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拒絕入朝,不是因為病!彭德懷:大不了解放戰爭晚幾年勝利!

庚午在申州 發佈 2024-05-07T18:21:46.272867+00:00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沒過多久,北韓軍隊就將南韓打的節節敗退。然而,南韓李承晚背後的靠山是美國,當他們被驅趕到半島最南端的釜山海域時,美國出手了。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沒過多久,北韓軍隊就將南韓打的節節敗退。

然而,南韓李承晚背後的靠山是美國,當他們被驅趕到半島最南端的釜山海域時,美國出手了。

1950年9月,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組建所謂以美國為首「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介入朝鮮內戰。

原本形勢大好的北韓,很快急轉直下,戰爭迎來反轉。

在「聯合國軍」的機械化部隊打擊下,北韓軍隊可以說毫無還手之力,聯合國軍很快越過三八線,打到平壤。

隨著韓戰的局勢變化,1950年9月底,毫無顧忌的美軍居然將戰火從朝鮮燒到我國東北的鴨綠江邊境。

一、韓戰始爆發,是否出兵難抉擇

美軍的飛機不僅在我國的安東、輯安等邊境城市肆意轟炸,還騷擾沿海的青島、煙臺等地。炸死炸傷大量平民,炸毀許多重要建築,嚴重威脅到中國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與此同時,美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撓我軍解放台灣,明目張胆地干預中國內政。

東北作為新興共和國的「長子」,不僅是對接蘇聯的窗口,更是中國重工業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中之重。

美軍的這一番作為,無疑對東北產生了直接危險,也對我國未來發展大計造成隱患。

在這種背景下,是否出兵朝鮮,成為國家的首要決策。

早在1950年1月,毛主席出訪莫斯科期間,金日成在攻打南韓之前,請求中國出兵。

史達林也曾就朝鮮問題希望中國出兵,支持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北韓。

但當時的毛主席婉拒了史達林,他表示:

「中國內部還沒有安定,一切等到中國解決台灣問題,和國內殘餘反動勢力之後再說。」

此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百年來的戰爭和苦難,使得這個文明古國滿目瘡痍,社會財富更是被列強和國民黨搜刮一空。

讓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再次捲入與外國戰爭的泥潭,毛主席等領導人自然不會同意。

誰知美國的進攻咄咄逼人,假如他們解決了韓戰,是否會舉兵跨過鴨綠江進攻中國,這是一個未知數!

中國必須要有所應對。

對此,黨中央立即召開會議,就朝鮮問題商議是否出兵!

在這次會議上,有相當一部分參會人員投了反對票

「為拯救一個幾百萬人的朝鮮,而打爛一個五億人口的中國是划不來的。」

包括林彪等人都持有這種觀點。

在他們看來,中國只是一個工業化沒有完成的農業國,建國才幾個月,經濟民生凋敝,還沒有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

而美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不僅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支持龐大的陸海空軍,更重要的是,美國擁有原子彈這一大殺器,誰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會在戰爭中使用原子彈。

現在的中國沒有實力對抗美國,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實在不應該為了幫助朝鮮而拖垮新中國。

而且,韓戰是蘇聯和美國冷戰的產物。

雙方就朝鮮展開博弈,美國帶著「聯合國軍」親自下場,但蘇聯不出兵,反倒希望中國出面與美國對抗,對林彪等人來說,自然不甘心作為棋子白白犧牲。

但有一個問題,是在場反對者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美軍會不會越過鴨綠江?

毛主席一語中的點出問題所在,平靜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的眾人。

自從美軍介入韓戰後,先有第七艦隊駐紮台灣海峽,後有蔣介石積極參與的願望。

蔣介石集團是否會利用此次戰爭,達到多點進攻大陸的目的?

面對主席這一反問,眾人沉吟,實在不好輕下結論,畢竟誰也不敢打包票,美國人不會打過來。

想當初,日本於1910年占領朝鮮後,就開始覬覦我國東北地區,這個前車之鑑眾人都還歷歷在目。

但反對者也認為

「如果美國想打中國,就不會任由蔣介石敗走台灣,更別說現在新中國成立了,美國出手只會付出更大代價!」

雖然是否出兵還未商討出來,不過出于謹慎,大會決定屯兵於朝鮮北部邊界,再根據形勢變化,來決定是否出兵,如果能不打就不打。

雖然有了初步布局,可反對派和贊成派始終意見焦灼,難以達成共識,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面臨艱難的抉擇。

二、拍板決定入朝鮮,林彪託病拒掛帥

在關於是否出兵朝鮮,反對派和贊成派雙方爭論不休,但最終毛主席拍板下了結論,那就是:打!

在主席看來,反對派雖然說的在理,但假如美軍扶持李承晚統一半島,到時美國的大炮就會架在鴨綠江邊,對我國東北虎視眈眈。

而在南方,美軍第七艦隊駐紮台灣海峽,以當時我國嚴重落後的海空軍,根本無法拒敵於國土之外。

再加上新中國成立沒多久,國內反動勢力沒有被完全清除,蔣介石集團始終賊心不死。

真要到了那種局面,美軍與蔣介石聯手,新生的共和國必將處於極為被動的狀態。

所以這場戰爭必須得打,也必須打出威風來,將威脅拒於國門之外,讓國外勢力不敢再將中國輕易地拉進戰場當中。

在拍板決定之前,毛主席已經做出了兩手最壞的準備。

一是朝鮮的境外戰爭轉移到國內,變為國土入侵保衛戰的準備;

二是防禦美國原子彈的準備,儘管在蘇聯威懾下,美國不敢輕易使用原子彈,但中國必須做好相應的戰爭應對。

戰略已經定下,接著就該確定領兵出戰的統帥了。

當時,包括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林彪是最適合的人選。

一方面,林彪軍事才能出眾,在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三。

抗戰時期,他主持了平型關伏擊戰,消滅大量日軍精銳,打敗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在解放戰爭時期,林彪在遼瀋、平津等重要戰役中,戰績輝煌。

另一方面,這次出兵朝鮮的軍隊主要從東北調遣,其主力就是解放軍的第四野戰軍,又叫東北野戰軍。

林彪是四野的司令員,這支部隊幾乎由他一手組建,他指揮起來也最得心應手。

而且在東北練過兵的林彪和北韓官兵十分熟悉,他還有指揮5萬朝鮮族官兵作戰的經歷。

除此之外,林彪在寒冷地區作戰的經驗十分豐富。

此次出兵朝鮮已經是10月份,將士們必然會遭遇嚴寒天氣,在這種情況下,林彪有應對經驗。

經過深思熟慮,毛主席覺得派林彪出兵最為合適,誰知就在這個時候,林彪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領兵出戰。

由於往年艱苦的戰爭環境,開國將帥們大多都身負傷痛,林彪也不例外。

他這一掉鏈子,平白讓抗美援朝增加了難度,毛主席不免有些生氣

「這個林小二,怕風怕光又怕聲的,什麼都怕還怎麼帶兵打仗?也罷,我們不要勉強他,另選他人就是了。」

對於林彪的病情,毛主席是清楚的,1938年林彪被國民黨士兵誤傷,子彈傷到他的脊椎骨和肺部,當時林彪被送往蘇聯治療,治了三年,1942年以後才回來,可這病傷到根基。

林彪在蘇聯也沒有徹底治好,讓他落下失眠和頭痛的毛病,另外還有怕冷、怕水、怕風等後遺症。

在點將出兵朝鮮之前,毛主席也曾考慮到這個問題,專門向軍醫傅連暲將軍問過林彪的病情,傅連暲告訴毛主席:

「林彪的病問題不大,能上戰場。」

毛主席這才放心下來,點將讓林彪掛帥出征。

可林彪抗拒入朝,反倒讓毛主席犯了難。

三、拒不入朝非因病,關鍵還靠彭元帥

林彪為何抗拒入朝,除了身體原因,歸根結底還是一種「恐美」的情緒在作怪。

他怕解放軍打不過美國的先進裝備,早在1938年去蘇聯養病時,他就接觸到了與美軍一樣機械化的蘇聯部隊,深知其厲害。

而林彪又分外看中勝敗得失,作為常勝將軍,他卻很怕自己打敗仗。

和林彪一樣,擁有「恐美」心態的人不在少數,拒絕出兵朝鮮的反對派,多是這種心理。

在他們看來,美國的航母、坦克、飛機等現代化武器,當時的中國難以招架,更別說原子彈了,對於無核國家來說,「核訛詐」有著相當大的市場。

林彪對於入朝作戰相當不看好,我軍打國民黨軍隊有把握,但跟美軍作戰,他真的沒把握。

在某次會議上時,他就曾說道:

「美軍光是一個步兵軍團,就能配備一千五百門現代化火炮,我們一個軍,僅僅只有36門從國民黨手裡繳獲的二手炮!而且朝鮮的地形對擁有大批軍艦的美軍更有利。」

這種懸殊的裝備差距,出兵不就跟送死無疑嘛!

林彪對韓戰消極的表態,讓聶榮臻十分疑惑:

「我們在一起共事多年,還沒見過他怕死到這個程度。」

慧眼如炬的毛主席一眼看穿了林彪等人的「恐美」心態,對此,主席沒有再說什麼,他讓林彪好好修養,然後開始琢磨適合的出兵人選。

此刻新中國才剛成立,正是百廢待興之時,許多將領也在各個崗位上擔任重要位置,不好挪動。

儘管如此,毛主席還是確立了新的掛帥人選——粟裕

粟裕後來授銜時,被評為十大將之首,雖然不是元帥,但並非是其能力不夠,相反,其軍事能力堪稱我軍之最。

以粟裕的戰功評上元帥綽綽有餘,只不過是他連續三次推辭了元帥軍銜才作罷。

在抗日戰爭時期,粟裕常常以少打多,創下七戰七捷的戰績。

解放戰爭時,他在淮海戰役中,以60萬對80萬的人數劣勢,一戰殲滅敵人50餘萬,創下殲敵數量最多的紀錄,這場戰役可謂是經典,堪稱世界戰爭史的奇蹟。

在林彪託病推辭之後,主席召粟裕入京商量抗美援朝的相關事宜,但粟裕也在此時給毛主席回信,說自己勝任不了赴朝軍隊的統帥。

粟裕的原因也是身體問題。

和林彪一樣,底層士兵出身的粟裕,在多年戎馬生涯中,身體多次遭受重創。

其中傷害最嚴重的是在江西水南之戰時,導致他頭部受傷,這次傷痛讓他頭疼了幾十年,直到1984年去世後,家人才從他的骨灰中發現3塊彈片。

多年的戰爭操勞,使粟裕各種疾病纏身,連正常生活都很困難。見他這種情況,毛主席只好囑咐他好好休養。

經過一番權衡後,毛主席再次確定人選——彭德懷

彭德懷是被周總理派去的飛機接到北京的。

與之前反對派和贊同派爭吵不休的局面不同,到場的彭德懷開宗明義,明確支持主席出兵朝鮮。

在會議上,彭德懷的聲音顯得很洪亮:

「美國既然把戰火燒到了家門口,那咱們必然不能坐視不管的,歷史上唇亡齒寒的教訓大家都知道。

日本人就是以朝鮮為跳板侵略東北,美國占領了朝鮮,必然直接威脅東北,我們不能重蹈歷史的覆轍。

美國人再強大,我們也要對自己有信心。」

對於會議上林彪等人提出戰爭會影響國家休養生息,以及陳兵邊境的舉措,彭德懷堅決不贊同,他說:

「老虎的本性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只看他的腸胃,一味忍讓是不行的,只會讓他越猖狂,這一仗必須要打,還要狠狠的打。

有人擔心打這場仗,會影響我們搞建設,如果不打,哪怕建設好了,也會被打個稀巴爛,晚打不如早打,打好了我們再搞建設,大不了就是解放戰爭晚幾年勝利。」

毛主席聽完彭德懷的一番話,帶頭給他鼓掌,對於林彪等人提及美國的現代化武器,毛主席說:

「它有它的原子彈,我有我的手榴彈,我相信我的手榴彈會戰勝它的原子彈,它無非是個紙老虎。」

經過會議的充分交流,大家統一思想,確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方針。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下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派彭德懷率領志願軍出兵朝鮮參戰。

臨行前,主席囑咐彭德懷,入朝第一仗就是打恐美病!

既是打給自己人看,也是打給美國人看。

10月19日,彭德懷帶著雄赳赳氣昂昂的志願軍戰士們,踏上了朝鮮戰場。

不負所托,志願軍入朝第一仗,就對美軍的第一騎兵師發動正面突襲,差點將其圍殲。

在以後的五次戰役中,彭德懷更是先後擊敗麥克阿瑟、李奇微等美國名將。

1951年7月,彭德懷率領志願軍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以南。

在此後的兩年裡,雙方邊打邊談,最終迫使得美國簽訂停戰協定,贏得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後記

彭德懷與志願軍戰士們在前線不斷取得勝利,而託病拒絕入朝的林彪,則以身體為由,向中央提出去蘇聯治病的請求。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儀式上,被列為十大元帥之三的林彪,仍以養病為由,沒有出席授銜儀式。

其後,林彪雖然肩負重任,但基本沒有參加工作,當他再次出現時,又是另一幅面貌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