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世界現存最早的科學星圖 珍貴天文底片和古典星圖在南京展覽

紫牛新聞 發佈 2024-05-07T01:54:28.572682+00:00

人類觀察星空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一萬多年前,那時的觀測者會把星空畫在牆壁上,寄託對蒼穹的想像。印刷術發明之後,畫在紙上的星圖得以複製並傳遍了世界,成為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瑰寶。攝影術出現之後,人類對星空的記錄和探索又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人類觀察星空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一萬多年前,那時的觀測者會把星空畫在牆壁上,寄託對蒼穹的想像。印刷術發明之後,畫在紙上的星圖得以複製並傳遍了世界,成為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瑰寶。攝影術出現之後,人類對星空的記錄和探索又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獲悉,由該台和國內權威天文文物收藏機構托勒密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描繪蒼穹——星空影像與古典星圖特展」近日在南京展出。此次展覽中,紫金山天文台拍攝的珍貴天文底片首次向公眾展出,托勒密博物館館藏四大西方古典星圖首次在華東地區展出。

1901年,中國第一張天文照相底片在佘山天文台誕生。據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張暘介紹,19世紀上半葉照相術在歐洲出現後,攝影底片很快成為天文望遠鏡的主要信息載體。目前,紫金山天文台累計拍攝的照相天文底片已經超過11000張,是我國現代天文學非常珍貴的觀測資料。本次展覽首次展出的珍貴底片就包括了如中國現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於1954年使用60厘米望遠鏡拍攝的仙女座大星系 M31。

展陳之一:仙女座大星系 M31

勒密博物館收藏有大量中外天文主題文物,本次展覽展出了拜耳星圖、赫維留星圖、弗拉姆斯蒂德星圖、波德星圖等歐洲四大古典星圖。照相術出現之前,人類對宇宙的描繪一度登峰造極。而四大古典星圖則訴說著那個把星空畫在紙上就能擁有整個蒼穹的時代。

拜耳星圖之摩羯座

博物館創始人、國際地圖收藏家協會會員韓鵬介紹說,在西方,星圖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古代神殿中的浮雕甚至史前洞窟中的壁畫,在這些最早的星空圖像中可以看到被人類馴化的動物、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等,體現出人類早期對於夜空的理解和想像。

其中的拜耳星圖,前48幅分別繪製了托勒密的48個星座,第49幅則在一幅畫面上勾勒出全部新增的南天12個星座。拜耳在他的星圖中首次使用希臘字母+星座拉丁名的格式給恆星命名,被稱為拜耳命名法,並沿用至今。

從洞窟甬道中的手繪長卷,到刻在石碑上的全天星圖,中國古人對天地的哲思早已融入了對星漢燦爛的細緻描繪中,此次展覽還展出了被評價為「世界上現存最早科學星圖」的中國敦煌星圖(復刻本),這體現了中國古代天文學在星圖繪製領域的巨大貢獻和成就。

敦煌星圖(局部)

敦煌星圖是世界天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星圖之一,約繪製於唐中宗時期(705-710年)。該手繪長卷縱24.4厘米,橫210厘米,其上共繪有恆星1350多顆,分布在257個星官之中,涵蓋了當時北半球通過肉眼所能看到的大部分恆星。敦煌星圖把北極附近的星畫在圓圖上,把赤道附近的星畫在橫圖上,由此大大減小了誤差,開創了中國星圖的科學繪製法。

1909年敦煌星圖被斯坦因帶到英國,原件現藏於倫敦大英圖書館。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他編撰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對敦煌星圖給予了極高評價,稱它為「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科學星圖」。

除了古代星圖,展區還有2022年10月韋伯空間望遠鏡最新拍攝的6500光年外宇宙圖像。如今的星圖雖然沒有鎏金的裝飾和精美的星座形象,但卻寄託了人類永不停歇的探索決心。據悉,該展覽將持續展出。

由韋布空間望遠鏡利用近紅外光攝影機拍攝的創世之柱圖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圖片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提供

校對 陶善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