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之戰:大唐「西北軍」對決「東北軍」,陌刀隊一戰封神

莽子說 發佈 2024-05-07T15:15:24.438499+00:00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大唐帝國東北戰區最高司令長官、大唐的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唐玄宗李隆基的愛將安祿山在自己的根據地范陽(今北京)以「清君側、誅奸臣」(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由,統率轄區內的15萬大唐「東北軍」起兵叛唐。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大唐帝國東北戰區最高司令長官、大唐的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唐玄宗李隆基的愛將安祿山在自己的根據地范陽(今北京)以「清君側、誅奸臣」(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由,統率轄區內的15萬大唐「東北軍」起兵叛唐。由於大唐的國防政策是「守外虛內」,即重兵都布置在邊境,內地和京城長安的兵力單薄且都不是精銳之士。

當時唐軍主力野戰軍總兵力有49萬,依次分布在北方邊境九個軍鎮和南方的嶺南,唐玄宗晚年的怠政行為,導致邊境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多,儼然如獨立王國,特別是李林甫死後(此人雖然奸詐,但政治手腕極強,在他擔任大唐宰相的20年時間裡,各地節度使服服帖帖),大唐中央對地方軍鎮的控制力更加孱弱。所以才導致安祿山一人獨掌三鎮兵權,大唐三分之一的軍力在手的局面。

安祿山造反後,真可謂勢如破竹,叛軍接連攻克大唐的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出逃蜀地,途中還爆發了馬嵬驛之變。眼看李隆基一系列的「騷操作」將大唐拖入萬劫不復之地,太子李亨決定不陪李隆基「玩了」,他要搞單飛。李亨帶著親信在馬嵬驛與李隆基分手別過,獨自前往大唐西北戰區中的朔方軍鎮招撫朔方軍平叛,最終乾脆在朔方軍的治所靈武(今寧夏靈武市區)稱帝,改年號至德,是為唐肅宗,並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亨成為大唐新的主人。

李亨稱帝後,任命郭子儀、李光弼為新的唐軍平叛主將,並抽調河西、隴右、朔方、安西四鎮的唐軍精銳赴內地平叛,因以上四鎮都在大唐的西北戰區,俗稱大唐的「西北軍」。此外,李亨還從盟友回紇處借的4000精騎協助唐軍作戰,如此一來李亨的實力大大增強。與此同時,叛軍內部則發生了政變,安祿山被其義子安慶緒刺殺,安慶緒大量清洗安祿山的舊部,使得叛軍內部人心惶惶,李亨發現反攻的時候到了。當時李亨的頭號謀士李泌建議讓唐軍直襲叛軍老巢范陽,斷其歸路,繼而全殲叛軍,如果當時李亨採納了這個建議,可能歷史將會改寫,安史之亂也許1年多時間就結束了。李亨果然沒有接受李泌的建議,他決定先收復長安,再做其他打算。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李亨任命自己的接班人廣平王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統率15萬「西北軍」和4000回紇騎兵,開啟收復長安的軍事行動,唐軍很快推進到長安城西香積寺北、灃水以東地區。當時占據長安的是叛軍安守忠、李歸仁、張通儒、田干真四大悍將所部的10萬人馬,也是大唐原先的「東北軍」精銳。聽聞唐軍來襲,叛軍火速布置,並在香積寺附近布陣,與唐軍對陣,狹小的香積寺集中了當時中國大地上最精銳的25萬人,也是大唐「西北軍」與「東北軍」的一場決戰,戰鬥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歷史的進程。

九月二十七日,香積寺之戰正式打響,雙方主將皆是當世名將,誰也玩不了花花腸子,拼的就是士兵的勇氣和實力,李俶以李嗣業的陌刀隊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形成「品字形」陣勢,相互支撐配合。當天叛軍李歸仁首先向唐軍進攻,結果被唐軍密集的弓箭射殺大半,繼而唐軍反攻,直逼叛軍大陣,結果也被叛軍的弓箭大量殺傷。唐軍進攻部隊逐漸不支,叛軍又趁勢反攻唐軍,值此關鍵時刻,唐軍前軍主將李嗣業對著慌亂的唐軍高喊:「今日不以身餌敵,軍無遺矣」。喊完後更是直接脫去戰袍,坦胸露懷,手持陌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手刃數名叛軍。在李嗣業的鼓舞下唐軍迅速穩住了陣腳。

與此同時,李嗣業親率5000名陌刀兵從正面再次攻打叛軍主陣,5000名陌刀兵組成的陌刀陣,「如牆而進」,在陌刀的砍殺下,叛軍中傳來了慘烈的哭喊聲,史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李嗣業成功突入叛軍主陣,叛軍陣型大亂,郭子儀、王思禮以及回紇騎兵也趁機殺入叛軍主陣,大破叛軍,斬殺叛軍6萬餘人,叛軍主力遭到重創,連夜逃出長安。九月二十八日,唐軍收復淪陷1年之久的長安城,不久後唐軍又收復洛陽,形勢朝著對大唐有利的方向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