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藥:白芍

嶺南謝氏中醫 發佈 2024-05-06T12:35:57.245543+00:00

白芍為婦科調經常用之品,《日華子本草》:「主女人一切病,並產前後諸疾。」凡陰血虧虛、沖任失調所致婦女經帶胎產諸疾,均可應用。另外,白芍既善於養血斂陰,又長於柔肝緩急止痛,為陰血虧虛、肝氣失和所致諸痛證之常用藥。今天來聊聊白芍。

白芍為婦科調經常用之品,《日華子本草》:「主女人一切病,並產前後諸疾。」凡陰血虧虛、沖任失調所致婦女經帶胎產諸疾,均可應用。另外,白芍既善於養血斂陰,又長於柔肝緩急止痛,為陰血虧虛、肝氣失和所致諸痛證之常用藥。今天來聊聊白芍。

芍藥是著名的觀賞花卉,作為藥用有2000多年的歷史,李時珍:「芍藥猶婥約也,婥約,美好貌。此草華容婥約,故以為名。」早在漢代《神農本草經》記載芍藥「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但並無赤芍和白芍之分。而真正開始將芍藥分赤、白兩種,始於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其云:「今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余處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減當歸。」本品異名有白芍藥、金芍藥等。又因產地不同而命名,如產於杭州者名為杭白芍、杭芍,質量最佳;產於安徽者名為亳白芍、亳芍,產量最大;產於四川者名為川白芍、川芍、中江芍;產於浙江東陽縣一帶的名為東芍。

中醫

中藥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主產於浙江、安徽。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或去皮後再煮,曬乾。切薄片。本品氣微,味微苦、酸。以質堅實、類白色、粉性足者為佳。生用、清炒用或酒炙用。

本品性味苦、酸,微寒。歸肝、牌經。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陽衰虛寒之證不宜使用。

肝為剛髒,其性苦急,「急」常表現為肝氣橫逆或肝火沖逆。肝氣橫逆則犯胃克脾,如肝氣犯胃、胃失和降則胃脘脅肋脹痛、噯氣呃逆、吞酸嘈雜;肝氣橫逆犯脾,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則出現胸脅脹滿或竄痛、或急躁易怒、腹脹納呆、腹痛欲瀉、瀉後氣機得暢,故瀉後痛減。肝火沖逆是由於火性炎上,其症狀以頭痛昏脹、面熱而紅、口苦、耳鳴最為多見。從白芍的功效中知其對肝的作用有補肝、斂肝、平肝、清肝和柔肝5個方面。所謂補肝,主要是補養肝血;斂肝,是在其滋養中佐以酸收,有斂陰之意;平肝,因白芍養血斂陰而平抑肝陽,或曰益陰潛陽;清肝,因白芍性微寒,對肝熱內郁、肝火內擾均可清之,或曰涼肝;而柔肝一性,更是白芍能廣泛應用於臨床的藥用機制之一。

白芍與赤

白芍與赤為在《神農本草經》中不分,通稱對藥,唐未米初,始將二者區分。兩者性均微寒,但前人謂「白補赤瀉,白收赤散」,一語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區別。一般認為,在功效方面,自芍長於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平抑肝陽;赤芍則長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應用方面,白藥主治陰血虧虛,肝陽偏亢諸證;赤芍主治血熱、血瘀、肝火所致諸證。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但白芍長於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主治肝陰不足,血虛肝旺,肝氣不舒所致的脅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攣作痛;而赤芍則長於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滯諸痛,因能清熱涼血,故血熱瘀滯者尤為適宜。

《本草發揮》

成聊攝云: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也。又云:芍藥之酸,收斂津液而益榮。又云:正氣虛弱,收而行之。芍藥之酸,以收正氣。又云:酸收也,泄也。芍藥之酸,收陰氣而泄邪氣。又云:肺燥氣熱,以酸收之,以甘緩之。芍藥之酸,以斂逆氣。

潔古云:白芍藥補中焦之藥,炙甘草為輔,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惡熱而痛,加黃檗;若惡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藥二分,炙甘草一分半,此仲景神品藥也。如寒月大寒腹痛,加桂一錢半,水二盞,煎一盞服。《主治秘訣》云:性寒,味酸,氣厚味薄,升而微降,陽中陰也。其用有六:安脾經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氣三也,止瀉痢四也,和血脈五也,固腠理六也。白補赤散,瀉肝補脾。酒浸引經,止中部腹痛。去皮用。

東垣云:芍藥味酸而苦,微寒。氣薄味厚,陰也,降也。收脾經之陰氣,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陽而收陰氣。泄邪氣。扶陰與棗、生薑同用,以溫經散濕通塞,利腹中痛。謂氣不通,肺燥氣熱,酸收甘緩,下利必用之藥也。經云:肺欲收,以白芍藥之酸收之。

海藏云:《衍義》言芍藥全用根,其品亦多,須用花紅而單葉,山中者為佳。花葉多則根虛,然其根亦多赤色。其味澀,若有色白粗肥者益好,余如經。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今見花赤者為赤芍藥,花白者為白芍藥。俗雲白補而赤瀉。東垣云:但澀者為上。或問古今方論,以澀為收,今 《本經》言利小便,何謂也?東垣云:芍藥能停諸濕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非通利之也。又腎主大小二便,以此益陰滋濕,故小便通也。又問:緩中何謂?曰: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又問:當用何藥?曰:當用四物湯,其內有芍藥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血。入手足太陰,大抵酸澀者為收斂停濕之劑,故主手足太陰收降之體。又能治血海而入九地之下,復至厥陰也。後人用赤瀉白補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補,在南方故瀉也。

丹溪云:白芍藥酒浸炒,與白朮同用則補脾,與川芎同用補肝,與人參、白朮同用則補氣。治腹中痛不利者必炒,後重者不炒。惟治血虛腹痛,諸腹痛皆不可治。

現代藥理

中藥白芍主要含單萜類成分:芍藥苷,氧化芍藥苷,苯甲醯芍藥苷,白芍苷,芍藥苷元酮,沒食子醯芍藥苷,芍藥內酯A、B、C;甾醇類成分:B-谷甾醇;鞣質類成分:1,2,3,6-四沒食子醯基葡萄糖,沒食子酸,右旋兒茶素;酚類成分:丹皮酚。

中藥白芍總皂苷有抗腎損傷、抗肝損傷、抗腦缺血的作用,水煎液具有鎮靜、抗抑鬱、調節功能的作用,水煎液與總皂苷均有調節免疫、抗炎等作用。水煎液對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芍藥苷具有較好的解痙作用。


版本:v1.0

時間:20230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