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三方角力!布林肯要用4天訪問三國,只想把手伸進中俄後院

航天君 發佈 2024-05-08T03:59:38.469594+00:00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周四發表書面聲明稱,美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將於2月28日至3月3日對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印度進行訪問。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周四發表書面聲明稱,美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將於2月28日至3月3日對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印度進行訪問。根據美方發布的行程公告,布林肯將在28日在參加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組成的中亞五國與美國多邊互動機制的部長級會議。在此期間,布林肯還將與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的高級官員進行會晤。在結束上述活動後,布林肯將在3月1日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參加在此召開的20國集團外長會議。

今年的2月是28天,看了以上行程,我們是不是要感嘆一句布林肯的行程排的真滿!此前,剛剛結束慕尼黑安全會議,布林肯也顧不得「休息」,又準備馬不停蹄的要來到中亞和南亞。布林肯的「繁忙」其實也從側面說明了西方霸權主義勢力,對於中俄等國的圍堵正在加大力度。近年來通過不斷布局,霸權主義以及其背後的財閥勢力時刻是想將「髒手」伸進中俄的後院。

在談中美俄三方角力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中亞,這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區。為什麼說熟悉呢?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祖輩在文化經濟貿易領域對中亞地區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對地區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古絲綢之路就是中國與中亞國家交好的直接寫照。陌生是因為自近現代以來,隨著中國被堅船利炮打開國門,中亞地區也成為了世界性大國爭當霸主展開博弈的重要舞台。特別是隨著美蘇爭霸的愈演愈烈,中亞成為了霸權主義勢力試圖從西部滲透中國的戰略橋頭堡。

中亞為什麼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在航天君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地緣位置過於特殊。從搜索軟體的釋義來看,中亞是指亞洲中部的內陸地區,目前「中亞」狹義上是指「中亞五國」。就如前文所提,中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是東進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特別是在冷戰結束後,中亞地區成為了重要的戰略緩衝地帶。因為中亞地區至關重要的地緣因素,所以在國際局勢暗流涌動的當下,中亞地區更是成為了一塊「兵家必爭之地」。

自俄烏衝突以來,全球安全局勢面臨重大考驗,美俄兩國的矛盾在東歐地區顯得尤為突出,但即使如此,美俄也都沒有放棄對中亞地區的爭奪和拉攏。

先從俄羅斯來講,自俄國彼得大帝以來,歷屆政權以及政治家們都把打通中亞進入印度洋的戰略通道當成重要的戰略任務來實施。

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發動了自史達林時代結束後最為大膽的一次直接軍事行動——出兵占領阿富汗。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控制中亞地區,對周邊地區形成輻射,讓蘇聯人在全球更具有話語權。蘇聯人想通過中亞來掌握「全球油庫」,獲得印度洋出海口以便達到控制全球經貿「命脈」的目的。雖然蘇聯出兵阿富汗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這也證明了中亞地區的至關重要性。此後,隨著蘇聯解體,中亞五國走上了歷史舞台。

蘇聯的解體並不意味著俄羅斯人會放棄中亞,相反從國家安全的高度出發,反而讓俄羅斯更加重視該地區,並把中亞地區看成了自己的「基本盤」。俄羅斯有多麼重視中亞呢?舉一個例子,俄方甚至對於中國在中亞地區的經貿合作,都產生過不信任的舉動。1997年,中國和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就計劃修建一條橫跨三國領土、直接通向黑海的鐵路。不過俄方認為此舉可能導致俄羅斯喪失對中亞各國經濟命脈的控制,因此一直對吉、烏兩國施壓,致使鐵路始終不能開工。俄羅斯做出的舉動,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大國沙文主義的幽靈,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對俄羅斯產生著影響。對待中國都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人對於影響中亞地區的政治格局有著深深的執念。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在俄烏衝突爆發以後,即使俄羅斯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對於中亞地區的各項事務仍是十分關心。在去年的6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開啟俄烏衝突以來的首次外出訪問行程,普京將第一站就定在了中亞地區的土庫曼斯坦。而在此之前,哈薩克斯坦國內發生「未遂政變」,當時哈塞克斯坦向「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求援,俄羅斯第一時間就組織快速反應部隊衝進了哈薩克斯坦首都平定暴亂、維持秩序,俄軍的行動速度之快,辦事效率之高,讓世界都為之一驚。這些細節無不表現出,俄羅斯對於中亞國家有著極強的掌控欲。

說完俄羅斯,我們再來看美國。美國對於中亞地區的垂涎也非一朝一夕,對於美國來說如果能夠在中亞地區形成號召力,北上可對俄形成威脅,東進可以對中國產生影響,南下可以進一步掌控印度,西出則把「全球油庫」收入囊中。所以美國人長久以來都高度關注中亞地區,地緣問題專家布熱津斯基,在上個世紀末就開始為美國人的中亞戰略繪製藍圖。

布熱津斯基針對美國今後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強調:「美國的首要利益是幫助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大國單獨控制這一地緣政治空間。」顯然布熱津斯基所說的「大國單獨控制」就是在影射中俄兩國。此外布熱津斯基還強調要把亞塞拜然、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列為美國必須給予最有力支持的國家,其中處於中亞中心位置的烏茲別克斯坦最具有戰略意義。如今我們看到,正如布熱津斯基預言的那樣,俄烏衝突被成功引爆,美國坐收了歐洲利益。那麼下一步,美國勢必會加大在中亞地區謀篇布局的力度。

此外我們可以通過中亞地區的「大事件」發現,在去年的7月份,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簽署總統令,宣布該國下轄的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進入緊急狀態。後續有更為詳細的報導對於烏國內進入緊急狀態進行了披露,媒體稱烏茲別克斯坦政府計劃取消卡拉卡爾帕克斯坦的自治地位,隨後大規模示威遊行爆發。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則在視頻會議中稱:此次示威遊行是受到外部惡意勢力挑撥、教唆引起的,對方惡意傳播關於烏茲別克斯坦官方政策的虛假消息,誤導民眾進而導致了地區動盪。我們可以關注重點「外部惡意勢力挑撥、教唆」。那麼誰是「外部惡意勢力」呢?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

在俄烏衝突關鍵期,在中國對外發展的高速期,誰最想讓中俄的「後院」亂起來,那誰就是「外部惡意勢力」。外部惡意勢力引發烏茲別克斯坦內亂的「目標」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破壞烏茲別克斯坦的國家領土完整,在烏茲別克斯坦內部製造對立。我們這個時候不妨再回顧布熱津斯基所說的:「美國的首要利益是幫助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大國單獨控制這一地緣政治空間。」是否更加意味深長。而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內亂爆發之前,在2022年的早些時候,同樣是位於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斯坦也爆發了一場「未遂政變」,而且哈方有證據表明,這次「未遂政變」有美國人的身影。

說完了美俄,我們再談談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係。或許在中國人的習慣用詞中,用「西域」來稱呼中亞地區更為合適。數千年前中國人就和中亞地區的人民展開過友好交流,並且千年來,中國人與中亞國家的交流從未中斷。正是基於良好的歷史因素,中方與中亞五國的關係近年來不斷攀升。前文所說,1997年,中國和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就計劃修建一條橫跨三國領土、直接通向黑海的鐵路。其實就是我們想要與中亞國家進一步加深經貿往來,邁出的實質性一步。雖然此計劃受到了阻力,但我們向中亞國家表達了我們想要合作的意願。而在隨後的2001年,包含有中亞五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宣告成立。自該組織成立以來,中國和中亞地區的各領域合作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此後的2009年,時任哈薩克斯坦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對華訪問,他重點討論了如何深化對華經濟合作,尤其是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對此就曾有媒體發出報導「中哈石油合作,前途一片光明。」隨後兩國能源運輸管線建成,來自中亞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向中國內地輸送,當然中國自然不會虧待朋友,我們也將投資帶到了中亞地區。我們與中亞地區國家的能源合作,進一步保障了我國的能源安全。

眼下,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實施,中國與中亞地區合作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期。當前我們在鐵路、公路、航空、能源、電力、信息等多個領域與中亞國家展開了合作,並以此催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參與的中吉烏國際公路、瓦亞鐵路、安帕鐵路等,有助於鞏固中亞地區多式聯運一體化。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保障了供應國、過境國、消費國的安全和發展,成為歐亞大陸的「資源血脈」。僅從這一點來看,中國與中亞五國的合作,在未來勢必會更加密切。

中美俄三國對於中亞地區都有著自身的戰略考量,因此對於中亞國家來說,他們針對中美俄三國也有著不同的態度。特別是在俄烏衝突爆發以後,中亞國家對於美俄的態度正在發生極大的轉變。

目前,中亞各國在如何處理與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上陷入了尷尬。

一方面,中亞各國普遍是俄羅斯鄰國,同為「獨立國協」國家,一部分甚至還是「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它們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極為敏感;另一方面,中亞與俄羅斯在經濟層面存在產業重合,它們的經濟主要依靠同西方對接帶動。

因此,西方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亞國家的政策走向。俄烏衝突爆發後,中亞國家不得不面臨在俄羅斯與西方中「二選一」的局面。以烏茲別克斯坦為例,由於同西方捆綁較深,烏茲別克斯坦在美國要求譴責俄羅斯後,果斷選擇了跟隨美國步伐批評俄羅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原本被俄羅斯視為「後方」、「基本盤」的中亞地區普遍在俄烏衝突話題上不肯支持俄方。

此外還有部分專家認為,從歷史的角度出發,俄羅斯作為地區強國,過去中亞地區長期在俄羅斯的掌控之中,如今獨立的中亞五國也在擔心俄方今後會對它們有領土擴張野心。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負責人阿列克謝·達尼洛夫此前就對媒體透露的消息,他強調烏克蘭的安全部門已經從俄羅斯獲得了情報,而且俄羅斯已經在做全面入侵哈薩克斯坦的準備了。雖然烏克蘭方面或許是心懷鬼胎,但常言道無風不起浪,目前俄羅斯針對中亞地區的控制欲實質上是存在的!

不站隊俄羅斯,但也不表示中亞國家會義無反顧的選擇美國。前文中已經強調了,美國在中亞奉行的戰略是「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大國能夠單獨控制這一地區。」所以在俄方影響力仍巨大的前提下,美國人將「搗亂」、「滲透」、「破壞」作為了必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中亞國家也就更沒有必要選擇美國作為依靠了。

全球局勢暗流涌動,在當前環境下,找一個靠得住,沒壞心思的大國合作顯得尤為重要。而如今中亞國家正在書寫正確答案,那就是進一步加深各領域對華合作。中國高層近年來,多次和中亞國家領導人展開會晤,雙方都達成了眾多重磅級的合作項目和共識。以數據來看,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約40%,中國已成為中亞五國最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之一。

此外更難得可貴的是,中國從不在中亞謀求地緣政治利益,更不會在該地區搞霸權主義,當然我們也絕不允許,任何域外勢力來禍亂這一關鍵地區。畢竟在中亞的身後,就是我們自己。當前國際環境錯綜複雜。美國和俄羅斯都在積極拉攏中亞國家,特別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要造訪中亞,這勢必會讓中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出現不確定因素。我們從自身角度出發,從地區安全穩定的大局出發,我們希望中亞國家能夠保持戰略定力,排除干擾,加強對華協調,與華精誠合作,與中國一起共同維護好地區和平穩定,推動雙邊和多邊合作再上新台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