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山隧洞通水50周年,都江堰灌區擴灌從未止步

視界都江堰 發佈 2024-05-06T11:03:13.467977+00:00

「天府之國僅西川,四川中東不沾邊」,民謠中的「不沾邊」就是50多年前簡陽的真實寫照。而1970年到1980年,都江堰東風渠六期擴灌工程(俗稱:東灌工程)洞穿龍泉山,引來岷江淙淙清流,徹底改變了龍泉山東面幾千年以來的乾旱貧瘠面貌。今天是龍泉山隧洞通水50周年紀念日。

「天府之國僅西川,四川中東不沾邊」,民謠中的「不沾邊」就是50多年前簡陽的真實寫照。而1970年到1980年,都江堰東風渠六期擴灌工程(俗稱:東灌工程)洞穿龍泉山,引來岷江淙淙清流,徹底改變了龍泉山東面幾千年以來的乾旱貧瘠面貌。

今天是龍泉山隧洞通水50周年紀念日。讓我們再次回想起了50年前,一群不畏艱難的水利人克服重重困難,以披荊斬棘、戰天鬥地的大無畏淨勝精神「打通龍泉山,引水灌良田」。

「是那岷江的分流,把荒原變成了綠洲……」,這是龍泉山灌區建設的真實寫照。汩汩清流從半山隧洞奔涌而出,岷江水連綿不斷、雋永渾厚,水流沿著山勢逐漸匯入不遠處的碧水銀波,變得遼闊而沉靜,灌溉了萬畝良田,造福了千家萬戶。

東灌工程建成前,以龍泉山為界,西邊的成都垻子在都江堰的潤澤下,水足良豐谷滿倉;而東邊的簡陽河西地區卻是十年九旱,人民深受其苦。「打通龍泉山,引水灌良田」推動簡陽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縣向全省農業大縣的邁進和躍升。

「東灌工程」—因龍泉山位於成都以東,俗稱「東山」,故以此命名。它是建設者用智慧和血汗書寫的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工程歷時十年,10萬餘名建設者不負青春芳華,用智慧和血汗建成6274米、流量為30立方米/秒的龍泉山隧洞,總庫容3.2032億立方米的三岔、石盤、張家岩3座大中型水庫和1座總庫容30.9萬立方米的翻身水庫,37條總長446.52公里的配套乾渠、分乾渠和支渠,410餘條總長1290餘公里的斗、農、毛渠,有效灌溉面積達74.43萬畝。

延續著東灌精神,50年來都江堰灌區從未停止過擴灌的步伐。2021年7月6日,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順利通水,讓川中老旱區資陽市雁江、安岳、樂至等地用上了岷江水。

都江堰灌區開源工程-引大濟岷,擴灌工程-毗河二期等納入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列入全國重點推進的重大水利工程,並持續發力加快推進。

都江堰灌區作為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主戰場,今天已成為覆蓋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成都、德陽、綿陽、樂山、資陽、眉山、遂寧等7市40縣(市、區)的全國最大灌區,包括東風渠灌區、人民渠灌區、外江灌區、黑龍灘灌區、通濟堰灌區、毗河灌區等,灌溉面積達1133.2萬畝。

伴隨著改革的春風,都江堰灌區駛入了一體化發展的快車道。新一代都江堰水利人弘揚「忠誠、乾淨、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秉承著「傳承古堰文明、引領現代水利,服務灌區、造福人民」的理念,錨定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灌區榜樣的目標,大踏步的推動灌區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走出一條把握時代大勢、符合發展規律、體現灌區特色、服務四川水利全局的現代化之路,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都江堰灌區篇章!

(通訊員:鍾政、畢璇、李賓、尹茜、岳耀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