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勞倫斯河——世界上水位最穩定的大河

水電站910 發佈 2024-05-07T23:38:47.961421+00:00

聖勞倫斯河是北美洲東部的國際河流,五大湖出水道,由古代冰川侵蝕河道入海而形成。聖勞倫斯河在加拿大東南部,源出安大略湖東北端,自西南流向東北,注入大西洋聖勞倫斯灣,全長1287km,流域面積約30萬k㎡。

聖勞倫斯河是北美洲東部的國際河流,五大湖出水道,由古代冰川侵蝕河道入海而形成。

在加拿大東南部,源出安大略湖東北端,自西南流向東北,注入大西洋聖勞倫斯灣,全長1287km,流域面積約30萬k㎡。

五大湖——聖勞倫斯水系以在德盧斯附近注入蘇必利爾湖的聖路易斯河為源頭,全長3057km,流域面積102.6萬k㎡。

勞倫斯河沿加拿大地盾與阿巴拉契亞高地之間的構造低地發育。從安大略湖口至蒙特婁為上游,長約300km;蒙特婁至魁北克為中游,長256km;魁北克以下為下游,長700km。

聖勞倫斯河上游前2/3河段構成加、美兩國邊界,河床基岩突露為許多小島,在湖口以下64km內計有1700多個,為著名的聖勞倫斯千島河段,河面海拔從湖口處的75降至蒙特婁附近7m,落差達68m,多淺灘,水流湍急,水力資源非常豐富。

上游在蒙特婁的西北岸接納最大支流一渥太華河,中流河寬與上游大致相同,水深增加,落差減小,約6m,流速減緩,水流平穩,河中多島。

該段在1642年和1869年均因冰凌堵塞而發生水災,支流有南岸注入的黎塞留河等,局部河段加寬形成聖彼得湖。

下游接納薩格奈河等支流,河面展寬,河床陡降,水深增至10一30m,流速更緩,因河口沉降,形成寬達145km的三角灣。

雨雪補給型,水量相當豐富,河口年平均流量10054m³/s,因五大湖水體調節和降水季節分配均勻,成為世界上水位最穩定的河流之一。

枯水期(秋季)流量占洪水期(春季)流量的70%左右。每年12月到次年4月河流封凍。

聖勞倫斯河含沙量較小,河中多鱘魚、鱸魚、鱒魚、青魚、沙鑽魚等魚類資源。

早期沿河居住著以狩獵農耕為主的阿爾袞琴和易洛魁兩族印第安人。1535年法國探險家最先率船隊溯河而上,此後一直是大西洋岸進入加拿大內地探險、開發和移民定居的天然走廊。

17世紀末以來航道條件逐步改善,至1900年在水淺流急的上遊河段共建有6條運河和2座船閘,但僅能通過吃水4.3m的船隻,其容量仍不適應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

美加兩國在二次大戰後共同投資,整治和擴建了安大略湖至蒙特婁的聖勞倫斯航道。工程於1951年開始,1959年竣工。

通過修築3條運河和7座船閘,繞過國際急流、拉欣急流,調節河面落差,開闢了一條可供吃水8.2m船隻出入的深水航道,海輪可深入加拿大內地和美國中西部各港口。

同時在康沃爾、博阿努瓦等地興建大型水電站,總發電能力350多萬千瓦。

深水航道的開闢,為五大湖一聖勞倫斯河各地區工農業及城市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貨運動脈,密切了大湖與大西洋的聯繫。

貨運以穀物、礦石等初級產品為大宗,其中蘇必利爾湖以西地區出口的小麥,從拉布拉多地區輸往五大湖沿岸各大鋼鐵廠的鐵礦石,均經此航道,兩者合計約占總貨運量的一半。

雖有冰封停航期長、船閘多、航速慢、航道容量不大等弱點,但仍是一條極為重要的連接美加兩國的國際航道。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