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爆發經濟危機,普通人有希望?看中國歷史中四次經濟危機

芝士歷史 發佈 2024-05-05T08:53:27.774913+00:00

2023年新的一年的到來,人們本應該在新的一年充滿活力和希望,同時也是充滿危機與挑戰的一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發生一次世界經濟危機,其實在古代也有幾次經濟危機,那是否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2023年新的一年的到來,人們本應該在新的一年充滿活力和希望,同時也是充滿危機與挑戰的一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發生一次世界經濟危機,其實在古代也有幾次經濟危機,那是否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一:王莽新朝貨幣改革

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執政,在長安定都並改年號為』新』。在西漢末年,政府無能腐敗,百姓民生凋敝,人心渙散,社會矛盾頗為深刻。因此,自從王莽當上皇帝就採取一系列措施,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可是事與願違,其」貨幣政策」可以稱為最失敗的改革。

王莽進行了四次貨幣改革,眾所周知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接著進行貨幣統一,為了減少區域交流以及貿易往來和貨幣的不同帶來的障礙,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更利於國家的穩定。反觀,王莽私自使得貨幣種類雜亂,並沒有理清正確的貨幣制度。直接導致這些改革都是以新鑄的劣質貨幣代替質量較高的舊幣,然後又以更劣的貨幣代替原來鑄造的貨幣,每更換一次貨幣,百姓就要遭受一次盤剝。由於這些貨幣無信譽可言,所以在王莽施行貨幣改革期間,物價飛漲,社會經濟十分混亂,黎民百姓深受其害,不少人甚至在市場上痛哭。據統計漢平帝(王莽之前)時期的人口高達5900萬,隨著王莽改革失敗,導致社會動亂使得大量人口死亡,而王莽末期到東漢初期統計只有3500萬人。

二:三國時期的經濟危機

1.董卓時期

漢靈帝在母親的教唆下,開始賣官,公開把朝廷的宣布可花錢買到自關內侯以下至光祿勛下屬虎賁、羽林等部門職位;成年後,沉溺於享樂中,把賣官的錢建西園。錢貨流通混亂不堪。董卓時期,生性殘暴,虐殺俘虜甚至身邊的人,造成大量冤假錯案,使得百姓民怨沸騰。他還借著權勢把宮中銅人和懸掛鐘磬的虡全部打壞,甚至將以前漢武帝制定的流通的五銖錢幣制度改了,另鑄為五分小錢,上面沒有花紋和文字,周邊和中間的孔洞也無輪廓,不作磨冶加工,粗糙不堪。結果導致造成錢幣貶值,國內的物價狂漲,就連一斛谷都要賣數十萬錢,因此當時的商業凋敝。

2、曹丕時期

曹丕執政後,他大刀闊斧的金融改革。公元221年,曹丕以谷貴罷五銖錢。將谷、帛視為「貨幣」,可是這種復古的「貨幣」只能讓百姓難以適應,於是出現奸商們用水泡谷增加谷重,用薄帛來替代指定帛來騙取中間利差,導致市場混亂不堪,交易全是坑蒙拐騙。儘管朝廷的獎勵、糧餉還是谷、帛,但是老百姓乾脆毫無反應,直接回去原始社會那種以幾隻羊兌換幾頭牛的等價交換的日子。

3、東吳時期

公元236年,孫權強制流通「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貨幣價值五百枚五銖錢。據《通典食貨志》記載,孫權所鑄的大泉五百,直徑約3厘米,重約7.8克,而隨後,孫權覺得這種貨幣面值還是太小,在公元238年,相繼發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貨幣,當時大泉一千,直徑約3.2厘米,重約10.4克。即實際上只等於3.2個五銖錢的大泉一千,被強制實行兌換1000個五銖錢。

公元246年,孫權府庫充盈,錢財豐厚。百姓卻抵擋不住這樣的剝削,無以存活,暴動不斷。錯誤的貨幣政策加上連年的征伐使得吳國國庫枯竭,而且由於蜀吳相通,兩個通貨膨脹國家爭相把貶值貨幣作為經濟戰的手段,爭貶幣值以防本國貨幣大量流失。在銅本位的經濟體制中,一枚當十重量的銅幣被鑄作當五千面值的大泉,最後自食其果,百姓苦不堪言,也是最終被魏國吞併的一部分原因。

三:宋朝王安石變法

早在宋英帝時期,軍費開支龐大導致國庫的錢只出不進,久了便空虛了。以及官僚的雜費高更使得國庫吃不消,平民的苛捐雜稅多,負重不堪,便多了農民起義加上豪強地主的勢力的影響。外圍環境也不容樂觀,北方的遊牧民族騷擾不斷,可見在此時就內憂外患。趙頊對宋太祖、宋太宗所制定的「祖宗之法」產生了懷疑。

年輕的趙頊深信變法是緩解危機的唯一辦法。便找來了王安石進行變法。而甚懷大志的王安石主張應當效仿堯舜簡明法制。隨後提出了著名的」青苗法」,在此之前商人貸款給農民的利息高達200%-300%,這個法頒布後農民可以向國家貸款並且利息只有20%,分夏秋兩稅歸還。這大大限制了商人剝削農民,一定緩和了農民的負債的壓力,但是還是給農民帶來很大負債的壓力。這個法頒布後更讓一些地方官員趁機為了自己的政績,提高利息,強迫民眾借貸,讓民眾苦不堪言。甚至官員刁難故意不給民眾放貸,導致民眾只能去大商借貸,同時使得這政策沒有抑制到兼併的問題。

後推出」免役法」,按照每戶人口輪流進行勞役,對於不想勞役的人按照家庭條件進行繳納一些稅。這大大減少農民勞役的時間,又保證了勞動時間,促進國家生產發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但是對於貧困戶來說是沉重的負擔。接著提出「水田利法」,鼓勵墾荒,興修水利,然後按照當地住戶按貧富等級高下出資興修水利的費用,也可向州縣政府貸款。只可惜的是興修水利數量逐漸成為官員政績考核標準,一些地方政府強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人民負擔等政策。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富國強兵,改善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維護地主階級利益。

但是政策一堆弊端,一是加重了民眾的負擔,後期出現東京一千農民集體上訪連聲抗議,甚至後期出現了民眾起義的事件。二保守派本反對王安石變法,因變法更動了保守派的利益,使得變法派和保守派的矛盾加深,甚至在宋哲宗重用變法派使得北宋徹底陷入黨派鬥爭的地方,北宋滅亡原因之一

四:民國法幣改革

1929年美國發生了重大的經濟危機,羅斯福為了拯救國內的經濟並和國內的白銀生產地的一個州做了交易,於1934年6月頒布《白銀收購法案》,同年的8月白銀國有化。因此可以迅速提高白銀的價格,而那些白銀產地就能從中獲得大量的利益,而作為交換的是這些州支持羅斯福的改革。這場交易不僅影響了美國,而是在世界範圍當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全世界的白銀都開始流向美國,世界銀價也開始劇烈上漲。

對於中國直接衝擊了這件事幾乎就是動搖了國民政府的國本,國內的物價開始瘋狂地貶值,農產品價格大跌,連帶著工商業也一起走向了蕭條。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國民政府在1934年的十月開始對白銀出口徵收出口稅和平衡稅。1935年11月國民政府放棄銀本位制度,並頒發《法幣政策實施法》及《兌換法幣辦法》。沒想到是隨後爆發了第二世界大戰和抗日戰爭,隨著戰爭的進行迫使法幣嚴重膨脹。

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爆發了,英國被德國打得奄奄一息,中華民國被日本打得奄奄一息,法幣徹底崩了。在抗戰全面爆發的初期,法幣還能勉強作為一種貨幣使用,畢竟那個時候的法幣只發行了12億。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到了1938年,國民政府增發到了23億。而國民政府使用種種手段對人民實行公開的掠奪,使官僚資本在抗戰期間迅速膨脹起來。特別是四大家族壟斷了國家經濟,大量發行貨幣。直到了1941年,法幣發行了151億。相較於最初發行的12億通貨膨脹了五倍以上。以前買一個饅頭要一塊錢,現在買一個饅頭要五塊。而時間到了1945年的時候,法幣發行了5569億,膨脹了整整387倍。對於普通人說1937年100法幣可以買兩頭牛,1945年只能買買兩個雞蛋,直到1948年只能買到50億分之一兩米。貨幣嚴重貶值。

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解放戰爭爆發了,這使得國民政府軍費急劇增加,持續虧損。用軍費大量印刷法幣。導致物價瘋狂上漲,國民黨統治區社會經濟面臨崩潰,1948年通貨膨脹達頂峰,法幣急劇貶值,為挽救經濟危機,只能維持內戰軍費開支,決定廢棄法幣,發金圓券。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實行幣制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強制將黃金、白銀和外幣兌換為金圓券。但由於濫發造成惡性通貨膨脹,致使大量城市中產階級因此破產,導致政府民心大失,也成為國民黨內戰失敗的原因之一。

結論:

四次經濟危機的到來,原因於大多數來源於官員的無能,官員好大喜功,為了政績犧牲百姓的利益,結果導致改革失敗,民眾情緒加劇甚至起兵反抗,對於普通人來說,平時養成儲蓄的習慣,多看書多提高自己的技能,多看書多提高自己的技能,當危機來臨時候我們應該降低欲望,降低槓桿帶來的風險,提前做好準備,持續保持樂觀的心態,減少焦慮,最重要是要相信決策層。

資料參考:

《漢書》

《後漢書》

《中國人口通史》

《三國志》

《宋史》

《白銀法案》

《北平無戰事》

《孔祥熙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