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魚圖、觀標本……這門專業課為何受大學生歡迎?

青年報 發佈 2024-05-05T08:58:09.539465+00:00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在繪製魚圖中,進行魚類學知識教學;在「實地觀摩」中,開展魚類學科研啟蒙……新學期開學後,之前線上教學「頗有難度」的課程,如今切換為線下教學似「如魚得水」。在上海海洋大學,就有一門魚類學課程,新學期開學切換為線下模式後,深受大學生歡迎。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

在繪製魚圖中,進行魚類學知識教學;在「實地觀摩」中,開展魚類學科研啟蒙……新學期開學後,之前線上教學「頗有難度」的課程,如今切換為線下教學似「如魚得水」。在上海海洋大學,就有一門魚類學課程,新學期開學切換為線下模式後,深受大學生歡迎。

◆ 繪魚圖作解剖 進行魚類學知識教學

近日,回歸校園後,在熟悉的黑板面前,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鍾俊生在黑板上一口氣「畫」滿了整面黑板。「每種魚都有獨特的形態特徵,鰭條數和鱗片數都比較穩定。如大黃魚和小黃魚就可以根據側線上鱗等來進行區別。」鍾俊生說道。

鍾俊生教授在黑板上繪畫時,學生在台下學習模仿,他走下講台,逐一看了學生們的筆記。「你這個魚鰭畫的位置還不太對,比較靠後,按照魚類分類地位的高低,它應該更往前,你課後可以到魚類標本館去看看。」鍾俊生指了指學生畫的圖。

談及為何在課程中融入繪畫這類形式,鍾俊生介紹道,「我是教魚類學的,魚類學是由形態學、分類學和生態學組成。魚類分類的傳統方法主要採用魚類形態法,是分類的基礎。上課的時候,我會畫出魚的分類特徵,也希望學生能按照我畫的畫一遍,做好筆記,有益於掌握魚類學知識。」

張曉雯是該校水產與生命學院2021級海洋生物專業的學生,她對於這門課期待已久。「上學期老師教我們解剖的時候,我沒法實操,自己去菜市場買了條鯽魚,回來用剪刀和鑷子當成解剖工具。這學期能跟著鍾老師現場畫,作解剖,還能時不時去魚類標本館學習,我感到很興奮。」張曉雯說道。

實地觀摩課 開展魚類學科研啟蒙

在線下課堂「師傅領進門」的滿滿儀式感中,2022級學生將實現魚類學科研的啟蒙。上完鍾老師的課,張曉雯同學又來到了魚類標本館。「鍾老師要求我們在上課前先到這裡來『預習』一下,課後還來『複習一下』,才能感受到魚類分類的魅力所在。」但由於之前都是線上上課,因此這門課的「實地觀摩」到今天才得以完成。

實地觀摩的意義不僅在於學習學科知識,還在於深度了解學科的歷史。上海海洋大學魚類標本館由著名魚類學家朱元鼎1952年創建,目前擁有標本2500多種,是國內品種最多、最齊的魚類標本館之一。魚類標本館不僅定格了生命的瞬間,還有著學科的歷史、文化的記憶,都是海大的故事。

在魚類標本館,珍藏著一卷海大人的「寶貝」。這是一張張泛黃的圖紙,畫紙上一條條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張曉雯走進了魚類標本館,仔仔細細地摸了摸這些玻璃瓶。「我仿佛看到了魚類學家朱元鼎、孟慶聞和伍漢霖躬身耕耘的身影。海大人百年奮進的時光記錄在這裡。學校搬到哪裡,這批標本就跟到哪裡。」張曉雯說道。

上海海洋大學教務處處長曹守啟介紹道,學校已有序完成了線上線下教學工作的銜接,學校還利用新生入學教育、主題班會等,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動,同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校園學習和生活。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

編輯:陸天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