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人鏡頭裡的山西臨汾,讓你看到不一樣的大雲寺和鐵佛頭

風吹草語 發佈 2024-05-06T11:21:10.193258+00:00

本組山西臨汾的老照片是小編在海映光的《中國西北攝影集》裡發現的。海映光是一位美國人,在中國大西北生活了幾十年,為我們留下了近五千張照片,生動地反映了民國時期西北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城鎮風貌。


本組山西臨汾的老照片是小編在海映光的《中國西北攝影集》裡發現的。海映光是一位美國人,在中國大西北生活了幾十年,為我們留下了近五千張照片,生動地反映了民國時期西北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城鎮風貌。

海映光所拍攝的每張照片都標註有大致的時間和地點,在這組照片中,都標註有「way of Songpan and Guanxian」的字樣,中文意思是「四川松潘至灌縣路途上」。顯然是後人在研究時搞錯了地方。

海映光從遠處拍攝的第一張寺廟照片,圖片標註:1939年10月,四川松潘至灌縣路上的一座六層磚砌寶塔。然而,從畫面上的光禿禿的小樹可以顯然看出不是在10月份拍攝的。首先這是時間錯誤。

最初,上圖寺廟前縱橫的溝壑讓小編十分困惑,看寺廟周邊環境的確有一些大西北的荒涼。當找到這張日本人於1939年5月拍攝的照片比對時便釋然了,當年的臨汾大雲寺就是孤懸於建築群之外,而且寺廟的一側的確是高低不平的丘陵。

海映光從正面拍攝的寺廟,可以看到拱形的山門以及前面的影壁。山門旁邊還有一個側門,白色的圍牆上畫有壁畫。

海映光繞到寺廟的後面拍攝了這張照片。從這張圖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柳樹枝頭剛剛綻出細細的嫩芽,明顯是拍攝於初春時節。

和上一張照片相比,海映光只是向圖的左側方向走了幾步,而畫面中的樹木卻要繁茂許多,讓人很難相信是拍攝於同一時間。或許,海映光曾不止一次來到這裡拍攝。

海映光站在塔下仰拍的寶塔,這是一座六級琉璃金頂寶塔,塔高近四十米,下面五層為方形,最上一層為平面八角形。在塔身上鑲嵌有五十八塊五彩琉璃佛教圖案。

海映光鏡頭裡鐵佛寺內的鐵佛頭。因為傳說撫摸佛首的五官可以祈福保平安,圖中佛首的口部已經被人們的手摩擦得變了顏色。鼻子和眼睛完好,是因為佛首太高,人們根本夠不到那些地方。

1939年5月日本人拍攝的鐵佛頭,佛前的門楣上掛有「原頭佛祖」的匾額,上面是字為光緒年間山西按察使陳澤琳所書。從佛首面部是損傷程度看,海映光拍攝的照片年代要更早一些。

1939年10月日本人竹島拍攝的原頭佛祖,一名日本軍官站在塔門外端詳著巨大的鐵佛頭。從海映光拍攝的照片可以知道,塔門原本有門扇的,現在已經沒有了。

這是海映光拍攝的佛頭特寫。這座鐵佛頭全稱為唐代鐵鑄釋迦摩尼佛佛頭,高度近七米,寬近四米,重約十五噸。為了展現佛頭的尺寸,海映光專門在蓮花座上放一頂禮帽作為參照。

1940年10月日本人竹島拍攝的臨汾全景,可以看到在大雲寺附近遍布著密密麻麻的民居。非常好奇海映光當年拍照時為何將這些建築全部摒棄在鏡頭之外,留給我們的完全是一副荒涼的景象。

這張照片也出現在「四川松潘至灌縣路途上」組圖中。然而圖中的石坊、石獅子和雕刻精美的影壁似乎不該出現在這段路途上,尤其是石坊下的兩個小販的衣著打扮和挑著的擔子,完全是當年的山西范兒,讓人嚴重懷疑拍攝地也是在臨汾。

在同一組圖中,還出現了一個精美的石棺。這個石棺被放置在一座窯洞裡,上面遍布精美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

這是石棺上的人物雕像,從其穿著打扮上看符合唐代人物特點,說明這是一具唐代石棺。其所在位置到底是不是在臨汾呢,還請當地的人士解疑。

更多臨汾老照片,請觀看《日本侵華時期的臨汾老照片合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