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頭嶺擊斃多少日寇?陳賡日記披露:殺四個鬼子,才能繳獲一支槍

半壺老酒半支菸 發佈 2024-05-07T12:03:10.290475+00:00

神頭嶺伏擊戰已經被我國各大軍事院校列入教材,也被美國西點軍校作為典型戰例來研究,但是神頭嶺之戰擊斃了多少日寇,在史料中卻有不同記載,目前比較常見的兩種說法,其一為八路軍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以傷亡二百四十人的代價,擊斃敵一千四百餘人、俘敵八十餘人、繳獲各類槍枝三百餘件、斃傷和俘獲騾馬六百餘匹;

神頭嶺伏擊戰已經被我國各大軍事院校列入教材,也被美國西點軍校作為典型戰例來研究,但是神頭嶺之戰擊斃了多少日寇,在史料中卻有不同記載,目前比較常見的兩種說法,其一為八路軍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以傷亡二百四十人的代價,擊斃敵一千四百餘人、俘敵八十餘人、繳獲各類槍枝三百餘件、斃傷和俘獲騾馬六百餘匹;其二為殲敵一千五百餘人,俘敵八人,繳獲長短槍五百五十餘支,其餘與其一相同。

神頭嶺之戰的直接指揮者、三八六旅旅長陳賡的日記,為我們還原了那場經典戰例,也給出了更準確的數據,這數據與其他史料略有不同,但有一點比較一致,那就是殺鬼子不容易,繳槍更難:有時候殺四個鬼子,才能繳獲一支槍——近乎殲滅的戰鬥,鬼子的槍枝哪裡去了?

在陳賡大將誕辰一百周年之際,《陳賡日記》正式出版,這位畢業於黃埔一期,又曾赴蘇留學的大將軍,幾乎參加了解放前後的所有戰爭,這本珍貴的日記,也記載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戰爭內幕。

抗戰剛開始,陳賡大將就下定決心:「從今天起——1937年8月7日起,堅決地把日記日日不間斷地寫下去,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戰鬥時也好,行軍時也好,極度疲勞時也好,始終如一地寫下去。要使這次全部抗戰的事跡,沒有一點遺漏在我的記載以外。(本文黑體字均出自《陳賡日記》,下同)」

陳賡日記記載,神頭嶺伏擊戰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在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指揮下,三八六旅經過縝密偵查、認真研判後做出的決定:「師決以(三八五旅,旅長王宏坤,開國上將,後任海軍副司令員、第二政委)七六九團(缺一個營)襲攻黎城,以一個營進占東陽關,鉗制涉縣可能來援之敵,本旅(三八六旅)全部秘密進入黎城與潞城間公路以北山地待伏敵人。」

劉伯承來到三八六旅徵求陳賡意見:「長生口打了勝仗,但我們自己也付出了較大代價,是不合算的。以後打伏擊,要儘量減少傷亡,子彈要打在敵人頭上,刺刀要捅在敵人的肚子上,手榴彈要扔在敵人的屁股上。把黎城裡的鬼子調出來打一頓。陳賡,你來過把癮要得不?」

1938年2月22日的長生口之戰,七七二團激戰五小時,斃敵少佐荒井豐吉以下一百三十餘人,擊毀汽車五輛,繳獲迫擊炮三門,重機槍兩挺,步槍五十餘支以及大批武器彈藥還抓了一個日軍俘虜,但是陳賡還是認為自己虧了:「未能將敵全部消滅,實為憾事。而且與前幾次伏擊戰相比,傷亡達百餘人,代價大了些,很不合算。」

陳賡認為長生口沒打好,這次師長激將,旅長自然不能不接招:「要得,我旅指戰員正愁沒仗打呢!」

劉師長和陳旅長都熟讀兵書,設伏戰場應選在哪裡,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

陳賡派出兩組便衣偵察人員(這是他的老本行),偵察黎、潞間敵情、地形及長治日軍動態,他自己則在地圖上劃道道:敵人在潞城兵力增至三千多人,饅頭太大了,我的兵力不足,要沒有個好地方還真吃不下。

軍用地圖標識,神頭嶺位於潞城縣城東北十二公里處,那裡有一條深溝,公路正從溝底通過,兩旁山勢險峻,既便於隱蔽,又便於出擊。

據時任三八六旅參謀長的周希漢將軍(後任解放軍第四兵團十三軍軍長兼滇南衛戍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參謀長,1955年授銜中將)回憶:根據陳賡旅長意見,大家又展開了討論,最後終於統一了認識,計劃就這樣確定了——仗,就在神頭嶺打。具體部署是七七一團在左、七七二團主力在右,都埋伏在路北,七七一團抽出一支小部隊向潞河村方向游擊警戒,相機炸毀濁漳河上的大橋,切斷兩岸敵人的聯繫;以七七二團三營擔任潞城方面的警戒,斷敵退路。

陳賡於3月15日下令:各部均到達上遙集結,韓團(補充團,團長韓東山,開國少將)藉此通過馬路,進入平順以北公路南之鞋底村及安南嶺一帶,鞋底村僅以北高地置一個連埋伏,其餘兩個連即埋伏於安南嶺;七七二團主力埋伏於申家山以西南高地及1269高地,派出一連伸入潞城以東北之505高地,擾亂潞城之敵,又以一排進至潞城北之餘莊警戒,派出便衣隊二十餘人伸至潞城西南,偵察和擾亂可能由長治來援之敵;七七一團主力位置於續村嶺,派出一部乘夜破壞趙店木橋,截斷其交通,待敵通過時,放行其先頭至七七一團附近,各部即迅速突然出擊,聚而殲之。」

陳賡在日記中回憶:「夜行甚肅靜,不聞偶語聲與咳嗽聲,只有腳步聲、馬蹄聲,踏著碎石聲與上山的急喘聲相應和。這是一群民族英雄,不顧疲勞,準備壯烈犧牲,上前線奔襲日寇的英勇行動。」

各部到達集結地點,陳賡才得到「亮平、成忠(日記中沒提起二位姓氏職務)」等人的報告:由黎城至潞城馬路是在山嶺上,不在山溝內,這是因為製圖時山上還沒有開通馬。

神頭嶺山樑寬度不過一二百米,路兩邊的地勢雖然比公路稍高,但卻沒有任何隱蔽物,這樣的地形並不適於打大規模的伏擊戰。

陳賡當即做出調整:以第七七二團埋伏於大路以北、神頭以東1187高地(一個營)及嶺南安西北高地,韓團埋伏柏林嶺,七七一團轉到郭老灣西北高地,七七二團第二營及七七一團一營暫留1269高地待機。

3月16日5時,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已開始攻擊黎城,東陽關也已打響。8時30分,潞城開出兩輛坐滿日軍的汽車馳援黎城,陳賡命令伏擊部隊放其過去不可驚擾。

兩輛汽車開過去後,潞城甚囂塵上:「大隊鬼子步兵騎兵浩浩蕩蕩向黎城前進,並派出騎兵數名向我1187高地搜索(電視劇里演的鬼子行軍連尖兵都不派,顯然是不可能的),幸未被其發覺。9時30分敵復前進,我即開始出擊。我兩面夾擊,經過4小時的戰鬥,敵千餘人及其輜重全部被我消滅,計擊斃敵人800餘人,俘虜10餘名,繳槍約200餘支,擊斃騾馬300餘匹,俘獲300餘匹,軍服藥材彈藥甚多。

周希漢回憶:許多地方在激戰,七七二團八連連長鄧世松胸部負重傷,在臨犧牲前的一剎那,仍揮著手榴彈指揮戰士們向敵人衝擊;一營一個戰士負傷四處,用毛巾扎住傷口後,又一口氣刺死了三個敵人,當他停止呼吸時,手裡的刺刀還深深地插在鬼子的肚子裡;司號員杜旺保抱著塊大石頭衝上公路,把一個鬼子砸得腦漿迸裂;炊事員老蔡也用扁擔劈死了一個敵人,奪來了一支三八槍……

看到這裡,可能有讀者發現了問題:殲敵數字對不上號!

我們細看其他參戰將士的回憶,就明白了誤差出現的原因:神頭嶺之戰不是只發生在神頭嶺,有些戰績,沒有被陳賡記在日記中:潞城日軍一部乘2輛汽車馳援神頭之敵,被772團7連殲滅於神頭村西南處。一個小時後,又有一百多鬼子乘七輛汽車前來援救,結果又被擊毀汽車三輛,剩下的四輛汽車拉著一部分死鬼子和槍械逃回去了。

因為鬼子逃兵拉走了一部分屍體和槍械,所以陳賡在日記中只實事求是記載了他看到的戰果,也就是八百多鬼子和二百多支槍,於是他在日記中對大獲全勝的自己和部下提出了四點批評:「(1)3營自動離開伏擊地,並不機動讓敵汽車來往;(2)未區分界線,以致紊亂;(3)機關槍在步兵轉移時不轉移火力,又不改換標尺,行超越射擊;(4)個別部隊欠機動(如771團)。」

勝不驕,敗不餒。這就是名將陳賡的英雄本色,雖然他很欣慰地看到「當時神頭附近日寇死屍滿溝滿野滿屋,勝利品遍地皆是,紙張書畫隨風臨空飛舞,似為天女在散著花,慶祝我們的勝利一般。」但還是在第一時間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在日後的作戰中取得更輝煌的戰績。

因為火力不足,設伏圍殲鬼子的時候,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逃掉,他們坐著汽車亡命奔逃,僅靠兩條腿還真攆不上,所以在打掃戰場時,往往會發現繳槍數量較少——四個鬼子的屍體旁,才有一支步槍——其他的都被鬼子逃兵拉走或在戰鬥中炸毀不能用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