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安全困境為何難解?

光明網 發佈 2024-05-06T14:29:55.564431+00:00

2022年2月24日,俄烏衝突升級。最近,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閉幕,歐洲多國圍繞如何結束俄烏衝突展開討論。

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大廈。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

2022年2月24日,俄烏衝突升級。最近,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閉幕,歐洲多國圍繞如何結束俄烏衝突展開討論。俄烏衝突升級一年後,歐洲安全依然深陷泥潭。

防務自主舉步維艱

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2月17日至19日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舉行。慕安會是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今年的慕安會以「重塑願景」為主題,重點聚焦烏克蘭局勢。

「在經歷了12個月的俄烏衝突後,歐洲還能承受多少?」美國《政治報》網站報導發問。慕安會上,歐洲主要國家紛紛表態。英國積極呼籲對烏軍事援助:首相蘇納克敦促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認為最近向烏克蘭提供的主戰坦克等設備將起「變革性作用」。德國則在為自己承擔更多軍事援助而焦慮:總理朔爾茨呼籲「有能力的盟友」加快向烏克蘭提供坦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表示,目前,德國似乎在武器運輸方面「領先」,而其他國家則在拖延這一進程,「德國每天都在努力說服盟友」。法國則保持著「冷靜」姿態,總統馬克龍稱,「希望俄羅斯被打敗,但從未希望俄羅斯被摧毀」;目前與俄羅斯對話的時機還不成熟,但「歐洲的持久和平不可能不考慮俄羅斯」。會議試圖在北約內部及西方國家間就軍事援助烏克蘭協調立場,但並未達成廣泛共識。

英國政治分析師托馬斯·福爾克在媒體刊文稱,面對各種危機以及美國支持力度下降的前景,歐盟需要建立戰略獨立性。然而,歐洲各國仍在兜圈子,甚至無法在基本問題上達成一致。歐盟27個成員國在諸多問題上看法相左。例如,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認為美國和北約是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而法國則傾向於歐洲防務自主。

俄烏衝突升級後,歐盟緊鑼密鼓地通過了《凡爾賽宣言》和「安全與防務戰略指南針」,加速安全與防務一體化建設。但一年過去,歐盟在安全防務領域的戰略自主進程依然舉步維艱。

事實上,迫切的安全防務需求促使歐洲日漸加緊與北約「捆綁」,加深對美國依賴。慕安會上,馬克龍重申要推動「歐洲天空之盾倡議」。該協議由德國於2022年10月發起,成員國目前包括15個北約成員國及芬蘭、瑞典。然而,倡議中用於提升歐洲自主防務能力的防空和飛彈防禦系統,將主要使用現有美國和以色列技術。美國外交學會德國問題分析人士利安娜·菲克斯評論稱:「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決定加劇歐洲對美國的依賴。」美國喬治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教授查爾斯·庫普錢在美媒刊文稱,俄烏衝突凸顯了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以及美國對歐洲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美國對此樂見其成。慕安會閉幕第二天,美國總統拜登突訪烏克蘭。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導,拜登在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談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宣布,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已向烏提供700輛坦克、數以千計的裝甲車、1000門火炮、200多萬發炮彈、50多套遠程火炮以及反艦和防空系統等武器和裝備。拜登同時宣布,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包括海馬斯多管火箭炮和「標槍」反坦克飛彈系統彈藥在內的、價值5億美元的新一攬子軍事援助。

歐洲安全格局失衡

面對持續一年多的俄烏衝突,歐洲各國分歧依然明顯。「歐洲內部主要有兩點核心分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一是對俄烏衝突性質及未來出路的認識分歧。以波羅的海國家為代表的激進派,將俄羅斯安全威脅看作最重要的安全問題,認為俄烏衝突化解的前提是「打敗俄羅斯」。以法德等歐洲大國為代表的溫和派,認為完全打敗俄羅斯不現實,解決俄烏衝突的目標是「俄羅斯不能贏」,希望將俄羅斯拉回與歐洲和平相處的狀態。二是對烏武器援助及對俄制裁嚴厲程度的分歧。歐洲各國受俄烏衝突影響不同,各自利益受損情況、對俄能源依賴程度、國家財政支出及經濟負擔都有所不同,因此各國對俄制裁的步調不盡相同。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中東歐國家一直對歐洲自主防務的承諾缺乏信心。比利時蒙斯大學教授埃里克·范登阿貝勒指出,歐盟領導人談論的戰略自主並未得到「新歐洲」國家的認同,它們更喜歡躲在美國和英國的保護傘下。

俄烏衝突給歐洲整體安全局勢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目前,歐洲安全格局嚴重失衡。」崔洪建分析,俄烏衝突升級前,歐洲曾試圖建立一個相對均衡的安全格局,將北約主導的集體安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代表的合作安全進行協調配套。俄烏衝突升級後,歐洲原有的安全格局難以為繼,俄羅斯被排除出原有的合作安全框架,北約成為歐洲安全事務的主導。受美國意見及歐洲內部分歧的影響,歐洲沒有能力重新建立一個相對平衡的安全格局,不得不加大對北約安全保護的依賴,安全格局失衡狀態進一步加劇。

「歐洲安全困境為何難解?總體來看,存在三方面問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研究員陳暘分析,其一是目標問題,歐洲缺乏明確的安全目標和安全戰略。在「什麼是歐洲的首要威脅」這一問題上,歐盟27個成員國之間、東西歐國家之間甚至法德兩個歐洲大國之間均存在分歧,缺乏一致目標,難以統一思想,更難以統一行動。其二是能力問題,歐洲經歷數十年和平時期,沒有提升自身安全能力。俄烏衝突升級後,歐洲安全能力已跟不上形勢變化,其軍事能力赤字更是暴露得淋漓盡致。其三是第三方因素影響。目前,美國作為影響俄烏衝突的最重要第三方因素,左右了歐洲安全局勢走向。俄烏衝突升級後,歐洲在安全領域受到美國牽制,不得不聽命於美國,戰略自主的聲音被迫在眉睫的安全威脅淹沒,安全困境日益明顯。

解局之路困難重重

「短期來看,歐洲安全困境的核心『解法』是儘快解決俄烏衝突,讓歐洲從危機帶來的邊境動盪、難民問題、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問題中緩過來,將歐洲戰略重心從安全回歸發展。」陳暘說,但是,美國把持著俄烏衝突走向,歐洲目前仍缺乏「止戰」氛圍。支持烏克蘭是歐洲整體的政治氛圍和輿論共識,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以戰止戰」是部分歐洲政治精英解決俄烏衝突的策略選擇。

美國的最新表態讓人對俄烏衝突的解決前景難以樂觀。陳暘分析,拜登此次歐洲之行,一方面給烏克蘭帶來「興奮劑」,為烏克蘭提供心理和實際支持,也向烏克蘭持續戰鬥發出動員令。另一方面給歐洲國家帶去「強心劑」,俄烏衝突升級一年來,歐洲國家逐漸認識到,歐洲是利益受損最大的一方,飽受能源危機、經濟困境、難民壓力、社會動盪等多重因素影響,精疲力盡。拜登先後訪問烏克蘭、波蘭,帶動中東歐國家在歐洲話語權上升,繼續紮緊跨大西洋關係的安全紐帶。

「拜登突訪烏克蘭的核心目的是實現美國國內政治周期與其對烏克蘭政策的統一。」崔洪建認為,從國內政治層面來看,2024年,美國將迎來總統選舉,拜登政府不希望俄烏衝突成為美國兩黨紛爭中民主黨的掣肘因素。從國際戰略來看,美國需要借俄烏衝突鞏固和動員西方陣營,同時實現對俄與對華戰略目標平衡。總體來說,美國將俄烏衝突視作一個戰略工具,在「力挺烏克蘭」的政治表態背後,美國正利用烏克蘭來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由此看來,俄烏衝突短期內還將持續,長期來看不確定性增強,未來將越來越受美國國內政治及對外戰略的影響。

歐洲安全困境何解?崔洪建認為,歐洲解決安全困境的前提是推進戰略自主——歐洲必須一定程度上擺脫美國戰略目標對其影響和限制,從自身利益和定位出發,理性看待俄烏衝突的起源和進展原因,重新建構與俄羅斯及歐洲東部周邊國家的關係,找回與俄羅斯和平共處的基礎,儘量減少外部勢力的影響和干擾。在此基礎上,俄歐雙方才能增進互信、解決共同安全關切,在經濟、能源、社會方面重啟溝通合作機制。這對歐洲而言,無疑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從現在開始著手推進。(高 喬)

來源: 海外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