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第一次登月「造假」?中國從月球帶回「嫦娥石」,有何消息?

宇宙觀察室 發佈 2024-05-06T14:32:10.618483+00:00

2022年9月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期間,中國國家航天局發表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探月工程取得重大進展,一種全新的月球礦物被發現,它便是「嫦娥石」。

2022年9月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期間,中國國家航天局發表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探月工程取得重大進展,一種全新的月球礦物被發現,它便是「嫦娥石」。

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中國在探月上所取得成績,讓美國產生的危機感。

2019年,美國宣布啟動「阿爾忒彌斯」計劃。要知道上一次的探月,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

這次宣布重啟探月,再次引發輿論,不少人猜測美國上個世紀並沒有成功登月。真相究竟什麼呢?

嫦娥石

2020年12月,在結束了長達幾年的月球之旅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攜帶著1700多克月球上採集的物質,回到了地球,完美的完成了它的任務。

距離上一次人類從月球上採集物質回到地球,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成功地將月球採集樣品帶回地球的國家之一。

在物質帶回的次年6月,國家航天局開放樣品的社會面申請,國內不少研究機構研究熱情高漲,紛紛遞交申請。

而核地研院等13家科研機構有幸進入首批名單之中國,成功獲得了寶貴的月壤樣本。

在後續的研究中,他們通過這些樣品分別對月球上發生核聚變、核裂變的資源基礎,月球的演化以及月球上的資源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

來自核地所得研究團隊,成員在對樣品檢測中,發現了新礦物的痕跡。但是由於礦物十分的微小,且與一塊輝石粘連在一起。研究小組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沒有把上頭附著的輝石剔除,研究陷入了停滯狀態。

為了進一步確認特殊的顆粒究竟是什麼物質,核地研究所再次申請了一批新的月壤樣本,在對新樣品的14萬個顆粒進行分析後發現了新礦物的蹤跡,在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後,才得到這一物質的結晶體,並且根據這極小的顆粒最終利用電腦技術,復刻了這一物質的完全態。

而後,這一顆粒被轉移到單晶衍射儀上,通過它的衍射數據構建這種新礦體的晶體結構。隨後對新礦物進行相應物理等多方面的評測,確認該顆粒屬於一種全新的礦物。

之所以命名為「嫦娥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量:首先該樣本是由嫦娥五號取回,命名為「嫦娥石」也是對嫦娥五號所做出貢獻的紀念;其次,便於國際社會的念讀,免去了外國人發音問題。

第三,自古以來人類對月亮就有一種美好的念想,人們堅信上面有著嫦娥這樣一位美麗的女神居住。

而「嫦娥號」英文可釋義為嫦娥生活的土地,對應了中國人的浪漫情愫。可以說,嫦娥石的命名,寄託了中國人對探月工程的信心和發現宇宙奧秘的美好願景。

根據介紹,嫦娥石的成分主要是磷酸鹽,是一種呈現晶柱的物質。

研究小組團隊,在得到樣本之後,隨機經過一系列的衍射處理後。得到了單晶顆粒,並成功解譯了其晶體結構,2023年,在經過國際礦物學會投票後,「嫦娥石」被正式命名。

這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六種月球新礦物,而我國也成為繼俄羅斯、美國後,第三個發現月球新礦物的國家,為世界宇宙的探測貢獻了寶貴的中國力量。

美國登月騙局

就在中國的探月工程如火如荼進行時候,美國,慌了。要知道,美國之所以可以長期保持世界上航天航空第一大國的寶座位置,其主要原因在於其有著成功登月的完美歷史,它是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曾經登陸過月球的國家,而且這一紀錄維持了半個世紀,至今沒有被打破。

要知道,直到今天想要達成登上月球的成就,仍然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何況是50年前科技水平。

因此,按照當時的科技水平,再結合上個世紀70年代後,美國就再也沒有發射宇宙飛船登陸月球等種種行徑上看。不少人表示,美國的登月屬於一場「世紀騙局」。好事者甚至,展示了一系列證據說明此事。

例如網上所盛傳的美國從未登陸月球的7條證據,就對美國登月的騙局進行的講述:

1. 從電視台披露的登月畫面上看,美國國旗疑似有輕微的擺動,其運動方式很像是被微風吹動的模樣。這種在地球上再正常不過的畫面,在月球上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要知道月球沒有大氣,它不具備形成風的基礎。

2. 登月車在行進的過程中,難免會碾壓到月球地表的碎岩,而受力的碎岩會被拋出,形成拋物線並做自由落體,但是有好事者發現,這個自由落體的速度和拋物線的運動形狀與地球上做此運動,並沒有區別。要知道月球的引力僅為地球的1/6,要做出和地球一樣的自由落體和拋物線運動是不可能的。

3. 從後續曝光的一系列美國登月照片上看,天空並沒有看到星星,這是不符合常理的。地球有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層,雲層和光污染都會影響人類看太空的星星清晰度。而月球並沒有大氣層也沒有光污染,為何所拍攝的照片的天空,都是黑暗一片,完全看不出半點星辰。這點很不合理。同時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始終有一面背對地球。

這樣的因素下,它的主要光源為太陽,所有物品的陰影應當朝向同一方向,但是後續發布的照片卻各有不同。而這與攝影棚拍攝所造成的光影效果極其相似,進一步加劇了在攝影棚中拍攝的傳聞。

4. 印記的反常。月球上遍布了厚厚的月壤,鮮有人光顧,因此太空人和登陸車在行進過程中,一定會產生腳印或者痕跡。但是,人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很深的腳印,但是遠比人重的登陸車並沒有形成大坑。

5. 運動的不合理性。在月球表面運動過程,本身引力更輕的月球人類可以輕鬆的做出各種大幅度的運用,但是照片看起來並沒有那麼輕鬆,跳躍的距離遠近和高度也不符合月球的特點。此外,拍攝器材並沒有常規人操作時候的抖動,進一步加深登月的真實性。

而美國是否真實登陸過月球一事,我們只能仁者見仁。但是考慮到當年美蘇爭霸的緊張局勢,美國想要弄虛作假,在同樣是航天航空界的大佬前蘇聯來說,似乎有一定的難度。對於美方的成功登月,前蘇聯從反應上並沒有表示完全的否認,側面說明美國當年登陸月球恰有其事。

而後續之所以沒有繼續進行探月工程,NASA也做出了一定的解釋。月球的探測固然重要,但是每次發射飛行器和登陸車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而此前美國已經連續數次登陸月球,採集了不少的樣本,這些樣本目前仍然在有序分析中。

同時,NASA近兩年的研究重點轉向對地外文明的探索,特別是火星項目的進行,讓美國暫時停止對月的開發。但是隨著各國對月工程的有序開展,美國決定於重啟探月計劃,即「阿爾忒彌斯」計劃。

「阿爾忒彌斯」計劃

2022年的11月,NASA發射一艘可載人的宇宙飛船到月球附近,完成繞月一周的計劃,飛船名為即獵戶座,採用的火箭為SLS。它的外觀和早年的阿波羅號極為相似,但是整體空間更大,可以裝載更多的人和貨物。

從它的裝備上,我們可以發現,計劃的目的朝著讓人在月球上長期停駐的目標。本次發射目的在於測試,例如是否可以在月球實行降落。

因此,本次上面並沒有搭載任何的人,但有配備相應的假人模型,以及一隻玩具狗,紀念天文工作者史努比。這一性行動也被稱為阿爾忒彌斯1號。

本次測試成功進行,美國決定於2024年進行阿爾忒彌斯2號,本次測試同1號相同,也僅是測試。2025-2026年,進行阿爾忒彌斯3號計劃,這一次將搭載太空人,實現人類再次登上月球的理想。

根據2020年所發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方案中,我們能可以發現其是由兩大階段組成的。例如如在第一階段其主要的科學目標在於是對月極的土壤岩層的情況進行簡單的探索,並為第二階段研究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技術和實地基礎。

而第二階段設定目標,在於實現長期停駐月球表面的可能性。例如對月球的天氣情況,天體物理等展開突破性研究,並且開展部分重力條件下燃燒情況,以及植物生長等物理研究,了解人類長期駐月生存的可能性。

可以說,「阿爾忒彌斯」計劃相較於此前阿波羅計劃更加的完善和健全,特別是對月球資源勘探利用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入,為人類實現月球旅行提供契機。同時,本次計劃主要針對的是月球的南極區域,根據此前探測,這一領域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水資源,這對於開啟月球上的氫和氧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一計劃,美國已經發起了國際合作,目前已經由12個國家宣布加入「阿爾忒彌斯」計劃,其中包含了澳大利亞、日本、巴西等多國。可見世界各國對於美國重返月球的熱度。

中國近年在探月任務屢次突破,並且實現了月球背部登陸的成績。從2007年首次宣布開展探月工程以來,中國以「六戰六捷「的傲人成績,向世界書寫了一篇人類探月的壯麗史詩。此前還成功在拉格朗日點設立了通訊衛星,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實現月球北部通訊的國家。

伴隨我國在航天航空領域的不斷創新,相信不久的未來,那個曾經縈繞在無數中國人的登月夢想,終將能夠實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