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高僧傳》白話全譯:譯經之帛尸梨密多羅,魅力超凡的帥僧

水殿風涼 發佈 2024-05-06T11:11:09.242031+00:00

帛尸梨密多羅,漢義即吉友的意思,西域龜茲國人人,當時的人稱其為高座。傳說他是西域某國王的太子,應當繼承王位,但卻讓給了他弟弟,其風格類似春秋時吳國讓位給弟弟的太伯。吉友天生穎悟絕倫,一見佛經就明白自己的追求,從此作了沙門。

帛尸梨密多羅,漢義即吉友的意思,西域龜茲國人人,當時的人稱其為高座。傳說他是西域某國王的太子,應當繼承王位,但卻讓給了他弟弟,其風格類似春秋時吳國讓位給弟弟的太伯。

吉友天生穎悟絕倫,一見佛經就明白自己的追求,從此作了沙門。他生來姿容明朗美好,長得不是一般地優雅漂亮,按我們現在的說法,那叫絕世帥哥花樣美男。而且他的魅力居然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別人只要看他一眼,總會被他吸引,不假思索地信任他,不由自主地認定這人卓爾不群。

西晉永嘉年間,他來到中國,正值匈奴人劉淵攻陷西晉的洛陽,一時大肆殺戮,為了避難他就渡過長江來到建康,住在建初寺內。

丞相王導一見到他就欣賞不已,認為他是與自己同樣有風度有氣質的高雅文人,於是和他密切來往,由此他聲名鵲起。又因為他經常在高座上說法,人們都尊稱他為高座。

一時朝中大臣與之頻繁拜訪,建初寺外來客如雲,整日車馬絡繹不絕。太尉庾亮、光祿大夫周顗(yǐ)、太常謝鯤、廷尉桓彝,這些都是一代名士,看到他就整天讚不絕口,與之開懷暢談,意氣極為相投。

王導有一次拜訪他,吉友就解下衣帶挺隨意地和他交談,只見他悟性奇高而說話妙語如珠,令王導深深著迷。尚書令卞壼(kǔn)也和他友善,這時也跑來拜訪,他又馬上繫上衣帶整肅面貌,端正相坐和他交談,因為卞壼這人有名的剛正孤忠。

有人就問他為什麼對待王導和卞壼如此兩樣?吉友說:「王導風度翩翩,卞壼嚴肅正直,所以我也分別以適宜於他們的方式相待。」大家無不讚嘆他為人之道體貼入微。

廷尉桓茂倫曾想為吉友寫一首詩頌讚,可是一直想不到什麼恰當的詞語形容他,好久都沒有推敲出來,有人就對他說:「何不用卓朗二字?」卓爾不群,風神俊朗,桓茂倫聽了大為嘆服,覺得唯有這兩字形容他才能貼切,認為是極其傳神的詞。

大將軍王敦在南方,聽到大臣們經常說吉友風姿高妙超凡脫俗,以為言過其實,未必是這樣的人。等他回來才遠遠一見到他,頓時滿懷喜悅一路狂奔到他面前,僅一面之交便從此傾心相待。

名士、僕射周顗,剛任吏部尚書負責考察官員升遷,上任前特地來拜訪吉友,一見之下就嘆道:「要是在太平盛世,都能選拔他這類人才出來治理天下,那就太讓人滿足無憾了!」

沒多久周顗因王敦之亂被殺害,吉友去他家裡弔唁,他對坐於靈前,悲傷地唱了三首梵唄,聲音清亮動聽,響遏行雲。然後又誦咒千言,聲音和暢而容顏不改。隨後抹去眼淚,瞬間又恢復為平時神態。他的喜怒哀樂就是這樣控制自如。

王導曾經對吉友說:「四方的外國人雖多,但只有你一人出類拔萃。」吉友笑道:「假使我也和你們一樣,今天哪能在這裡?」這番交談時人稱為佳話(王公嘗謂密曰。外國有君一人而已。密笑曰。若使我如諸君。今日豈得在此。當時為佳言)。

這番對話深有涵義,咱們古代中國人向來有華夷之辯,即外國人都是不開化的人。王導說的也有此意,說外國人文采品性普遍不高,但唯有你品行高邁一騎絕塵--贊吉友而貶外國。而吉友卻說如果自己也出生在中國,只怕還配不上和他們交往--就是說他的國家文化環境超過中國,不然培養不出能夠和他們交往的自己。

吉友性情清高簡潔,不喜多事,沒有學漢語,大臣們和他說話,都讓別人翻譯。即便如此,他卻總能完全領會別人的心思,而且一開口就能讓對方心領神會。人們無不讚嘆他天性穎悟智慧絕倫。

吉友擅長持咒,只要誦咒就有靈驗。那時江東還沒有密咒,他就翻譯出了《孔雀明王經》等多部神咒,又教授弟子們唱梵唄,一直流傳至今。

西晉咸康年間,吉友圓寂,享年八十多歲,大臣們無不痛哭流涕。後來桓溫經常說:我小時候見過高座吉友,他的神採風度超塵出凡,在那個時代根本沒人比得上他。

王導的孫子王珉拜吉友為師,為他這樣作序:

「春秋時吳楚人稱道德賢明學問傑出的人為子,後來人們以為中原文化遠勝外國,豈不知文化傳承三代後就會有衍變不同嗎?僅僅因為戎狄普遍貪婪,難道他們中就沒有仁義的人了嗎?然而品行卓絕之人不時降生在外國,才能非凡的人不時出生於異域,所以應當知道天授英傑,並不僅是華夏才有。

中原以前只有一個傑出的外國人金日磾(mì dī)在漢朝為官,但是他的賢能只在於仁孝忠誠、德性淳樸,並不是通曉經藏大道的人。而高座吉友無論品德能力和知識無不登峰造極,卓犖超倫風神俊朗,遠遠超過金日磾!」

根據王公大臣們的描述,王珉對自己師父的評價,實在毫不誇張,名實俱符。

吉友生前經常在石子岡行頭陀苦行,圓寂後就安葬在這裡,晉成帝司馬衍懷念他,就在這裡為他建塔。

後來關右(潼關以西地區)有僧人來到這裡,建了一座寺。陳郡人謝琨相助僧人建成,他追憶吉友的往事,因為都稱他為高座,就將此寺命名為高座寺。

帛尸梨密多羅網上有幾個譯本,我都看了,我譯的最全面,雖然不是特別準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