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九十)——拍賣天安門城樓上兩隻宮燈的故事

tony的讀書分享 發佈 2024-05-05T15:29:16.761757+00:00

當時已經做出了一點名堂的北京嘉德拍賣公司得知此事後就給天安門管委會出了一個主意,八個宮燈,管委會自己留兩個,送兩個給中國歷史博物館,再送兩個給中國革命博物館,剩兩個交給嘉德公司來向全社會進行公開拍賣。

1949年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巨大的宮燈是用鐵棍和竹皮做的框架,外面的紅布每過幾年更換一次。到了1994年,政府決定用新式的大紅燈籠取代舊式的宮燈(直到今日都是大紅燈籠,舊式的宮燈也是燈籠的樣子,可能有些差別吧)。當時恰巧天安門管委會需要籌集一筆錢去給郊區的老百姓打兩口深井。當時已經做出了一點名堂的北京嘉德拍賣公司得知此事後就給天安門管委會出了一個主意,八個宮燈,管委會自己留兩個,送兩個給中國歷史博物館,再送兩個給中國革命博物館,剩兩個交給嘉德公司來向全社會進行公開拍賣。

說實話,上世紀90年代初雖然說市場經濟已經比較活躍了,但是大多數人對這種處理方式還是覺得心裡沒底。結果拍賣當天,媒體來了一大堆,競拍的單位(那時候很少有個人有財力參與這類拍賣,文物拍賣市場上的大宗買主也基本上都是大企業,比如銀行或者保險公司)也來了不少。

拍賣開始後,很快就從無底價競拍到了800萬元人民幣(這可是1994年),這時就只剩下中華百亭魚樂園和國安廣告公司兩家了。最後,中華百亭魚樂園以在當時難以想像的1380萬元(給郊區的老百姓打井頂多需要幾十萬就夠了)拍得這一對在開國大典時曾經懸掛於天安門城樓上的宮燈。

中國的改革開放始於1979年,但是在開始的一段時間內社會上的主流人群還是處於觀望的狀態,畢竟說解放思想哪那麼容易,說搞活經濟,怎麼搞?會不會犯錯誤?直到九十年代初,隨著鄧小平南巡講話進一步明確了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後(就是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破除計劃經濟,鼓勵出口,鼓勵私營經濟等一系列發展方針),中國國內的一些人和一些企業終於放開了手腳。大部分中國企業界中的第一代領導人都是在差不多九十年代初「下海」創業的。這一對天安門城樓上的「宮燈」的命運也見證了那樣的一個火熱的(也有些瘋狂的)時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