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的殘忍:殺害12位公子,10位公主,殘暴程度無人能比!

文史重讀 發佈 2024-05-07T12:18:27.828280+00:00

這麼一來,宗室振恐,人人自危,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胡亥和趙高這是在全方位地剷除異己了,他們要的只是最大限度地消除隱患,根本不問青紅皂白、是非曲直。

大家好,我是讀者。關注我,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歷史世界。

上一講談到,秦朝從中央地方,迅速興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換血。迫害對象主要有兩類人:一是先帝舊臣,二是宗室子弟。迫害手段已經到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地步,公子將閭兄弟三人就是這麼死的,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

宗室振恐

這麼一來,宗室振恐,人人自危,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胡亥和趙高這是在全方位地剷除異己了,他們要的只是最大限度地消除隱患,根本不問青紅皂白、是非曲直。那麼為今之計,怎麼做才能自保呢?

我們最容易想到的辦法,就是趕緊卑躬屈膝向新勢力表忠心。但這個辦法,最多只對大臣奏效,卻並不適用於諸公子。因為立場可以改變,可以見風使舵,但血統沒法改,而越是血濃於水的關係,就越是皇位的潛在威脅。並且,這種威脅永遠都不會消失。

那麼作為宗室子弟,或許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逃亡。

早在春秋時代,宗室子弟一旦在政治鬥爭當中落敗,出國逃亡基本算是不二之選,勝利者通常來說,非但不會追殺,反而會保障逃亡者的後人可以繼承逃亡者的爵位、領地和財產。當時的天下諸侯林立,彼此之間或多或少都會沾親帶故,逃亡者並不難得到收留,甚至還能保持相當不錯的生活水準。

而在幾百年的眾暴寡、強凌弱之後,到了戰國時代,諸侯數量銳減,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的主要只有7個,統稱「戰國七雄」。國際關係日趨緊張,不但導致關卡重重,政治鬥爭的手段也變得空前血腥了,逃亡難度因此大增。但無論如何,只要逃出國境,總有機會得到外國政府的庇護,甚至還可以捲土重來,帶著外國軍隊反撲母國。

逃亡外國有一個經典模式,那就是投奔母親的娘家。當時各國聯姻,出嫁公主的背後有娘家做靠山。然而隨著「秦王掃六合」,這一切都變成了歷史。秦朝版圖之大,無遠弗屆。皇帝的後宮上到皇后,下到妃嬪,誰的娘家都沒有一戰之力了,不然胡亥和趙高誅除宗室也不可能這麼輕鬆。

於是,公子們真要選擇逃亡的話,就只剩下兩條路可選:要麼北上,越過長城投奔匈奴,要麼南下,翻過五嶺藏身於南方瘴療之地。後來的漢朝逃亡者確實是這樣選的,說逃亡要麼「北走胡」,要麼「南走越」。

這兩條路都不容易,而即便逃亡成功,身嬌肉貴的宗室子弟,能不能適應近乎蠻荒的環境,這也在未知之數。似乎最理想的逃亡方式是逃出咸陽,在秦朝的版圖之內隱姓埋名。以秦政府的偵緝手段,當年秦始皇好幾次大張旗鼓地緝拿刺客,竟然連一次都沒有成功結案,所以逃犯真的有很大概率可以矇混過關。

公子高殉葬

但難題在干,宗室子弟早已經到了拖家帶口的年紀,孤身一人也許逃得掉,但老婆孩子總不能扔下不管。怎麼辦?胡亥的另一個哥哥公子高想到了辦法,上書給胡亥說:「先帝健在的時候可疼我了,我入宮就賜給我飲食,我出宮就安排車子送我,內府的衣服和宮中的寶馬都會賞賜給我,先帝對我這麼好,他老人家駕崩的時候我應該殉葬才對。但我沒能做到啊。作為人子,這是不孝;作為人臣,這是不忠。我這種不忠不孝之人不配活在世上。現在我請求為先帝殉葬,希望陛下可以哀憐我的心情,准許我的請求,把我葬在驪山腳下。」

胡亥看到公子高上書,特別開心,馬上去跟趙高分享。君臣二人覺得自己發動的這場行動特別成功,看看這雷霆手段之下,打擊對象都被逼到主動求死的地步了,哪可能還有餘裕去密謀叛亂呢?

就這樣,胡亥不但批准了公子高的請求,還賞賜給他十萬錢。公子高在乎的當然不是這點安葬費,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犧牲保全住全家老小。

1976年,驪山腳下,今天叫作上焦村的地方,秦始皇陵旁邊,考古隊發現了17座秦代墓葬,隨即發掘了其中8座,除了一座墓室內並無屍骨,棺裡邊盛殮的只是一柄青銅短劍之外,其中7座墓室內部各有一具成年人的屍骨,總計男性5人,女性2人,年紀都在二三十歲,有被大卸八塊的,也有頭身分離的,還有既大卸八塊又頭身分離,頭骨上還嵌著一枚銅製箭鏇的,顯然都沒得到好死。只有一座女性屍骨骨骼完整,但上下顎骨左右相錯,推測是被絞死的。

這些死者的身份,據常年從事秦始皇陵和兵馬俑發掘工作的袁仲一先生推斷,正是被胡亥和趙高處死的諸公子和公主們。他們雖然被胡亂扣上罪名,被殘酷手段處死,但畢竟是秦始皇的親生骨肉,胡亥到底給了他們一定程度的喪葬規格,包括由少府—大約相當於皇家內務部——出品的皇室專用器物,讓他們得以陪葬秦始皇陵。

這些陪葬墓中,有一座規模最大,也最靠近秦始皇陵的封土,裡邊埋葬的很可能就是公子高了。以公子高的「識時務」,胡亥有理由單獨提升一下他的喪葬規格。李開元先生還有一個推測,認為那個空無人骨,棺裡邊只有一柄青銅短劍的墓穴,應該就是公子扶蘇的衣冠冢。

就這樣,在一連串的雷霆手段之下,胡亥的兄弟姐妹轉眼間就被剪除殆盡,簡直就是一樁滅門慘案,仇人之間都未必下得去這樣的狠手。清朝學者李鎧感嘆這段歷史,說秦朝以前,夏商周三代那麼久的歷史當中,即便發生了改朝換代的大事件,前朝帝王的子孫依然可以享受封君待遇,那麼相形之下,胡亥做的這些事就太驚人了。秦朝的那些公子們也沒聽說有誰失德,扶蘇甚至很有賢名,怎麼就被殺得這麼幹乾淨淨呢?大概這就是秦國虎狼之邦累世殺人的報應吧。李鎧最後的總結是:「天道好還,可畏哉!」

再建阿房宮

這種人倫慘劇,原因到底該不該歸於所謂「天道好還」,這且見仁見智,我們但看胡亥登基短短几個月裡就搞出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大事件,按說其他事務都會暫緩。但並沒有,阿房宮的興建竟然被重新提上了日程。理由要到《史記》裡找,胡亥是這麼說的:「先帝當初因為咸陽宮室規模太小,所以興建阿房宮。

工程還沒結束,先帝就駕崩了。這樣一來,為了安葬先帝,人力物力都抽調去了驪山皇陵,阿房宮的工程就這麼被擱置下來了。現在驪山皇陵的工程已經結束了,如果不去建造阿房宮,豈不等於告知天下人先帝做錯了事嗎?」

這番話倒也不算強詞奪理,畢竟胡亥為了凸顯自己的繼位合法性,凡是秦始皇的未竟事業,他都有必要積極推進。但問題是,時機實在太不合適。這正是天下擾攘的時候,想辦法安定人心才是當務之急,至少也要等到大換血結束,官僚隊伍重新磨合好了,再搞大動作也不遲。但胡亥不僅迅速重啟了阿房宮這個超級工程,還變本加厲,徵調5萬名「材士」戍衛咸陽,開展軍事操練。

所謂材士,簡單講就是精銳士兵。

咸陽一帶忽然湧入了這麼多人,還有相應數量的狗馬禽獸,人吃馬餵之下,眼看著就要面臨糧草供應不足的問題。

發現問題之後,解決問題貌似不難,從天下郡縣轉運糧草也就是了。這樣的做法雖然耗損民力,糧草損耗也大,但總還算個正常辦法。但胡亥竟然下達了兩項極其嚴苛的指令:一是讓負責運糧的人自備糧草以解決運糧路上的人吃馬喂,朝廷不管飯,二是禁止咸陽300里內的百姓去吃運來的糧食。也就是說,從全國各地徵調來的糧草,專糧專用,僅用於供應咸陽駐軍和阿房宮的勞動力。

這種搞法,特別讓人離心離德,不要說原來的六國百姓會不滿,就連關中本土的秦人也會不滿。王應麟有一句很有力量的評語,大意是說:這相當於擺明了把全國百姓當成皇帝自家的私產,生怕不能從老百姓身上榨乾最後一滴油水。

另外,明朝學者陳絳還提出過一個觀點,認為秦朝滅亡雖然是由很多原因合力促成的,但重啟阿房宮工程這件事是把秦朝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以古鑒今,再看宋朝新舊黨爭中的的那些小人,打著復興先帝未竟事業的旗號,和胡亥的話術並無二致。聽起來冠冕堂皇,效果卻一塌糊塗。

秦朝本來底子就薄,哪禁得住接二連三這麼折騰呢。陳勝、吳廣掀起的大澤鄉起義馬上就要爆發了,我們下一講再談。

上期回顧:秦二世胡亥和趙高到底有多狠?大換血,興大獄,謀害親兄弟!

歡迎關注,點讚,評論,轉發!下期再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