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設立的廣東陸路提督,其駐地狀況,以及負責哪些事務

烈日炎天 發佈 2024-05-08T03:46:28.385542+00:00

對歷史了解一些的人都知道,鴉片戰爭中有一位殺身成仁的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他是負責廣東沿海防務的軍事長官。

對歷史了解一些的人都知道,鴉片戰爭中有一位殺身成仁的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他是負責廣東沿海防務的軍事長官。而該省還有一位陸路提督,管理一省陸上綠營軍務,設立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年),與水師提督品級相同,也是從一品。

大清在1649年消滅了殘存於廣東的南明抗清勢力,正式對該省行使管轄權。因為廣東遠離清朝統治中心,朝廷唯恐此地出現地方割據勢力,於是不久後設立了廣東提督一職,為肅清叛亂、安定地方提供了有利的軍事支持。同時一定程度上分擔了地方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既要理政,還要管軍的壓力。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清廷利用督撫雖然節制提督,但是軍權卻又在提督手中的方式,分別對幾個封疆大吏進行牽制,以免某一方妄自尊大,設立提督成為清廷戍守地方的統治工具。

廣東省處於祖國南疆,地形險要,位置十分關鍵。又因為該省瀕臨南海,水脈交錯,海匪橫行,而廣東提督軍務繁忙,分身無暇。於是在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清廷分設綠營廣東水師提督一員,駐地順德。

沒過多久,因為沿海地區平定,廣東水師提督於康熙七年(1668年)裁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廣東成為大清對外貿易唯一口岸,至嘉慶年間,廣東沿海走私活動和海盜猖獗,於是在嘉慶十四年(1809年),重新設置綠營水師提督一職,駐地虎門。

同時廣東提督也改稱為陸路提督,駐地還是在惠州。其實剛設置廣東提督一職時,駐地在廣州,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命其遷往廣州府東南方的惠州。之所以徙惠州府,是因為這裡地貌多樣,丘陵地帶眾多,加上又臨海倚江,位置非常重要,明代抗倭時期惠州沿海地帶就建立了諸多軍事防禦設施。三藩叛亂爆發,海賊趁機騷擾,清軍平南大將軍以及提督等官員,都退至惠州,可見此地自古就為重要軍事屏障。

廣東省是清政府的稅賦重地,而西方殖民者至清朝中期侵擾逐步增多,因此即便是在太平年景,廣東駐軍也多於其他各省。比如山西、河南等省,駐防八旗兵每個省只有1000至2000餘人,綠營兵不過10000多人,而廣東省廣州將軍管轄的駐防八旗兵就有4000多人。

駐粵綠營兵更是多達68260人,包括廣東巡撫標營2000人,廣東水師提督標營6000人,其他部隊就由廣東陸路提督統帶,歸屬其節制的將領有7鎮總兵,以及副將13人,參將12人,另外還有提督親自率領的提督標營5000人。

廣東陸路提督下轄的其他部隊中,大部分駐高州、韶州、南雄、惠州等幾個戰略要地,還有各個州城府縣也駐有200至500人不等的綠營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