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大天師

沙雕梁 發佈 2024-05-05T22:04:46.808673+00:00

張道陵,沛同豐人,傳為張良後裔。年輕時喜愛閱讀河圖、洛書、讖緯、天文、地理一類圖書。他曾經入太學學習,通達《五經》,義好「黃老之學」。

張道陵,沛同豐(今江蘇豐縣)人,傳為張良後裔。因是東漢道教——「五斗米道」(即「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創始人,所以他被道教徒尊奉為「張天師」。

年輕時喜愛閱讀河圖、洛書、讖緯、天文、地理一類圖書。他曾經入太學學習,通達《五經》,義好「黃老之學」。永元十年(98),乘舟游江西鄱陽湖,然後登上雲錦山。相傳黃帝在雲錦山上授予他「九鼎丹法」。從此,他開始修煉外丹黃白術,三年之後煉成了「龍虎大丹」,雲錦山也因此顯現出龍虎之形,依此改名為龍虎山。

漢明帝時,張道陵曾經擔任巴郡江州(今四川重慶)令,後來隱居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修煉長生之道。東漢順帝時,修道於鵠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撰寫《道書》21篇,創立了五斗米道,以《老子五千言》《太平洞極經》為經典,奉老子為教祖並尊稱太上老君,還以鶴鳴山為中心設立了二十四治,各治內部設立有名為「祭酒」的道官用來統治道教信徒。後來為了與二十八宿相配,便增加為二十八治,漸漸形成了正一道的基層組織結構。在道教治理方面,高舉「廉恥」大旗,依此教導信徒。

南朝的道士都尊稱他為「正一真人三天法師」。他曾經被唐玄宗加封為「太師」,唐中和四年( 884)僖宗加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宋熙寧年間(1068-1077)神宗加封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加封為「真君」,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加封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等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加封為「正一衝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2]


創立天師道教



關於張道陵入蜀的原因,一是「聞蜀人多純厚,易於教化,且多名山」,對創教有利;二是「聞巴蜀疹氣危害人體,百姓為病疫災厄所困」,他想用符、丹為人治病。入川後,他先居陽平山,後住鶴鳴山,還到了西城山、葛潰山、秦中山、昌利山、湧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精思煉志。永和六年(141年),張道陵著作道書24篇,自稱「太清玄元」,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奉其道者,須納五斗米,時稱「五斗米道」。

漢安帝元年(142年)張道陵託言太上老君親降,授「三天正法」,命其為「天師」;同年又授「正一科術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經」,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又託言太上老君於漢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區機構):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囑天師張道陵奉行布化。於是張道陵在巴蜀地區建立起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即二十四治,進而設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宰守。從這時起,道教開始有了正規教團組織「正一盟威道」,後世也稱之為「天師道」。

張道陵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並授民取鹽之法,後人稱「陵井」(用咸井水熬鹽)。百姓得其益,奉之為天師,弟子戶達數萬。並立條制,使諸弟子隨事輪流出米絹器物樵薪等;不施刑罰,以善道治人。使有疾病者書記生身以來所犯之罪,手書投水中,與神明共盟,不得復犯罪,以生死為約。

張道陵尊老子為道祖,奉《老子五千文》為最高經典,並自編《老子想爾注》發揮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為最高信仰,將「道」和老子相提並論,宣稱即「道」是「一」,「一散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相關傳說


據說,他的母親在分娩時,有青色的雲氣從東南而來,繞屋而走,當時的人們都感到奇怪,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紫氣東來了。

張道陵從小就很聰明,五、六歲的時候就通曉大道理,而且記憶力很強,過目不忘。

長大成人後,由於他品德高尚,學問淵博,被舉為賢良方正,不久又升為博士,拜巴郡江州令,後又遷居到四川的鶴鳴山,潛心修道。

相傳,他在這裡修煉了三十多年,煉成"九天神丹",能治百病。

一天,太上老君降臨人間,對他說:"你既然已經得道,就應該普度眾生,拯救萬民,怎麼能夠獨自享受清福呢?你應該去東方教化百姓,讓他們皈依你,歸附於你。這樣,他們就能得到你的保佑,你也才能成為真正的神仙。"

於是,太上老君就把自己的寶劍贈給他,並告訴他:"你要用這把神劍斬除邪魔,降妖伏怪,以濟世人。如果行善,就把它插在地上;如果作惡,就將它插在天上。"說完,太上老君就不見了。

從此,張道陵就在此專心修道,並且廣收弟子,傳授經法,使道家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張道陵為天師派第一代天師,所以在道教中被尊為祖天師。天師職位的繼承採用世襲嗣教制度,祖天師化去後,由兒子張衡接任,史稱嗣天師。張衡化去後,又由子張魯接任,是為系天師。到了第四代孫張盛時,回歸遷居江西鷹潭龍虎山,子孫世傳其業,一般稱第幾代天師,統稱張天師。



葛玄天師


葛玄,字孝先,(166—244),丹陽句容人,《今屬江蘇人》葛玄少時聰穎過人,博學多聞,尤其精於神仙方術,拜左慈為師,學習煉丹養生之道。他研習《九鼎丹經》,《太清丹經》,《金液丹經》又博採眾家之說,結合自己的修行實踐,著書立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相傳他曾在江西閣皂山修道,常辟穀服食,擅符咒諸法,奇術甚多。後世道教尊稱葛玄為「葛仙公」,又稱「太極左仙公」,北宋徽宗時封為「沖應真人」,南宋理宗時封為「沖應孚佑真君」。

據史書記載,在漢順帝永建四年的某一天,一位自稱"三皇君"的人,來到葛玄的家中,傳葛玄長生不死之藥。當時,葛洪也在場,他對這位神秘人物產生了懷疑,就問道:"先生是幹什麼的?為什麼要傳我藥?難道你是神仙嗎?"那人說道:"我姓白,名玉檢,號元光子。我是天上的太一神君,奉玉清元始之命,來人間傳授仙訣。你如果不接受我的教誨,我就要下界除害了。現在,我見你心地善良,又有仙風道骨,所以特地來向你傳法。如果能夠領悟我的話,就能得到長生不死的靈藥。如果你不能領悟我的話,那就請你自己保重。"說完,便騰空而去。

此後,那位白神君再也沒有出現過。但是,他的音信卻始終沒有中斷。有一天夜裡,忽然有一群鬼怪,將葛洪抓走了。他們把葛洪帶到一座山里,關在一間小屋裡。屋外有幾十隻狼狗,正在狂吠不止。這時,只見一個老人站在門口,說道:"你們這些人都是邪魔外道。你們被鬼迷心竅,才做出這種傷風敗俗的事。如今,我已將它們收服了。今後,誰也不許再到這間屋子裡來了。否則,就要受到應有的懲罰!


薩守堅天師


薩守堅,生年不詳,北宋徽宗時期道士。蜀地西河人,自稱「汾陽薩客」,號「全陽子」,又稱「崇恩真君」。薩守堅少時本為醫師,因醫術不太高明,開藥而反使病人不治,於是棄醫從道。相傳薩守堅於陝西路遇神霄派創始人王文卿、林靈素及龍虎山三十代天師張虛靖,三道人各授一法與薩守堅,一為咒棗術,一為扇疾術,一為雷法,薩守堅依法行之皆驗。


薩祖在道教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其地位與南五祖、西四祖相,被尊為"玄門之領袖"。他一生致力於弘揚大道,度化眾生,以慈悲濟世為己任,曾應詔赴京,賜封"體玄妙應大真人",故世稱"薩真人"、"虛靜先生"、"沖和演教妙道真君"。


薩守堅又謂自得訣之後,殷勤苦志,所以發白反黑,齒落更生,「年幾三餘,視聽不衰,筋骨愈固,其諸效驗,一如師言。」又得師授,「故以諸階大法,罄竭相傳」,並告誡曰:「子當利物濟人,積功累行,庶得諸天擁護,魔王保迎,易於成就。」由此可見,薩守堅已盡獲神霄大法諸階秘訣。他說:「守堅庸瑣下士,遭遇明師,得其設施以正,故驅雷役電,禱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盪癘,鍊度幽魂,普施符水,累行累驗,如谷應聲。今茲付受,敢不盡其所傳。夫人之一身,二氣五行之精而已。聖賢設為法以衛民,證諸於己。大抵法本諸道,道源諸心,心能以吾之精神,融合一氣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適量五行之造化,則道法妙矣。愚當會此理於太極未奠之先,而證此理於三才既判之後,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此道何常一日不流通於天地間也,而法或未之聞焉,聖人者作法始肇矣。如今之禹步,皆可考也,而法或未之祥焉。既有漢天師闡揚此法,復有宗師扶持此法,而法始大備焉。」這裡所說的「宗師」,即是指王文卿而言。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載:"初,薩公居龍虎山,有異人授符篆,能呼風喚雨。一日,忽見二神,一曰:吾奉太上老君命,來佐將軍,助將軍成功;另一曰:我奉玉帝命,下臨此土,助將軍成事。於是二人各執劍印,從空而下。時值隆冬,大雪紛飛,二人乃合掌對天而祝:願雪消冰解,萬物皆生。言畢,須臾間,陰霾盡散,瑞雪盈庭。又嘗遇異僧,授以金丹火符秘訣。自後,每欲行持,則運心誦念,或燒香禮誦,即感靈驗。常謂弟子曰:吾得之於師,傳諸後世,今將付囑於汝,可善為之。及至晚年,遂隱遁不仕。凡所游履,必擇清幽之處,或結草廬,或住茅屋,潛修密煉,精思內省。


許遜天師


許遜天師,世稱許真君、許旌陽,乃道教淨明派尊奉的祖師。 道門中尊稱許遜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


許遜(239-374年),字敬之,豫章郡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慈母村(今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麻丘鎮附近)人。晉朝著名道士,道教淨明派祖師,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並稱道教四大天師。

個性聰穎,師從大洞君吳猛學道,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身,出任旌陽縣令。不慕名利,棄官東歸,修道煉丹於西山,著書立說,創立「太上靈寶淨明法」。相傳著有《靈劍子》《玉匣記》[2]等道教經典。

寧康二年,羽化,時年136歲。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追封「神功妙濟真君」。


在道教神仙譜系中,許遜天師是淨明派創始人,被尊為"淨明道主"、"三天扶教大法師"。據《淨明忠孝全書·許真君傳》載:"元始命仙官下凡,降於蜀之青城山,遇一道人,授以九皇經法,號曰:正陽子。遂隱修此山,煉丹修道,功成之後,白日沖舉,乘白鶴升仙。後世人稱為:許真君。"在民間,人們把許遜視為驅邪避害的護身神,稱他為"南極大帝"、"雷祖爺",並建廟供奉。 許遜,名景休,字敬之。東漢末汝南(今屬河南)人。他出身貧寒,但聰穎機敏,勤奮好學。《晉書·許遜傳》記載,少年時的許遜曾到南昌西山拜吳猛為師,學習五經。後來,他又來到羅浮山中從黃石公學道。黃石公見其心誠志堅,就傳授給他秘術,讓他下山濟世度人。此後,他在豫章郡南昌、吉水一帶行醫治病,深得民眾愛戴和推崇。當時,正值天下大亂,"疫疾橫流,民不聊生",百姓紛紛棄家出逃。而此時,江西境內卻太平無事,人民安居樂業。對此,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完全是老天爺保佑的結果。於是,朝廷便封黃石公為"太玄真人"。然而,就在第二年(即公元239年),豫章郡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為了撲滅這場災難,朝廷又加封黃石公為廣德侯。從此,各地官員紛紛前往豫章,向黃老求取靈丹妙藥,以救蒼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