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大將軍杜預:文武雙全的西晉名將,如何勢如破竹滅亡孫吳

船長趣談 發佈 2024-05-07T11:59:12.917883+00:00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幸好杜預堅持己見,繼續伐吳,這才使得西晉滅吳而完成統一大業。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其中鎮南大將軍杜預負責進攻江陵。就在諸路晉軍進展順利而奪取孫吳大片土地的時候,許多將領志得意滿而提議退軍。幸好杜預堅持己見,繼續伐吳,這才使得西晉滅吳而完成統一大業。那杜預是如何滅吳立功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出身名門

黃初三年(222年),杜預出生於京兆郡杜陵縣,為曹魏幽州刺史杜恕之子。而京兆杜氏是當時有名的世家大族,所以杜預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博學多才,尤其喜好研讀《左傳》。

由於杜恕剛正不阿,直言敢諫,因此得罪了曹爽與司馬懿等眾多重臣而導致自己慘遭打壓,就連兒子杜預也跟著受到牽連而遲遲無法步入仕途。

正元二年(255年),權臣司馬昭主政,他為了拉攏杜家,就把妹妹司馬氏(司馬懿二女兒)嫁給杜預為妻。年過三十的杜預這才得以步入仕途擔任尚書郎,還承襲了祖父杜畿受封的豐樂亭侯。然後杜預就被妻兄司馬昭調入丞相府擔任參軍,為其武力征討吳蜀出謀劃策。

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出兵伐蜀,讓妹夫杜預擔任鎮西將軍鍾會的長史,從旁監視鍾會。隨後魏軍滅蜀,鍾會圖謀反叛,將許多不肯跟隨自己作亂的魏軍僚屬殺害,而杜預則靠著智謀得以逃過一劫。

二,效力西晉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曹魏權臣司馬炎篡魏建晉,命姑父杜預和車騎將軍賈充等人制定晉朝律令。接著杜預在律令完成後為其作注,還向晉武帝上書說明自己制定律令的考量與原則。晉武帝看了很高興,於是將該律令頒行天下。

隨後杜預出任河南尹,鑑於京師是天下的榜樣,便向內侄晉武帝建議改革官吏的考核制度,實行優勝劣汰。但杜預的上司司隸校尉石鑒素來與他不和,便藉機彈劾,導致杜預被免職。

不久鮮卑侵擾隴右,晉武帝便任命杜預為秦州刺史和東羌校尉,撥給他三百士兵和一百匹馬前去抵禦。此時石鑒擔任安西將軍,節制隴右,便催促杜預攻打鮮卑,想要將其害死。但杜預見敵強我弱,便提議等待時機。石鑒便趁機誣陷杜預,導致其被朝廷免職。

泰始七年(271年),匈奴右賢王劉猛叛晉,侵擾并州。晉武帝認為杜預足智多謀,便將他重新啟用,為自己出謀劃策。隨後杜預出任度支尚書,向晉武帝提出多條利國安邊的經濟建議,都得到採納。可隨後杜預與石鑒再次發生矛盾,互相攻訐導致都被免職,直到數年後杜預才復職而再次出任度支尚書。

預在內七年,損益萬機,不可勝數,朝野稱美,號曰「杜武庫」,言其無所不有也。(晉書·杜預傳)

隨後杜預參與修訂曆法,在黃河修建渡橋,復原周朝的欹(yi)器,提議興修水利以促進農業發展等各項事情,將它們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因此獲得了「杜武庫(博學多才就像武庫里的兵器一樣樣樣具備)」的美稱。

三,領兵滅吳

時帝密有滅吳之計,而朝議多違,唯預、羊祜、張華與帝意合。祜病,舉預自代,因以本官假節行平東將軍,領征南軍司。(晉書·杜預傳)

晉武帝自從代魏建晉後就一直想要滅吳而一統天下,但百官大都認為時機不成熟而予以反對,只有杜預、羊祜(hu)、張華等少數人贊成伐吳。

咸寧四年(278年),羊祜病危,臨終向晉武帝推薦杜預為伐吳統帥。晉武帝便任命杜預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讓他準備滅吳。然後杜預就在荊州厲兵秣馬,試探吳軍虛實,離間孫吳君臣關係以便於晉軍伐吳。很快杜預就做好了伐吳準備,力諫晉武帝儘早出兵攻吳。接著張華也力勸晉武帝採納杜預的建議而使其堅定了伐吳決心,發起了晉滅吳之戰。

咸寧六年(280年),杜預率領大軍圍攻江陵,還派參軍樊顯等人沿長江西進掃清障礙,接應從益州東下的王濬(jun)大軍。隨後杜預派管定等人奇襲樂鄉,在巴山放火以擾亂吳軍軍心。果然吳將孫歆被晉軍的入侵嚇得膽戰心驚,倉皇出戰而為晉軍所敗,更被晉軍俘獲。

預曰:「昔樂毅藉濟西一戰以並強齊,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遂指授群帥,徑造秣陵。(晉書·杜預傳)

然後杜預乘勝攻克江陵,使得各地吳軍更加恐懼,紛紛向晉軍投降。接著晉軍眾將見此戰已經立了大功,擔心一時難以消滅孫吳,便建議退軍,等到冬天再攻吳。但杜預認為吳主孫皓殘暴不得人心,而晉軍一路進展順利且勢如破竹,便力排眾議繼續伐吳。最終晉軍成功攻克建業而滅吳,完成了統一大業。晉武帝對此大為高興,封杜預為當陽縣侯。

四,富貴而終

杜預在魏滅蜀之戰時親眼看到鄧艾居功自傲而引來殺身之禍,便在滅吳後主動向晉武帝請求卸任武職,但遭皇帝拒絕。隨後杜預居安思危,在荊州各地設置軍屯,還疏通水道以加強長江南北的聯繫並防止江南再次出現割據勢力。同時杜預專心研究專心研究經書和古籍,還為《左傳》作注及編寫《盟會圖》、《春秋長曆》等書籍,直到太康五年閏十二月(185年2月)病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