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出現了?韋伯望遠鏡發現6個「不該存在的星系」

魅力科學君 發佈 2024-05-07T09:06:05.711731+00:00

1697年,荷蘭探險家威廉·德弗拉明(Willem de Vlamingh)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種黑色的天鵝,此消息傳出之後,迅速在歐洲引發了轟動,因為在此之前,歐洲人認為全世界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而黑天鵝的出現,則徹底改變了這種認知。

1697年,荷蘭探險家威廉·德弗拉明(Willem de Vlamingh)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種黑色的天鵝,此消息傳出之後,迅速在歐洲引發了轟動,因為在此之前,歐洲人認為全世界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而黑天鵝的出現,則徹底改變了這種認知。

在此之後,人們就將那些意料之外、但發生時卻會產生巨大影響的小概率事件稱為「黑天鵝」,在各個領域中,都可能會出現「黑天鵝」,宇宙學領域當然也不例外。

根據《自然》雜誌近日刊登的一項研究,天文學家利用韋伯望遠鏡發現了6個「不該存在的星系」,研究人員指出,如果此次研究得到後續的確認,那就意味著,宇宙學領域中的「黑天鵝」出現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相信大家都對韋伯望遠鏡有一定的了解,這裡也就不具體介紹了,簡而言之,它被認為是目前深空觀測能力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該望遠鏡於2021年底發射升空,被部署在「日-地第二拉格朗日點」(L2),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觀測宇宙深空,進而幫助我們發現那些更遙遠、更黯淡的星系。

此次研究來自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在仔細分析了韋伯望遠鏡傳回的第一批圖像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在130多億光年外,存在著6個巨大的星系,其規模甚至可以與我們銀河系相提並論,而根據目前的宇宙學模型,這些星系都不應該在宇宙中存在。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納悶了,銀河系的規模其實也算不上特別大,而宇宙中像銀河系這種規模的星系也應該不少,為什麼要說這6個星系是「不該存在的星系」呢?這就需要科普一下了。

當我們看到某個物體時,其實是我們的眼睛捕捉到了來自這個物體的光,由於光速是有限的,因此來自這個物體的光其實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抵達我們的眼睛,這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延遲,所以我們所看到的物體,其實是它在過去時的樣子。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延遲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我們把眼光逐漸放遠,這種延遲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可忽視,比如說我們看到的月亮,其實是它在1秒多之前的樣子,我們看到的太陽,則是它在大約8分鐘前的樣子。

我們知道,光年是一種距離單位,它描述的是光在真空中直線前進1年的距離,由於廣袤的宇宙空間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真空,因此可以說,當我們觀測到130多億光年外的星系時,其實是觀測到了它在130多億年前的樣子。

關於宇宙的起源,科學界認同度最高的是「大爆炸宇宙論」,該理論認為,宇宙誕生於一個「奇點」於大約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這就意味著,此次研究發現的那6個130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其實是它們在早期宇宙中的樣子。

需要知道的是,宇宙中的星系並不會一下子就變得很大,這需要一個緩慢而漸進的成長過程,其中包括了物質的凝聚以及小星系的合併。

根據目前的宇宙學模型,一個像銀河系這種規模的星系,需要數十億年的「成長時間」,而來自韋伯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卻表明,此次發現的這6個星系在「大爆炸」發生後6億年左右就具備了如此大的規模,這無疑與目前的宇宙學模型相悖,正是因為如此,研究人員才將它們稱為「不該存在的星系,」。

該研究團隊的首席研究員伊沃·拉貝(Ivo Labbe)指出,這6個星系都可以被認為是「黑天鵝」的候選者,即使是它們之中只有一個在後續研究中得到確認,也將在宇宙學領域中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它將徹底改變我們當前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宇宙學模型。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Ivo Labbe, Pieter van Dokkum et al. A population of red candidate massive galaxies ~600 Myr after the Big Bang. Nature (202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