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望遠鏡發現宇宙形成初期6大星系

全球技術地圖 發佈 2024-05-05T08:23:46.486522+00:00

科技戰略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發布公告尋求新的技術能力據SAM.gov 2月21日消息,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DEVCOM ARL)發布公告尋求新的自主能力、語音引導等技術能力,以為部隊現代化提供支持。

科技戰略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發布公告尋求新的技術能力

據SAM.gov 2月21日消息,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DEVCOM ARL)發布公告尋求新的自主能力、語音引導等技術能力,以為部隊現代化提供支持。根據公告, DEVCOM ARL 需求包括:測試無需依賴遠程控制或遠程操作命令即可穿越不同環境的自主移動技術;協調多個空中和地面 RAS 資產;在城市和非結構化環境中檢測、跟蹤和分類行人和車輛;使無人駕駛車輛能夠在 GPS 失效的環境中運行長達 10 公里;提供對 RAS 系統使用自然語言命令的能力;並允許小型無人機系統在惡劣天氣和中等風力下運行。

韋伯望遠鏡發現宇宙形成初期6大星系

據法新社2月23日消息,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Telescope)發現6個宇宙大爆炸不久後形成的大質量星系,形成速度快到顛覆人類認知,令科學家震驚。這項刊登在《自然》(Natural)的研究成果顯示,韋伯太空望遠鏡利用近紅外線相機(NIRCam)在宇宙中不為人知的區域觀測到6個星系。韋伯望遠鏡得到的數據表明,早在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發生過後約5億至7億年間,這6個巨大星系就已經存在,當時宇宙年齡僅不到目前的5%。宇宙大爆炸過後,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形成如此巨大的星系,已違背目前的宇宙學模型,這個模型是當今科學對宇宙運作的最佳理解方式。

信息

加拿大隱私監管機構對TikTok展開聯合調查

據路透社2月24日消息,加拿大正在對TikTok發起一項由聯邦和省級監管機構共同進行的聯合調查,原因是擔心這家短視頻應用不合規收集、使用和披露個人信息。加拿大隱私專員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聯邦隱私監管機構將連同魁北克省、卑詩省和亞伯塔省的工作人員進行合作,審查TikTok的做法是否符合加拿大隱私法。TikTok發言人對此回應稱,TikTok社區的隱私和安全保護始終是其首要任務,並歡迎有機會與聯邦和省級隱私保護機構合作,就如何保護加拿大人的隱私澄清事實。

日本NTT公司發布一款高速通信晶片

據路透社2月23日消息,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發布一款原型晶片,該晶片將有助於提高未來數據中心和海底光纜的通信速度。美國矽谷NTT Research公司總裁兼執行長酈波·戈米(Kazuhiro Gomi)表示,雖然這項技術的正式產品發布還需要數年時間,但這種微型晶片將放大100千兆赫茲(GHz)電信號。NTT表示,該技術的開發將加快消費者的網際網路速度,並在未來加快數據中心的通信速度。

美國研究人員使用數字孿生技術防禦網絡攻擊

據TechXplore網2月23日消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和密西根大學聯合團隊設計了一個網絡安全框架,將數字孿生技術、人工智慧及人類專業知識相結合,以標記網絡攻擊指標。研究人員指出,網絡攻擊會導致信息系統出現異常流量和負載,進而會對實際的工作環節產生干擾,但其細微表徵難以識別。為此,聯合團隊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框架,通過數字孿生系統反映工作系統的狀態,並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識別能力和人類專家的經驗,將網絡攻擊產生的異常與普通系統異常區分開來。研究人員在一台3D印表機上測試了這種網絡安全框架,通過檢測異常的傳感器數據、信號及命令,並使用具有人類專家經驗的人工智慧系統判斷,成功實現網絡攻擊的識別。該研究有望在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

瑞士蘇黎世瑞士聯邦理工學院開發出新的太赫茲通信器件

據科技縱覽雜誌網站2月24日消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氮化鋁銦和氮化鎵平台上創建了太赫茲開關,能在不注入單個電子的情況下操縱微波、毫米波、太赫茲和其他射頻電磁信號,可實現每秒高達100吉比特的數據傳輸速度。研究人員發現,新設備在速度、穩健性和接觸電阻等方面可能優於傳統半導體設備。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與現有的半導體製造工藝兼容,可為實現超高速通信奠定基礎。該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生物

美國科研團隊開發電離輻射誘發聲成像系統,成像速率達到每秒3.3幀可為放射治療提供實時反饋

據DeepTech深科技公眾號2月22日消息,美國密西根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首個能在放射治療中進行實時在體劑量檢測的電離輻射誘發聲成像系統iRAI,兼具高靈敏度和中等空間解析度等優勢,成像速率達到每秒3.3 幀。該系統可實現劑量在解剖學結構上的實時反饋及實時調整優化,在提高放療準確性、以及打造具備一定適應性的放療方式上具有巨大的潛力,是體內劑量沉積實時監測的重要里程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

中美科研團隊基於合成生物學改造實現從頭合成長春鹼前體,具備產業化應用前景

據生輝公眾號2月22日消息,美國工程院院士和浙江大學帶領的科研團隊實現首次在模式生物釀酒酵母和非模式生物畢赤酵母中從頭合成長春鹼前體。該團隊採用從上至下的順序對釀酒酵母進行模塊構建,並將巴斯德畢赤酵母確立為一個細胞工廠採用由下而上的構建思路。該研究實現了甲醇到長春鹼前體的直接轉化,展現了經合成生物學改造的畢赤酵母具備將甲醇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合物的潛力。此外,浙大團隊也創建能夠高效合成其他植物天然產物、功能化學品等高附加值化合物的微生物細胞工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Synthesis期刊。

中國科研團隊家發表全球最大樣本量研究,證實肺癌類器官藥敏測試預測臨床療效總體準確率高達83.3%

據生物谷公眾號2月22日消息,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科研人員證實基於肺癌類器官的藥物敏感性測試預測肺癌靶向或化療臨床療效的準確率高達83.3%。研究人員進行了針對化療和靶向治療的肺癌類器官藥物敏感性測試(LCO-DST),結果表明LCO-DST的總體靈敏度為84.0%,特異性為82.8%。該研究是目前國際上肺癌類器官領域預測靶向和化療療效的最大樣本量真實世界研究,證實了肺癌類器官可以預測未治療和治療患者對靶向治療的臨床反應,LCO-DST在預測晚期癌症治療反應中有極高的準確性,精確醫學中具有巨大的潛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

中國研究團隊開發出微納生物機器人,可實現遠程精準遞藥

據生物世界公眾號2月23日消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納米醫療與技術研究中心科研人員開發出一款雙引擎自適應的酵母微納生物機器人TBY-robot。該機器人夠像「快遞員」一樣,通過酶與巨噬細胞引擎的切換穿透人體多重生理屏障,將藥物精準遞送到遠程炎症病灶。在小鼠結腸炎模型和胃炎模型中的結果顯示,TBY-robot能將藥物的富集提高約1000倍,極大降低了炎症反應並緩解了疾病症狀。該機器人為胃腸道炎症和其他炎症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期刊。

中國科學家獲得具有移植能力的人工造血種子細胞

據科技日報2月22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科研團隊首次提出通過幹細胞基因編輯手段操縱Runx1、Hoxa9和Hoxa10三個重要造血調控基因的組合表達,成功獲得具有移植能力的人造骨髓種子細胞,且移植後能夠實現在野生型動物體內高嵌合率、長期、多譜系造血。該研究成果給人造骨髓種子細胞代替傳統骨髓移植細胞來源帶來希望,未來有望建立人造骨髓幹細胞庫,為眾多患者提供現貨式治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幹細胞報告》期刊。

美國研究人員創造出世界首個全人源卵巢類器官,有望開創癌症等疾病的新療法

據轉化醫學網2月22日消息,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哈佛醫學院和杜克大學與Gameto公司合作,創造出全人源卵巢類器官「ovaroid」,該類器官可在五天內高效複製人類卵巢中可見的激素信號傳導、生殖細胞成熟、實現卵泡發育和分泌性激素,而人/小鼠雜交卵巢類器官需要一個月來完成所有過程。無需從患者身上獲取組織,該類器官可支持人類卵巢生物學相關的研究,有助於開發針對不孕症、卵巢癌等疾病的新療法。

能源

美國採取一系列行動擴大海上風電部署

據美國白宮2月22日消息,拜登政府宣布採取一系列行動擴大海上風電部署。具體包括:美國內政部(DOI)計劃首次進行墨西哥灣、德克薩斯州近海和路易斯安那州三個地區的海上風電租賃,推進墨西哥灣海上風電部署;擴大聯邦-州海上風電實施夥伴關係;能源部、內政部、商務部和交通部召開浮動式海上風電峰會,推動浮動式海上風電發展,實現到2035年降低其70%以上成本的目標。拜登政府還設定了到2030年部署30吉瓦海上風電、到2035年部署15吉瓦的浮動式海上風電的目標。

美國能源部為兩項碳管理計劃提供25.2億美元,支持變革性碳捕獲系統以及碳運輸和儲存技術發展

據美國能源部2月23日消息,美國能源部宣布為碳捕集大規模試點計劃(Carbon Capture Large-Scale Pilot Programs)和碳捕集示範項目計劃(Carbon Capture Demonstration Projects Program)提供25.2億美元,支持變革性碳捕獲系統以及碳運輸和儲存技術發展。其中,美國能源部為碳捕集大規模試點計劃提供8.2億美元,將用於支持最多10個在電力和工業部門測試新的碳捕獲技術的項目;為碳捕集示範項目計劃提供17億美元,將用於支持6個將二氧化碳運輸與地下儲存基礎設施相結合的商業規模的項目,這些項目可以複製、部署到其他發電廠和主要碳排放源。

海洋

印度第二艘「殲敵者」級戰略核潛艇或將於2024年服役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23日消息,印度媒體近日報導稱,印度第二艘可攜載核彈道飛彈的「殲敵者」級戰略核潛艇「阿里格特」號(Arighat)或將於2024年服役。據悉,「阿里格特」號排水量約6000噸,除了常規魚雷和水雷外,還配置了12枚射程達1500公里的K-15彈道飛彈或4枚射程達3500公里的K-4彈道飛彈。該艇是印度現役「殲敵者」號戰略核潛艇的改進型,於2017年開工建造,目前處於測試階段。此外,印度目前正在開發新型戰略核潛艇,代號為S-5,排水量將達到1.35萬噸,能夠攜載12枚配置核彈頭的遠程彈道飛彈。

日本川崎汽船完成第三次船用生物燃料測試

據國際船舶網2月23日消息,日本川崎汽船宣布完成了第三次船用生物燃料測試,在好望角型散貨船「CAPE TSUBAKI」號上成功應用了B24船用生物燃料。該生物燃料由英國BP公司提供,川崎汽船表示,該生物燃料在不改變當前發動機規格的情況下,預計可以減少大約80-90%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前,川崎汽船已經於2021年、2022年分別在其汽車運輸船、散貨船上進行了船用生物燃料測試。根據川崎汽船的目標,到2030年該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8年減少50%。

航空

美海軍舉行2023年度「堡壘實心盾牌」軍事演習,進行系留無人機演示驗證

據國防科技要聞2月23日消息,美海軍舉行2023年度「堡壘實心盾牌」軍事演習。演習期間,美海軍對現有系留無人機技術進行了演示驗證,並根據測試結果制定下一步實施方案。系留無人機配備4個180度攝像頭,可實現無死角對地觀測,其開放式架構可無縫集成多個載荷,包括傳感器、相機、無線電或其他有效載荷。同時,美海軍利用該系留技術驗證了可持續提供電能能力。

美空軍完成「2023藍旗」軍事演習,演練在太平洋地區戰略對抗和抵抗網絡攻擊能力

據militaryspot網站2月23日消息,美國第505戰鬥訓練中隊於在夏威夷希卡姆珍珠港聯合基地完成了「2023藍旗」軍事演習,演練了美太平洋空軍在與戰略對手作戰時的獲勝能力和美印太司令部空軍部隊防禦網絡攻擊能力。「藍旗2023」軍演為太平洋空軍和印太司令部空軍部隊提供了基於當前全球威脅而專門打造的具備作戰級別和多域指揮和控制的環境。此次演習所有聯合活動均聚焦於滿足空軍部隊指揮官的特定需求,標誌著美空軍部隊訓練進入新階段。

英空軍啟動「角鬥士」聯網訓練系統,為增強軍隊作戰能力提供支持

據全球航空資訊2月23日消息,英國皇家空軍啟動「角鬥士」虛擬環境訓練系統,為增強軍隊作戰能力提供支持。該系統旨在作為實飛訓練的補充手段,將陸、海、空跨域模擬器融合到統一訓練環境中,以克服傳統實飛訓練中空域限制、環境限制、成本問題、信息和人員安全等問題。英空軍計劃在第一階段將「颱風」戰鬥機、F-35戰鬥機、RC-135加油機和地面威脅武器的模擬器進行聯網。

航天

美太空軍訓練與戰備司令部進行了首次「北極星之錘」演習

據啟智智業2月23日消息,美太空軍訓練與戰備司令部推出並進行了首次「北極星之錘2023」(POLARIS HAMMER 2023)演習。該演習旨在為提升司令部太空作戰具體行動的指揮與控制能力提供支持,是美國防部首次專門針對太空指揮和控制推出的演習。此次演習採用桌面演習,以確定關鍵準備指標,為2024財年進行全面演習奠定基礎。

美空軍計劃在B-52轟炸機上集成「先進極高頻」衛星通信終端

據國防科技要聞2月23日消息,美空軍發布「B-52先進極高頻」(AEHF)信息徵詢書,尋求可將抗輻射型衛星通信終端(FET)集成至B-52轟炸機的解決方案。徵詢書指出,FET可提供安全和韌性的抗干擾能力,提升和指揮控制與通信能力,並提供高速率全球安全通信。美太空軍計劃於未來十年內著手發射AEHF衛星,並使用6顆AEHF衛星為B-52轟炸機提供網絡通信服務。

新材料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可分解廢塑料的新型氧化鋯基催化劑

據艾姆斯國家實驗室網站2月21日消息,美國艾姆斯國家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將聚烯烴塑料分解回收的新型氧化鋯基催化劑。研究人員將超小氧化鋯納米顆粒嵌入兩塊介孔二氧化矽板之間,反應前只需將該催化劑在真空下加熱,並使催化劑在氫解過程中保持活性。該催化劑通過切斷脂肪烴聚合物中的C-C鍵並添加氫來分裂分子鏈,可替代價格昂貴的鉑催化劑對C-C鍵進行氫解。該催化劑可用於處理包含雜質的聚合物廢料,未來可用於廢塑料回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期刊上。

先進位造

台灣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快速監測汞離子的納米傳感器

據phys.org網2月22日消息,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自供電納米傳感器,可以檢測樣品中的少量汞離子並立即報告結果。傳感器利用摩擦電效應發電,使設備保持運行並發出汞離子存在的信號。研究人員使用一系列對汞敏感的碲納米線來製造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高選擇性,即使在複雜的樣品中也能檢測到目標。該傳感器安裝在機械手的指尖上,在水和食物樣品中摻入污染物後成功檢測到離子。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摩擦電納米傳感器可以作為類似設備遠程安全監測其他污染物的基礎。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