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為何費詩、雍茂、劉巴三人反對,他們三人的結局如何?

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發佈 2024-05-06T09:30:40.915346+00:00

當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拿下東川,占據整個益州後,稱漢中王只是稱帝的前戲罷了。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洛陽,其子曹丕就加快了篡漢的步伐,經過謙讓的把戲成功受禪,建立魏國。

當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拿下東川,占據整個益州後,稱漢中王只是稱帝的前戲罷了。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洛陽,其子曹丕就加快了篡漢的步伐,經過謙讓的把戲成功受禪,建立魏國。

當這個消息傳到西蜀時,劉備心知稱帝的時機已經來臨了,當時漢獻帝禪位,被封為山陽公,曹丕還是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劉備看似一番常態,一邊給漢獻帝披麻戴孝,一邊在製造稱帝的輿論,時機成熟後,就在群臣的勸諫下,登上帝位,達到了自己稱帝的目標。

劉備稱帝固然是為了在大義名分上與中原地帶的曹魏政權抗衡,以宣示曹丕篡漢,自己才是正統,但劉備稱帝這一舉動還是引得其他人的非議與批評。

查閱過史料後得知,當時反對劉備稱帝的有三人,分別是費詩、雍茂和劉巴三人,下面根據史料記載分析下三人反對的原因和三人的結局。

一、反對觀點最為激烈的是大臣費詩

費詩在劉備攻綿竹時選擇投降,屬於較早歸降劉備的人之一,看來他並不是不接受劉備取代劉璋,劉備拿下成都後,也對他進行了加官封賞。

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派他去封關羽為前將軍,而當關羽得知黃忠被為後將軍時與自己並列重號將軍時非常憤怒,直接吼出了「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的話語,而且還不願意接受劉備對他的冊封。最後還是在費詩的巧妙勸解之下,關羽才接受了劉備的冊封。

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善言、情商極高的人,卻在劉備稱帝一事上反對很激烈,《蜀書費詩傳》記載

「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

曹氏篡漢,劉備理應討賊,相比於劉邦在滅秦之後「尚且猶豫」,而劉備「未出門庭,大敵未克,便欲自立」,他擔心這樣可能會導致「人心疑惑」,而劉備稱帝之心堅決,又豈會因費詩一言暫停稱帝事宜,費詩畢竟也是益州本地人的一個代表,加上勸解關羽有功,劉備也沒動大怒,只是以忤逆旨意,把他貶到邊遠地區當一個永昌郡從事。

眼不見為淨,不久劉備稱帝,而費詩在劉備死後重新跟隨諸葛亮北伐,一直到蔣琬執政,費詩被任命為諫議大夫,最後老死在家中

二、被劉備處死的大臣雍茂

相比於雍茂,費詩的結局算不錯的了,雍茂在歷史上記載很少,他是益州本地的一個主簿小官吏,劉備在益州一邊給漢獻帝披麻戴孝,一邊給自己稱帝製造輿論,這雍茂坐不住了,他和劉巴一起去勸諫劉備,結果被劉備以其他小事處死了,自此再也沒有人敢出來反對了。詳見《零陵先賢傳》

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

三、對劉備稱帝持消極態度的名士劉巴

劉巴雖然很看不上劉備,但劉備卻一直想要招攬他,早在荊州時劉巴對劉備避之唯恐不及,不惜繞道交州跑到益州,還試圖阻止劉璋邀請劉備入蜀。

劉備入主成都前,對手下人:「入城之後,誰也不能傷害劉巴,否則我我將誅殺他三族」,劉備占據益州後,劉巴再也無法迴避,不得不加入劉備集團,但劉巴「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零陵先賢傳》雖不是正史,有人質疑其真實性,因為後來劉備稱帝時劉巴還起草了劉備稱帝的詔書,認為劉巴其實是支持劉備稱帝的,其實不然,劉備稱漢中王后,法正去世,劉巴接替成為新的尚書令,劉備稱帝後,對一眾文武大臣再次加封,而劉巴卻不在封賞之列,可見劉巴對劉備稱帝一事的消極態度。

劉巴的名望和地位非費詩和雍茂能比,劉備稱帝後的第二年,劉巴就病逝了。

劉備稱帝,費詩、雍茂、劉巴三人表現的意見各不相同,結局也不盡相同。從當時的背景來看,《零陵先賢傳》提到「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這在當時是一個判斷,這個判斷是在公元220年為背景的一種對中原局勢的判斷,這一年,曹操病逝,曹丕代漢,都是震動天下的大事,「中夏人情未一」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存在的,這也應該是劉備興兵討賊的有利時機。

可是曹操病死,劉備未有一旅之師,北向中原,曹丕代漢,劉備未有一紙檄文,聲討其罪。相反,劉備急於自立稱帝,示意群下勸進,為自己大造稱帝輿論,費詩認為「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劉巴和雍茂認為「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其意都是勸說劉備應該把討賊放在稱帝之前,結果費詩因「忤逆旨意」被貶,雍茂因「他事」被殺,就這樣其他人也再也不敢出來諫阻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