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捏麵人」 手巧心更巧

南方工報 發佈 2024-05-07T10:29:24.531527+00:00

蔡金月在學校為學生展示捏麵人絕活蔡金月現場教授捏面技巧蔡金月的部分捏麵人作品蔡金月創作捏麵人的幾個動作2月15日,蔡金月肩背著工具箱、手拿著摺疊板凳,從家裡走出來,疾步朝蔡朝焜紀念小學方向走去,他要趕在學校十一點放學時候,為孩子們展示捏麵人絕活。

蔡金月在學校為學生展示捏麵人絕活

蔡金月現場教授捏面技巧

蔡金月的部分捏麵人作品

蔡金月創作捏麵人的幾個動作

2月15日,蔡金月肩背著工具箱、手拿著摺疊板凳,從家裡走出來,疾步朝蔡朝焜紀念小學方向走去,他要趕在學校十一點放學時候,為孩子們展示捏麵人絕活。

蔡金月是雲浮市鬱南縣千官鎮雙龍村人,今年77歲,他自小就跟隨家裡長輩學習麵塑藝術。

麵塑藝術是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俗稱為「捏麵人」,是用麵粉、糯米粉、食鹽等為原料,加顏料後製成各色熟麵團,用手和各種專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種動植物、卡通、人物等具體形象的手工技藝。據傳,清同治年間(1861-1875年),當地千官鎮雙龍村村民蔡恆廣從外省習得麵塑技藝,歸鄉後便以制售麵塑為生,後該技藝在家族內傳承,傳至蔡金月時,已是第四代。

在蔡朝焜紀念小學,孩子們一下課,就聚集在蔡金月身旁,各色麵團在蔡金月手裡,幾番揉搓、拿捏後,瞬間就變成了形態各異的人物和動物,孩子們歡喜極了。

「捏面公仔講究手巧,但更要心巧。學這門技藝的人要心平氣和,一定要有耐心和韌性。」蔡金月說。據蔡金月介紹,捏麵人,首先要選取麵粉,在麵粉中加入適量清水,拌成麵團、煮熟,然後再用乾淨毛巾或乾淨布擠干多餘的水分,使麵團保持濕潤,涼凍後再加入所需色素,拌成各色麵團,憑藉想像,通過搓、壓、捏、粘、貼、印等工序,將各色麵團組合成形,再貼上支架整形,配上飾物,這樣做成的公仔,才有生動的形象。

蔡金月從小就跟隨父親及祖父走村串寨,靠捏面公仔養家餬口。幾十年來,蔡金月足跡已經行遍了鬱南縣的各條街巷、學校和幼兒園,他不但將這項傳統民間藝術發揚光大,還無償為愛好者授課傳藝,目前收徒已有30多人,親力親為地推動著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在我有生之年,我要努力讓捏面技藝在我手裡不斷地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蔡金月說。(圖/文 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郗建新 通訊員劉泳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