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吞併捷克,幾十萬捷軍被下令「不抵抗」,只有一名連長抗命

博物館狐狸 發佈 2024-05-06T17:20:28.753859+00:00

在投降派政府的影響下,幾十萬捷軍不戰而降,德軍輕鬆占領了捷克全境。在捷克政府下令「不許抵抗」的同時,只有一名捷軍上尉連長率部抵抗了半個小時,成為唯一站出來保衛國家的「爺們」。

1939年3月14日,納粹德國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投降派政府的影響下,幾十萬捷軍不戰而降,德軍輕鬆占領了捷克全境。

在捷克政府下令「不許抵抗」的同時,只有一名捷軍上尉連長率部抵抗了半個小時,成為唯一站出來保衛國家的「爺們」。

幾十萬捷軍不戰而降

1938年德國與英法簽署《慕尼黑協定》,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連匈牙利和波蘭也站出來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土。在風雨飄搖之下,投降派埃米爾·哈查上台成為捷國總統。

1939年3月14日,在德國策動下,斯洛伐克宣布獨立。當天晚上,希特勒將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哈查召至柏林,於次日(15日)凌晨通知他,德國將出兵占領捷克,將其變為「保護國」。在德國威逼利誘下,哈查在柏林接受投降條件,並隨即成為傀儡政權「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的總統。

事實上,德軍在3月14日傍晚就開始出動,大舉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內,過程中基本沒遇到正式抵抗。在捷克政府的命令下,幾十萬捷軍自動放下武器,不戰而降。

當時,捷克斯洛伐克擁有大約30個師(其中四個裝甲師)的現代化部隊和強大的軍事工業,在武器水平上並不弱於德軍。甚至,捷克的坦克質量還在多數德國坦克之上。當時,捷克擁有469輛坦克,其中大約350輛是裝備37毫米炮的35(t)和38(t)坦克,能夠擊穿所有德軍坦克裝甲。而德軍雖然擁有1000輛坦克,但只有135輛坦克裝有37毫米以上火炮,能夠對抗35(t)和38(t)。

德軍占領捷克後,繳獲了2175門火炮、469輛坦克、500門高射炮、43000挺機槍、109萬支軍用步槍、114000支手槍、約10億發子彈和300萬發高射炮彈。這些武器彈藥幾乎可以武裝當時德軍的一半部隊,甚至到了1940年入侵法國時,仍有四分之一的德軍使用捷克的武器彈藥。

然而,捷克政府卻認為自己無論如何戰敗,英國和法國的背叛是一個理由。他們認為,如果堅持到英法國參戰,捷克的抵抗還有意義,但在「孤獨中」抵抗德軍入侵卻是無論如何不能做的。

在捷克亡國的最後時刻,全國竟然只有一個連的部隊挺身迎戰,這支部隊位於米斯托克鎮的恰揚科夫軍營。後來,恰揚科夫軍營也被稱為「捷克的布列斯特要塞」。

捷克政府的「不抵抗」命令

米斯泰克鎮,位於捷克東北部的北摩拉維亞州,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位於城鎮郊外的恰揚科維軍營,是奧匈帝國期間建造的,由兩座四層磚砌營房、一個閱兵場和幾個庫房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捷克的防禦工事不僅堅固,而且非常有特色。著名的「捷克刺蝟」(反坦克拒馬)就是捷克軍隊發明的,這種以L或H型鋼交叉而成的反坦克障礙物,能夠有效癱瘓坦克前進,而且在炮火下也很難被摧毀(炸斷後的鋼架仍是有效的障礙物)。直到1943年,德國坦克才找到克服「捷克刺蝟」的方法。

1939年春天,恰揚科維軍營容納了第8西里西亞步兵團第3營的四個連(第8、第9、第10步兵連和第12機槍連,以及第2裝甲團的半個連(由一個排的LT vz.33超輕型坦克和一個排的OA vz.30裝甲車組成)。3月14日開戰前夕,該部包括了幾名軍官和約300名士官兵,最高指揮官是營長什特皮納中校。

負責攻擊米斯托克的德軍部隊,是德軍第8步兵師和精銳的「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相當於摩步團),後者是第一支正式的武裝黨衛軍部隊。3月14日17時30分,兩支德軍部隊從蘇台德地區出發,擔任前鋒的第84步兵團第2營在18時就到達了米斯托克。

德軍抵達米斯托克時,各地捷克軍隊已經接到政府命令,要求「不准抵抗」,無條件向德軍交出軍營和陣地。捷方下達「不抵抗」命令的時間,甚至比捷克總統會見希特勒的時間還要早得多。

此時,位於米斯托克的捷克守軍也並不太平。一部分斯洛伐克籍士兵,此時宣布脫離捷克軍隊,前往斯洛伐克。雖然留守部隊基本都是捷克籍,但許多士兵是3月初才倉促應徵入伍的新兵,根本沒有來得及訓練。

更糟糕的是,恰揚科夫軍營的彈藥庫存也少得可憐。幾天前,軍營內的重武器彈藥都被運回了倉庫,而輕武器彈藥也在剛剛在步兵射擊場幾乎消耗殆盡。

大約18時20分,德軍第84步兵團第2營的車輛開到了恰揚科夫軍營門口,德軍營長是馮·羅丹中校。德軍通知捷克人,要求召集值班的駐軍軍官,並要求哨兵們交出武器。

然而,就當捷克全國軍隊都放下武器的時候,恰揚科夫軍營的捷軍哨兵卻二話不說,當場開槍射擊!

捷克最後的爺們

戰鬥爆發時,軍營門口的值班軍官是馬丁·內克中尉,他迅速在軍營內發出了戰鬥警報。隨後,第12機槍連連長卡雷爾·帕夫利克上尉挺身而出,率領本連投入了戰鬥,構成了抵抗的核心。

然而,不是軍營內的軍人都進行了抵抗。軍營內的最高指揮官營長什特皮納中校,帶領多數軍官撤出了軍營。還有軍營內的最有力武器——半個裝甲連((海尼施中尉指揮))的坦克和裝甲車,也拒絕參戰。儘管如此,另外三個步兵連的多數士兵都主動加入了第12機槍連的行列,用步槍和機槍在軍營大樓內向德軍開火。

卡雷爾·帕夫利克上尉當時已經38歲,早在六年前就拿到上尉軍銜。捷軍上級對帕夫利克上尉的評價是「不討人喜歡」,認為他輕浮、淺薄和不守紀律。然而,正是帕夫利克上尉的「輕浮和不守紀律」,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只有他變成了捷克的民族英雄。

參加抵抗的捷克士兵大約有200餘人(參戰德軍大約有1200人),雖然只有步槍和機槍,但仍然擊退了德軍的第一次進攻。很快,德軍調來了反坦克炮和迫擊炮,在一輛裝甲車的支援下,對恰揚科夫軍營建築發起了第二次攻擊,但仍然被打退。

就在捷克士兵頑強抵抗的時候,捷軍上級卻再次下達了「不許抵抗」的命令。第8西里西亞步兵團團長埃利亞斯上校親自打電話,要求他的下屬立即停火,放下武器並向「立刻德國人投降」。埃利亞斯上校還威脅,如果有人不聽從命令,將會被送上軍事法庭。

然而,「不守紀律」的帕夫利克上尉表現出了強硬態度,他拒絕服從上級命令,無視團長埃利亞斯上校的要求,繼續指揮第12機槍連的士兵們開火。

但是,恰揚科夫軍營彈藥奇缺,守軍很快耗盡了不多的彈藥。戰鬥僅僅持續了30-40分鐘左右,捷克士兵的火力已經無以為繼。德軍也調來更多兵力,開始沖入軍營內部。

在絕望的情況下,帕夫利克上尉不得不服從團長的命令,帶領士兵們放下武器。

恰揚科夫軍營的戰鬥雖然規模很小,卻是德軍吞併捷克行動中唯一遇到的抵抗。參戰的德軍第84團第2營一共被打死18人,數十人受傷,而捷軍士兵只有6人受傷。

儘管德軍傷亡不小,但對這些敢於抵抗的捷克軍人卻保持了尊重,僅僅是將帕夫利克上尉等幾名軍官軟禁起來,士兵則解除武裝後被遣散。

3月15日,捷克全境在一天內淪陷,開始在德國鐵蹄下的統治。

捷克民族英雄之死

恰揚科夫戰鬥結束後,帕夫利克上尉的英雄事跡並沒有結束。

他被釋放後,由於拒絕與德國人合作而長期失業,但帕夫利克上尉很快與抵抗組織「為了祖國」建立了合作關係。該組織從事將解散的捷克軍隊的軍官和士官秘密轉移到國外,在英國等地組建捷克自己的武裝部隊。

不僅如此,帕夫利克上尉參與接應從英國派來的傘兵。1942年5月,捷克抵抗組織的傘兵行動隊成功刺殺納粹頭目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帕夫利克上尉也可能為此做出了貢獻。

但是,帕夫利克也被德國人盯上。1942年9月,帕夫利克在一條鐵路上遭到蓋世太保圍捕。他果斷從公文包里掏出手槍抵抗,並射殺了衝上來的德國軍犬,但最終寡不敵眾被逮捕。1943年1月在毛特豪森集中營,在希姆萊的親自出席下,帕夫利克被槍殺。

卡雷爾·帕夫利克(Karel Pavlik),作為捷克軍隊所有職業軍官中唯一一個舉兵對抗納粹入侵者的人,在戰後由捷克斯洛伐克新共和國追授上校軍銜。

歷史是公正的,國難當頭之時,「不遵守紀律」的愛國軍官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而下達「不抵抗命令」的捷克當局,以及叫囂「軍人必須服從命令」的高級軍官們,則永遠被釘在了「國家叛徒」的恥辱柱上。(作者:陶慕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