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洞庭湖等湖泊對長江徑流的調節作用

水電站910 發佈 2024-05-07T23:28:37.217272+00:00

湖泊能調節徑流,特別是大型吞吐湖泊,削減入湖河流洪峰流量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入湖洪峰流量經湖泊調蓄後,再緩緩泄出,這樣出湖河流的峰量就大為減小,年內水量的變化也較為平緩。

湖泊能調節徑流,特別是大型吞吐湖泊,削減入湖河流洪峰流量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入湖洪峰流量經湖泊調蓄後,再緩緩泄出,這樣出湖河流的峰量就大為減小,年內水量的變化也較為平緩。

鄱陽湖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及修水等主要河流的來水,經湖泊調蓄後,以北面經湖口排入長江,經過調蓄後,出湖河流的峰量要比入湖河流的小,正常情況下,削減洪峰水量為15一30%,洪峰出現的時間要遲3一5天。

一般情況下,江湖洪峰出現的時間彼此錯開,不會增加長江防洪的負擔,相反對長江水量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1954年是我國長江流域近百年來發生的一次較大的洪水,該年6月17日由贛、撫、信、饒、修等五條主要河流的來水量達48580m³/s,經過鄱陽湖調蓄後,於6月20日由湖口泄入長江,最大泄水量僅22400m³/s,湖區圩堤潰決,沿湖大部被淹,削減洪峰水量竟高達53.5%,為26,000m³/s,洪峰出現的時間向後推遲了三天。

洞庭湖北面有松滋、太平、藕池等口接納長江之水,南面還承受湘、資、沅、澧四水的來水,南、北來水經湖泊調蓄後,由位於湖的東北方向的城陵磯注入長江,1954年7月30日入湖最大來水量為69000m³/s,到8月3日出湖最大泄水量方為41600m³/s,洪峰削減量達27400m³/s,洪峰出現的時間向後推遲了三天。

地處淮河下游的洪澤湖,1954年在抗禦准河特大洪水時,也發揮了巨大的調蓄作用,該年汛期湖泊最大貯水量高達87.5億m3,高於平時貯量的3.6倍,削減洪峰流量達4400m³/s。


湖泊由於具有較大的調蓄水量的功能,所以洪水經過湖泊調蓄後,既減輕了湖泊下游廣大地區的防洪壓力,也為下游地區抗洪搶險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長江中、下遊河湖相通,湖泊對江河水量的調蓄作用顯著。這一地區的湖泊大多較淺,貯水能力不如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一些湖泊:

其中鄱陽湖面積3950km³,湖水儲量259億m³;洞庭湖面積2740km³,湖水儲量178億m³;太湖面積2338km³,湖水儲量44.4億m³;巢湖面積753km³,湖水儲量18億m³;洪湖面積402km³,湖水儲量7.5億m³。

但由於湖泊眾多,星羅棋布於長江中、下游的兩岸,對江河水量的調節確實比較顯著。


湖泊在洪水期所蓄積的水量,除可維持湖泊一定的水面,以發展航運、水產、漕溉、供水和旅遊等湖泊各項興利事業,湖泊蓄積的水量還通過出口緩緩泄出,以補充下遊河川水量的不足,因此,有湖泊調節的河川徑流量,比沒有湖泊調節的河川徑流量在年內的變化上要小。

上圖是經過雲南洱海調節的示意圖,其出湖流量過程線要比入湖流量過程線的變化平緩的多:出湖的洪峰流量小了,而枯水季節的出湖流量反而有所增加,這一變化無疑對下游地區用水是有利的。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