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朱彤院士:依託大數據可以更好預測未來大氣污染情況

紅星新聞 發佈 2024-05-07T03:39:07.946451+00:00

2月25日,以「數字引領 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蓉拉開帷幕。論壇聚焦數字賦能「雙碳」目標的前沿趨勢和創新實踐,同時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在空氣品質改善研究領域分享研究成果與思考。朱彤為什麼要推動「碳中和」?

2月25日,以「數字引領 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蓉拉開帷幕。論壇聚焦數字賦能「雙碳」目標的前沿趨勢和創新實踐,同時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在空氣品質改善研究領域分享研究成果與思考。

朱彤

為什麼要推動「碳中和」?為回答這個問題,朱彤院士給出了一組數據:

「空氣污染每年導致全球過早死亡人數700萬。其中,高溫熱浪每年導致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過早死亡,數據約為36.5萬人。此外,空氣污染導致的瘧疾、蟲霉疾病和極端天氣也會時常發生。」

在他看來,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但依賴傳統的物理模型使得預測預報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大量的觀測數據,數字孿生地球應運而生。

「數字孿生、觀測數據及模型的融合,為預測未來的環境和氣候變化提供了非常強有力的工具。其中,衛星的遙感和地面的觀測網絡等觀測手段能夠獲得地球環境的大量數據,為了融合不同數據,中科院建立了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也建立了大氣複合污染的綜合數據共享平台,以此打破數據孤島,為數字模型模擬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數字模型方面,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在去年建成了中國的地球系統模擬的實驗室。「數字模型和數據的融合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依託大數據我們可以深入認識當前的大氣污染,更好地預測未來的大氣污染情況。」

朱彤強調,「如將大數據環境監測網絡、生態環境部的監測網絡系統和衛星遙感、數字模型融合,依託基礎數據模擬全國大氣的PM2.5和臭氧濃度,獲得全時空的國家臭氧分布。同時還可以反演過去大氣PM2.5的濃度,認識中國經歷了何種類型的空氣污染。」

此外,朱彤認為,人類的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暴露組學希望能夠追蹤人的一生,從嬰兒到老年,從吃飯、呼吸到飲食,追蹤有多少污染物進入人體,這就對大數據、傳感器和數據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朱彤強調,如糖尿病、慢阻肺疾病如何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通過暴露組學和多種組學結合即可識別,「我們可以通過傳感器、穿戴式設備、個體生物標本,識別一些化學成分怎樣通過大氣PM2.5進入人體,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炎症產生影響。」

朱彤表示,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數字孿生地球、觀測數據及模型的融合,為預測未來的環境和地球變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在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方面,通過暴露組學和多組學的結合,依託大數據結合機器學習,也為人類揭示相關疾病產生的原因、干預和防護,保護個體健康帶來成效。」

在朱彤看來,成都在生態環境改善方面發展非常迅速,「近兩年,成都逐漸成為最快發展的超大城市之一,在生態環境改進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未來,希望成都能夠採取進一步措施,具體而言,在交通方面,可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同時保證城市電網、充電基礎設施的要求;同時依託低碳措施保護成都市民的身體健康,推動成都將低碳城市、美麗城市和健康城市融為一體。」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呂佳羽 攝影記者 王效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