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分高不出圈,短劇周更劇仍在隱秘的角落

娛樂資本論 發佈 2024-05-05T22:43:03.157308+00:00

《狂飆》大爆之後,還能在豆瓣拿下8分,優酷短劇《立功·東北舊事》實力不俗。遺憾的是,這個高分是在《立功·東北舊事》收官那天才獲得的。

作者|張雲

《狂飆》大爆之後,還能在豆瓣拿下8分,優酷短劇《立功·東北舊事》實力不俗。

遺憾的是,這個高分是在《立功·東北舊事》收官那天才獲得的。猝不及防的好口碑,已經來不及挽救這部12集短劇。

本來,這是一部頗有科恩犯罪風格的黑色幽默,接地氣的東北90年代圖鑑,又有中國地方奇談的元素,是近期不可多得的佳作。


2023年以來,《回來的女兒》《平原上的摩西》《顯微鏡下的大明》等短劇集相繼上線,即便品質不差,但都沒成為爆款。

除了短劇集,國產劇另一種播出形式:周更劇,也鮮有能在受眾形成討論熱潮的,比如正在芒果季風劇場播出的《今生也是第一次》,話題敏感、直指女性生育,本可以有製造話題的瘋狂勢頭,為何卻播得悄無聲息?

短劇集、周更劇,不能為市場認可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給注水劇脫水

追溯中國電視劇的發展,劇集長短似乎經歷了一個輪迴。

最初因為製作水平受限,劇作平均不到10集,到了90年代,萬人空巷的《渴望》一播就是50集,中國電視劇井噴式發展,再到後來,電視劇為了長而長,「連續劇」就這麼被觀眾叫出來了。

其中的原因,當然是資本推動——電視台買劇按集算,導致注水劇大批出現,八九十集的作品屢見不鮮,除了屈指可數的精品,相當多長劇讓人頭大。

這也是為什麼,當視頻網站可以倍速觀看時,很多觀眾毫不猶豫就點擊了倍速。2021年,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近四成00後有倍速觀看網絡視頻的習慣,其中原因,包括劇情節奏拖沓、避開不喜歡橋段等。


值得注意的是,爆款如《狂飆》,能完整整看完劇集的觀眾數量也值得考究。相當多觀眾坦承,自己要麼是在熱搜上看完了《狂飆》,要麼就在辦公室摸魚倍速get劇情。

沒必要的注水劣質劇,當然要毫不留情地脫水!

2009年,時任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曾在年會表示限制電視劇長度的規定即將出爐:「以後電視劇如果超過三十集,搞不好就播不出去了。」

但現實情況是,瘦身令只停留在口頭,並沒有作為強制政策。

風口浪尖上,個別電視劇進行了臨時縮減,但大部分片方不為所動。

2020年2月,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明文規定,提倡電視劇以及網絡劇的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製作。


短劇終於被官方「正名」,由此,視頻網站也大刀闊斧各自展開布局。

2020年5月,愛奇藝將「奇懸疑劇場」升級為「迷霧劇場」,上線《十日遊戲》。沒到兩個月,《隱秘的角落》就成為爆款。

短短12集,不過兩周,卻掀起了當年的造梗狂歡。

之後,優酷同步力推懸疑劇場;在細分的微短劇賽道,騰訊視頻也發布了品牌「十分劇場」。

可以說,「劇場」代表了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和招商手段,最典型的是通過話題營銷,帶動討論。而據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上新的網絡劇中,單部集數30集以內的占比達83%,這是相當值得關注的數字。

周更劇並不新鮮

國產周播劇出現的時間更早。2011年底,湖南衛視就推出了周播劇場。

囿於審查制度,跟國外邊拍邊播的模式不同,國內的周播劇,都是已經拍攝完成的成品劇。這種按日播模式製作的本質上是一種「偽周播劇」。

但購劇方對於電視劇剪輯卻擁有最終決定權,為了提高收視率,大結局能專門剪出一集,前情回顧湊半集,任性剪輯曾導致觀眾強烈吐槽。

儘管如此,湖南衛視對於周播劇場的經營,可謂不遺餘力。雖然名稱有過變更,第一周播劇場、青春星期天、鑽石獨播劇場、青春進行時……

但卻也打造過爆款劇目:《花千骨》《軒轅劍之天之痕》 《旋風少女》《楚喬傳》《古劍奇譚》 ,都出現在符合年青觀眾審美趣味的暑期檔,恰逢其時地推動了口碑造勢。



與此相較,曾嘗試進行周播劇編排的上海東方、北京衛視、江蘇衛視,播出劇目幾乎沒有動靜,寂寂無名,有幾個劇場甚至於2020年左右停止。

2021年,芒果TV引入「季風計劃」,採用每周2集、單集70分鐘,共12集的周播模式。招商會給出的季風劇場定位相當霸氣:通過關照現實、先鋒視角的題材,引發觀眾的深度共鳴。力圖以電影級短劇樹立起行業標杆,撬動行業格局。

季風劇場首部作品,是秦昊出演的《獵狼者》,本想借著「張東升」的勢頭,看秦昊打破自己、創造新的收視奇蹟,但因為劇作本身BUG太多,秦昊飾演的護林員猶如有了不死之身的主角光環,即便攝影畫面再好看,都有點讓人難以帶入。

接下來余男主演的《謊言真探》有類似的毛病,好演員也架不住浮誇的故事構建。

到了季風第三部,《我在他鄉挺好的》終於出圈。憑著對北漂生活段子式地聚焦情緒,這部劇著實火了一把。觀眾一邊吐槽劇情不符合現實,一邊又在劇作中尋求打工人的共鳴,罵著看著,12集,38天播出周期,給本片打出8.1的高分,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一直在第10-30名之間,算是圈層小爆款。


有血有肉的現實題材似乎更容易讓觀眾忽略,周更兩集的煎熬。2022年9月,嗶哩嗶哩播放的《三悅有了新工作》,由一個悲觀的女孩,串起了豐富多元、充滿悲歡的不同人生,溫情的人世間伴著可無限截屏的雞湯台詞,迅速出圈。

突圍之路道阻且艱

一方面,倡導創作短劇集的初衷,是為了提高電視劇品質化。

另一方面,短劇集、周更劇兩種形式,是中國電視劇向國際接軌的方式。

眾所周知,在全球獲得好口碑的劇集,都是短平快,像《最後生還者》《紙牌屋》《權力的遊戲》等英美劇,平均每部10集。

根據北美Deadline報導,流媒體奈飛信仰自己的短劇理論,認為劇集超過30集,成本就會變得昂貴。「集數越短,越容易吸引觀眾。」


弔詭的是,國內觀眾可以接受快節奏的歐美劇集,分析著劇情等周更。但對於國產的短劇集和周更,似乎沒有什麼耐心。

因為國產劇盜版渠道太豐富,導致很多觀眾,抱著「養肥了」再看的態度。

一些短劇集,即便製作精良,但如果沒在播放時間發酵出好口碑,它就會與觀眾失之交臂。



短劇集和周更劇,要想抓住觀眾,首先自身品質必須過硬。

值得注意的是,在影視題材中,懸疑類囿於類型技巧更精準、影像風格更具特色、輻射人群VIP比例高,天然在各劇種中脫穎而出。

反轉、高潮迭起、細節表演、氛圍營造、懸念設置……好劇應該讓人願意N刷細思極恐。

《無證之罪》《白夜追兇》《隱秘的角落》等,就通過豐富的視聽語言、美學構建為角色演繹加持。而短劇集《白色月光》《迴廊亭》等,則在劇作本身出現問題, BUG太多無法自圓。

如果劇作線索太多,就要考慮是否出現重複剪輯,比如周播劇《消失的孩子》《今生也是第一次》,雖然形式創新,用了多角度敘事,但重複出現的片段和畫面,極為考驗觀眾的耐心。


在短劇集和周更劇中,劇作的任何瑕疵都會被放大。這反而提高了對劇作的要求。

同一個製作團隊,《隱秘的角落》當年的投入,是《無證之罪》的三倍,光找孩子角色的人選,就花了6個月。

另一方面,視頻網站在品牌化精準運營上,一定要打持久戰。

好劇作和優質廠牌能形成良好的助推關係,萬年影業的《隱秘的角落》幫愛奇藝迷霧劇場打開知名度,《沉默的證人》等劇作的後續編排,也加深了觀眾的印象。《立功·東北舊事》靠著高口碑,幾位創作者理應有更好的後續發展,而元素疊加的邏輯則應該繼續推進。

當入圍柏林電影節的《平原上的摩西》出現在迷霧劇場,觀眾對於這部文藝氣息濃厚的生活流懸疑片差點不買帳,因為它的氣質實在太獨特了。

但《立功·東北舊事》《平原上的摩西》都有播完後,觀看人數和評分還在看漲的現象,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引發思考:短劇集、周更劇運營平台,應該如何推廣。


尤其對於短劇集來說,劇播完了,並不意味著營銷的結束。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瀟曾對娛樂資本論表示:短的內容在市場上傳播宣傳,時效性就會低,如果說只做一部,別人都在宣傳五十集的劇,我宣傳一部十集的劇,但是我投入的宣傳資金是別人的兩倍,別人才有動力。這個模式讓大家不敢去做精品短劇。現在我們為迷霧劇場宣傳,我們用六七部的資金來宣傳迷霧劇場,聲量就更大了。

比如說,《立功·東北舊事》能否像《少年歌行》那樣,弄個《少年特別企劃》之類的產品,以劇集+生活番(或短綜藝)的形式交錯更新?

對於短劇集、周更劇難爆,國內行業大環境明顯還在一個提升期,創作環境、觀念認知、市場營銷方式上仍有更多的升級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