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撤僑12周年,親歷者:中國護照就是回家的船票

直新聞 發佈 2024-05-08T01:13:28.311971+00:00

2011年1月,利比亞內戰爆發,當地安全形勢急轉直下,戰火很快蔓延至利比亞全境。利比亞的社會秩序完全失控,暴徒和難民混雜,身在利比亞的中資企業遭遇當地持槍暴徒的襲擊,人員受傷,而分散在利比亞各地的中國人,安全情況更加危急。

今年是利比亞撤僑12周年。


2011年1月,利比亞內戰爆發,當地安全形勢急轉直下,戰火很快蔓延至利比亞全境。2月,北約的飛機開始出現在利比亞上空,對卡扎菲軍隊進行轟炸。利比亞的社會秩序完全失控,暴徒和難民混雜,身在利比亞的中資企業遭遇當地持槍暴徒的襲擊,人員受傷,而分散在利比亞各地的中國人,安全情況更加危急。


被反政府組織人員洗劫後的宿舍(由當時在利比亞中資企業工作的倪修龍拍攝)


2011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指示,外交部必須全力營救在利比亞的中國同胞,務必讓數萬中國同胞安全回家,中國外交史上最大的撤僑行動由此展開。利比亞撤僑行動中,中國政府共動用91架次中國民航包機,35架次外航包機,12架次軍機,租用外國郵輪11艘,國有商船5艘,軍艦1艘,歷時12天,成功撤離中國駐利比亞人員35860人,還幫助12個國家撤出了2100名外籍公民。


十二年後的今天,撤僑親歷者回憶當年的情境,依然歷歷在目,中國工人在班加西的槍聲里挖出繞著工地的大壕溝,眼睜睜看著當地暴徒縱火焚燒倉庫,守著海事衛星電話焦急地等待著來自祖國的聲音,看到徐州艦那一刻的熱淚盈眶,丟失護照的人,只要唱一首《義勇軍進行曲》就能登船離境!


倪修龍和同事們的護照和臨時船票


利比亞撤僑的親歷者說,在那以後,無論因為工作原因被派往哪個國家,都會帶一面五星紅旗,國旗和國歌是力量來源,也是精神歸宿。從利比亞班加西到希臘克里特島,再到北京,撤僑路上的千難萬險沉澱為萬千中國人心中對祖國的愛。


事實上,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正是撤僑行動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當年參與利比亞撤僑工作的外交官朱煦振指出,中國的中東政策很得人心,當時無論是利比亞政府軍還是反對派,都對中國人比較友善,這是戰火中撤僑的重要保障。希臘方面在關鍵時刻給予的種種便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2008年希臘遭遇金融危機時,中方承諾購買希臘國債、為其航運業提供貸款。中央軍委特別批准我軍四架伊爾-76運輸機前往塞卜哈,這是解放軍軍機首次赴海外接運受困同胞,這些伊爾-76運輸機一刻不停地往返於中國和利比亞之間,將滯留在塞卜哈的5650人全部成功接回祖國。


外交部也緊急動員起來,向沿途各國辦理軍機過境手續。2011年2月28日清晨,解放軍某師師長親自帶領四架伊爾-76運輸機從烏魯木齊機場起飛,經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阿曼、蘇丹、埃及等國飛向利比亞塞卜哈。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在第一時間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盡一切可能參與到利比亞撤僑行動。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解放軍海軍徐州艦,接到命令後向利比亞全速前進,爭取用最短時間趕到目的地。這是中國海軍艦艇歷史上首次在遠洋執行撤僑任務,意義十分重大。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國家調度國際以及國內資源通過海陸空並進完成了大撤離,展現出大國的實力與底氣,據悉,有的撤僑郵輪單日租金就達70萬歐元。


外交部的領事保護能力以及中國外交官的使命感是撤僑行動高效率、高水平完成的基礎。在戰亂地區交通斷絕,一次性撤離幾萬人的成敗關鍵在於,使用什麼樣的裝備或者工具運輸人員。經過外交部指揮人員分析,最可行的辦法是走海路。當時約60%的中國同胞集中在利比亞靠北海岸線一帶,從這裡集中出發能保證大部分同胞相對安全。外交部立刻調集船隻到利比亞,不僅聯繫了中遠集團和中海運集團調集了「新福州」號、「新秦皇島」號數艘巨輪,還從希臘、馬爾他租借船隻,一起駛向利比亞,接應中國同胞撤離。有1萬多名中國同胞就是通過這些巨輪撤離的。



中國同胞乘巨輪撤離利比亞 圖源:上觀新聞


與此同時,中國外交官正在逆風而行,從祖國奔赴戰火紛飛的利比亞,赴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工作組,護送同胞走陸路前往利比亞與突尼西亞邊界,一路穿越50多個檢查哨所,遭遇有政府軍、反對派甚至是當地民兵組織的。前往內陸城市塞卜哈的工作組,在機場6平方米的陋室中工作3個晝夜,協調28架次民用、軍用飛機起降。工作組成員每天在槍聲中工作,又在槍聲中入眠。參與當年撤僑工作的外交官朱煦振說他也害怕,但是換成任何一名中國外交官,也都一定會去,不管有多危險。


赴班加西工作組 圖源:上觀新聞


回家與團圓是中國人深入骨血的文化情結,因此撤僑也被賦予更具深層次、更具儀式感的意義——這不只是彰顯國家實力,不只是呈現外交能力,更是一種歷經千百年、已經融入血脈的民族責任感,雖千萬人吾往矣。


實際上,中國海外領事保護也在與時俱進。利比亞撤僑因其規模大、難度高是中國外交史上最大規模、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撤僑行動。而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深度參與全球化,中國公民在海外需要領事保護的事項也隨之增加,不僅包括自然災害或者戰亂時期的救助,也包括例如遭遇電信詐騙等新問題。近十年來,外交部共處理各類領事保護案件50多萬起,涉及中國公民數百萬人,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應急服務熱線12308接聽各類來電諮詢近270多萬通,已成為連接海外同胞和中國政府之間的一條全天候的親情熱線。在疫情期間,外交部積極協助和爭取為海外同胞接種新冠疫苗,惠及180國460萬同胞。而且通過臨時航班等方式分期、分批從近100個國家接回約15萬名接回確有困難、急需回國的海外同胞。


領事保護工作不僅需要一線人員的青春熱血,更多是要體制機制上進行建構與完善。中國外交部借鑑一些發達國家的工作經驗,自2017年起在一些駐外使領館建立了領事協助志願者制度,通過設立領事協助志願者,協助駐外使領館為有需要的海外同胞提供緊急協助和服務。目前,已有120多個駐外使領館建立了這項制度,領事協助志願者人數近千名,已成為協助使領館開展領保工作的得力助手。



作者丨段曉卿,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網、澎湃新聞、新京報、廣州日報、上觀新聞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