,就是給你在裡面放映經過轉換後的圖像信息,並不是直接看到真的宇宙背景輻射。

電視劇汪淼觀看宇宙閃爍畫面

Q:各位老師如何看待三體文明發往地球的「智子」的糾纏和展開?

李世亮:關於「智子」通過糾纏傳遞信息這一點,按照現在的量子糾纏來說,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因為(現階段的糾纏)並沒有辦法直接去傳遞信息。但是我覺得,如果你相信「智子」是可能存在的,那麼既然它能在更高維度展開,信息傳遞可能通過更高維度的量子糾纏來實現。所以從這個角度你可以認為它可行。

電視劇解讀智子通過量子糾纏通信畫面

魏紅祥:對,你可以借用量子糾纏的這個概念去類推,它也有可能是利用某種超距的作用。但是這個「智子」我覺得關注點不在這兒,而在於它展開。它幾乎能夠無限大地展開。包括剛才咱們所討論的,看到宇宙閃爍,其實就是一個質子展開之後把地球給包住了,然後讓你看到了一幅假圖。

電視劇智子展開實現宇宙閃爍畫面

林育智:在三體星球上製造那個「智子」的時候,也是讓它二維展開,展開之後在星球的重力作用下把星球包裹。隨後所有人進入休眠,只有那個自動的機器人在上面蝕刻電路,把那個「智子」變成了一個電腦。

電視劇三體人在展開的質子上刻蝕電路畫面

李世亮:從難度層級來說,所謂的維度展開其實是最難的。至於刻電路,你可以認為它是地球人翻譯成的電路這個詞。在「智子」上真正實現的不一定是我們理解的電路。

04

思考無止境

Q:經過顧問的工作,各位老師如何看待科學與科幻創作之間的關係?

林育智:大劉曾經談過這個問題。他說,我是把科學當作一個礦藏來對待的。試著發揮自己最瘋狂的想像力,去想像最瘋狂的事情之後,我發現我瘋狂不過這群科學家。我所知的最不可思議的事情都發生在科學的前沿上。我尊重科學,是因為科學會讓我的故事更好看,假如不尊重科學會讓我這部小說更好,我一定選擇不尊重科學,但我發現這事不存在。

劉慈欣與背後的星空

梁文杰:我覺得人最重要的就是想像力,但科學家有時候想像不過文學家。為什麼說我看《三體》前半本看不進去,後面我連著把兩本半都看完了,就是我覺得它已經超過我的想像。

魏紅祥:作為科學顧問,我可以跟大家講,科幻是科幻,科學是科學。科幻裡面有大量的東西,比如情節跟橋段起碼在目前的現實裡面是實現不了的。這些橋段我們不能給他改了,因為大家太熟悉了。如果單從科學性來講都不是能不能實現的問題,壓根就是錯的。我們都知道,但我們沒辦法,這就是科幻與科學間的不同。

太空電梯幻想圖

Q:作為物理學家,關於物理學的邊界有什麼認識想分享?

魏紅祥:有一種說法,即人類最大的障礙就在於運動的速度,也就是說光速對我們是一個最大的障礙。速度之於人類,就相當於你在柜子里,然後外面一把鎖給你鎖上了,你怎麼折騰,你都不能把那個鎖打開。我當時聽了這個例子之後,還是有一些失望的,但確實是一種認識的角度。

李世亮:也不都是這樣,比如你用牛頓定律來舉例。其實你現在可以超越牛頓力學,如說在速度很高的時候。這其實提示我們,比如說你要超過光速的話,那你就得到我們現有認識世界的極限上,比如說在黑洞的世界,或者人們想像的蟲洞的原理。也就是你必須到那個地方才去,才有可能去超越(現有的認識)。

蟲洞幻想圖

魏紅祥:是的。而且大家不用擔心,科學家能清晰地把握現狀,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這一關跨過去了之後,我們就堅信任何一個學科、任何一個進展都是階段性的,也都是有適用範圍的。你現在告訴我一套完全不一樣的理論,我也能接受,他就是不同階段而已。

梁文杰:對於真理我們是在不斷逼近的。在麥克斯韋之前,其實電磁學有十幾個公式在那兒,不同人寫不同的。但是麥克斯韋把它整合成一塊,哇,你就覺得這怎麼就能一塊了!現在的物理學可能不斷出現一些比較雜亂的「規律」,像是有一些非常髒的東西,但是我是相信會有一天可以重新回歸簡潔的。

李世亮:其實我們幾個都討論過同一個事,就是當碰到一個新的物理現象的時候,不會說物理學不存在了就去自殺什麼,其實會非常高興。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當時有一個歐洲的組說有這個超光速的現象,後來他們發現是那個光纖那個接錯了,對不對?但是在這幾個月時間裡,好像產生了幾百篇理論的文章去解釋它,所以物理學家們還是會積極對待一些新發現的。

動圖製作:牧羊

編輯:雲開葉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