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流利英文與外國網友對話的10歲「淡定弟」火了,長大後想當翻譯官

紅星新聞 發佈 2024-05-08T03:52:53.017342+00:00

近日,一名10歲的中國小男孩與外國孩子用英語對話的視頻在網上火了,引來百萬網友圍觀。孩子全程使用流利英文,表情從容淡定,遇到對方挑釁仍舊波瀾不驚,從容應對,被網友稱為「淡定弟」,甚至有網友打趣說:頗有外交官的風範!

近日,一名10歲的中國小男孩與外國孩子用英語對話的視頻在網上火了,引來百萬網友圍觀。孩子全程使用流利英文,表情從容淡定,遇到對方挑釁仍舊波瀾不驚,從容應對,被網友稱為「淡定弟」,甚至有網友打趣說:頗有外交官的風範!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了「淡定弟」的父親,聽他講述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故事。

10歲男孩與外國網友交流

英文流利,全程淡定

視頻中的中國男孩和外國網友無障礙溝通,甚至在面對個別外國網友說出歧視性詞彙時,他不卑不亢地指出了對方的無禮,果斷而自信。最終,對面的外國孩子承認了錯誤,這位淡定的中國小男孩讓一眾網友點讚。

孩子的英語口語相當流利,但給網友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在整個對話過程中,他表情始終很淡定,反應很快,語氣沒有任何拖泥帶水,顯得堅定而自信。甚至在「懟」外國「熊孩子」的時候表情仍舊沒有太大起伏,於是網友紛紛親切地稱呼他為「淡定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了視頻發布者陳波,他是視頻中孩子的父親,孩子名叫陳鑄蹊,今年10歲,他還有一位12歲的姐姐陳臨溪,姐弟倆就讀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大同瑞致小學。這些視頻是他們的父親陳波在幫助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錄下來的。

鑄蹊為什麼全程都那麼淡定?陳波告訴記者,由於孩子經常與網友對話,心理素質還算不錯。孩子自己說,當時沒什麼表情,其實是因為緊張。這個答案讓記者忍俊不禁。不過陳波說,鑄蹊平時其實也蠻「淡定」的,比如他在班級里用英文介紹自己和外國網友交流時,面對同學們的掌聲,他也表現得很「淡定」,面對大人的表揚,也是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不驕不躁,真的很像小大人。與外國網友交流,他不僅學習了英語,也學習到很多知識,同時也向外國網友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他感覺到很快樂,也很有收穫。

在這些與外國網友對話的視頻中,也會出現「淡定弟」的姐姐陳臨溪,姐姐的英語口語也十分流利,絲毫不遜色於弟弟。因為姐弟倆雙雙出鏡,因此陳波把更新這些視頻的帳號取名為「花小朵&花小芽」,姐姐是花小朵,弟弟是花小芽,寓意著姐弟倆會像花朵和嫩芽一樣,茁壯成長。

「淡定弟」的走紅帶火了這個帳號,也讓更多人關注這對可愛的姐弟倆。而讓記者想不到的是,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姐姐其實早在1歲半時就被確診雙耳極重度耳聾,戴上人工耳蝸後才開始學習說話。經過不斷的努力,現在姐姐的普通話說得非常標準,英語水平也很棒,姐姐的勵志經歷讓不少持續關注他們的粉絲動容。

姐姐從小雙耳失聰

父親辭職帶女兒做聽力康復

父親陳波告訴記者,姐姐陳臨溪不僅英語說得好,還能寫一手好看的毛筆字,「女兒一歲被確診後,我們給她戴了助聽器,半年之後發現助聽器也沒有效果,就想辦法給她植入了人工耳蝸。」陳波這樣說道。

在陳臨溪1歲半時,陳波帶著她參加中國殘聯舉辦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七彩夢行動計劃」。陳波說:「人工耳蝸很貴,手術費、器械費等總共要花費22萬元左右,好在我們屬於第一批國家救助的受益者,自己沒出錢,比較幸運。」陳臨溪在長沙市接受了手術,成功植入人工耳蝸。

為陳臨溪植入人工耳蝸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她要嘗試開口說話。為了不讓女兒錯過學習說話的黃金窗口期,陳波辭去了工作,全身心陪著女兒學說話。「姐姐植入耳蝸的時候,弟弟才一個多月大,媽媽沒辦法陪伴臨溪,我就辭掉了工作,帶女兒到湖南省聽力康復研究中心學習說話。」

經過一年半艱難的聽力康復訓練之後,陳臨溪的語言能力基本接近同齡的孩子。在湖南省聽力康復研究中心「畢業」時,陳臨溪發音的清晰度達到了95%,已屬於正常水平。隨後,陳臨溪開始像同齡的孩子一樣進入公立學校學習。

姐姐陳臨溪陽光可愛

給孩子全球找英語「陪練」

姐弟倆英語回回滿分

10歲的陳鑄蹊連線外國網友的視頻讓陳波一家受到了不少關注。在陳波的社交帳號評論區里,眾多網友誇讚陳鑄蹊「小小年紀有外交官的氣質」「小男孩氣場十足」。其實,早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陳波就開始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英語交流環境了。陳波坦言,這麼做的初衷還是為了女兒。「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一位清華博士讓我印象深刻,她叫江夢南,也是一位人工耳蝸佩戴者。」江夢南從小雙耳失聰,通過讀唇語考上了清華大學博士,她的勵志經歷鼓舞了陳波。(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曾經報導過江夢南,詳情請戳 【紫牛新聞】失聰女孩讀唇語考上清華博士:無聲世界裡流淌著澎湃的歌)

「我覺得戴人工耳蝸的孩子要學好英語是沒有問題的。」陳波堅定地說。

由於人工耳蝸的特性,英文中的一些高頻發音詞彙在傳輸過程中會損失掉很多。陳波說:「國內很多戴人工耳蝸的孩子,他們的英語學習到初中之後就越來越吃力。」所以從女兒三年級開始,陳波就開始讓姐弟倆在微信群中與群友進行英文交流,「微信群中的英文交流比較簡單,講完一句話就可以停下來,也有思考的時間。」在姐弟倆發出英文語音之後,陳波還會把語音轉成文字,「如果發音準確,那麼轉換出來的單詞就是準確的,這樣也是一個糾錯的過程。」之後,陳波在短視頻平台上使用聊天室的功能,讓姐弟倆在聊天室里與網友用英文閒聊。一個小小的直播聊天室成了姐弟倆的「英語角」,直到現在,姐弟倆閒暇時還會不定時上線和網友聊天,英語角的人氣也越來越旺。

姐弟倆和國外網友連線對話

在姐弟倆有了一定的英文溝通基礎之後,陳波開始為他們尋找國際夥伴。通過網絡平台,他們找到了一對加拿大的小朋友,對方也是姐弟倆,姐姐11歲,弟弟9歲。「我們和這一對小朋友已經聯繫了將近兩年,每個星期天晚上八點鐘都會連線。因為是固定的夥伴,所以孩子在練習時會更加放鬆一些,句子發音有問題的時候,對方可以幫我們指出來,我們也可以幫助他們學習中文。」

陳波和一雙兒女的合影

在這樣的連線學習中,陳波也主動參與進來,「我更主要的是跟他們一起討論國外的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陳波說面對姐弟倆不能理解的情況,他會自己去網絡查詢,理解之後再解釋給孩子們聽。對不同國家風土人情的探索,讓姐弟倆越學越有勁,「我覺得首先要有興趣才有動力,這樣才能主動去學習。被迫式的學習,終歸是不能長久的。」就這樣,姐弟倆的英語水平在日積月累中大幅度提升。陳波說:「兩個孩子不僅每個學期都是全優成績,英語考試基本上也都是100分。」

姐姐和外國網友連線

視頻連線遇到過「熊孩子」

也有地球另一端的課堂

從2022年7月開始,陳波讓孩子去和一些陌生夥伴連線,姐弟倆開始和不同國家的友人對話。「每次孩子連線的時候,我都會陪伴,他們所有的連線都是經過我篩選的。」與陌生夥伴的連線,終歸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陳波直言,孩子應在大人的監護下使用這些聊天網站。「在連線之前,會有一個幾秒鐘的停頓期。我會在這期間篩選一下連線的對象,如果覺得不合適,我們就用滑鼠點一下,直接跳過。」

姐弟倆在認真地學習

儘管如此,姐弟倆也會碰到外國的「熊孩子」。在陳鑄蹊的一次連線中,他遇到了三個孩子,吐露了幾個歧視性的詞彙,陳鑄蹊淡定地糾正對方的措辭,有禮有節,得到了對方的尊重。對此,陳波是這樣說的:「對於小孩子的這些事情,我都會讓他自己去處理,弟弟也有能力去應對這樣的情況。」

弟弟用英語流利地和外國孩子對話

根據陳波的統計,目前他們已經連線過36個國家的網友,與20多個國家的友人交換了聯繫方式並保持聯絡。談及印象深刻的事,陳波說有時候會連線瑞典的學生,他們在教室里用平板電腦和孩子視頻聊天。他們的老師還在上課,甚至對面的學生會邀請他們的老師來跟我們打招呼。「這是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樣的連線經歷會讓孩子比較興奮,孩子的求知慾也被進一步激發。

在和陳波的對話中,記者發現陳波是一位非常注重開闊孩子視野的父親。陳波說:「英語是我們學習科目中必學的一個,另外,到孩子二三十歲的時候,他們必然要去看更大的世界。能夠用英語和不同國家的人交流,可以很直接地了解他們當地的情況。」目前,姐弟倆的詞彙量已經達到了5000個左右,但陳波並不滿足於此。他的目標是讓兩個小朋友在高二之前詞彙量達到10000個左右,不僅是為高考打基礎,如果孩子讀完大學,有去國外讀書的可能,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鋪墊。另外,陳波還計劃給弟弟學第二外語。「弟弟目前對德語比較感興趣,我們可能會在德語或西班牙語裡選一門,他有這個能力。」陳鑄蹊自己也說長大之後想當翻譯官,「除了翻譯官,我還想當考古學家、科學家、太空人和飛行員。」

來源:揚子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