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太極之:吳鑒泉大師太極拳之外的真功夫

正說武術 發佈 2024-05-08T04:00:47.129451+00:00

太極拳大師因為後世太極拳聞名天下,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想:太極拳大師最厲害的功夫一定是太極拳功夫!我依據大量的歷史事實想,可能是,也可能根本不是。

文/李通國

太極拳大師因為後世太極拳聞名天下,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想:太極拳大師最厲害的功夫一定是太極拳功夫!我依據大量的歷史事實想,可能是,也可能根本不是。

最最著名的楊氏太極拳,最初的創始人楊露禪,其子楊班侯和楊健侯,都在軍隊裡任過職。「當楊露禪先生充旗營教師時,得其傳者蓋三人,萬春、凌山、全佑是也」。【1】楊露禪在清政府軍隊「旗營」(清軍隊編制)中擔任過教師,不過具體教授什麼內容沒有記載,但是楊健侯大師1894年到1900年間還在軍中就職,他教授的功夫就很清楚了,「(健侯先生)當中年時,與全佑庭先生出教萬字隊(即虎神營)團體練習之槍法,並太極十三刀法」【2】他並非在軍中教授太極拳,而是刀術和槍法。因為是軍中使用的技術,楊家刀法雖然名為「太極十三刀」,其實刀法十分簡潔,並沒有太極味,槍術一直只有單練技術和對刺技術,而沒有固定練習套路。猜,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可能更擅長戰場實用的刀槍之術。

其實,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吳鑒泉除了太極拳也有自己的拳外功夫。

一、出身滿族吳鑒泉

吳鑒泉是全佑之子,名愛紳,字鑒泉,生於同治九年(1870年)。大清滅亡後,旗人不受社會待見,風光了二百多年的滿族人一時成為眾矢之的,紛紛改稱漢姓。

旗人改姓也有一定的規律,有的取其原來多音節姓氏中的第一字為姓,或取數音節相切,取一近音的漢字為姓。如瓜爾隹氏改姓關,索綽絡氏改姓索,舒穆祿氏改姓舒或徐,那拉氏改姓那等;也有將原來姓氏譯意為漢字取姓的,如巴顏氏改姓富,因巴顏在滿語中有富有之意;皇族愛新覺羅氏改姓金,因愛新在滿語中是黃金之意。吳鑒泉家族的滿姓是烏佳哈拉氏(或者是吳福氏),是取其第一音節或者是第一音節的近似音為姓,就是「吳」。

所以今天,單單從姓氏上,就很難一眼看出某人是否是滿族了,如同眾人皆以為吳鑒泉是漢族人一樣。當然,也正因為改姓吳,才有了後來的吳式太極拳。

二、高超的騎術

滿族在歷史上是一個狩獵為生的民族,騎射是獵取食物的重要途徑,所以騎射在滿族生活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騎射也是冷兵器時代軍事作戰的重要手段,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族依靠強大的騎射能力得以在眾多的族群爭鋒中生存、強大並一枝獨秀的有力後盾,努爾哈赤時期就把騎射作為立國之本。

滿族人入關後漸漸沾染以耕作為生的漢族人的習氣,驕情自安。為此,大清曾經降旨:「我國家以弓矢定天下,又何可一日廢武?」要求「凡鄉試、會試,功勳子弟也必須先試弓馬,合格然後許入場屋」。

康熙年間,親王貝勒的後代受封時,必須考試騎馬步射,各項技能優異時才能授以職位,否則降職收爵。

乾隆年間,每年十月中旬有宗室小考。「欽派皇子、王公、軍機大臣等,親為考試清語、弓馬,而先命皇子較射,以為諸宗室所遵式。諸宗室視其父之爵,列次考試,其優者帶領引見上,每賜花翎、緞匹以獎勵之,其劣者,停其應封之爵以恥之。故諸宗室無不諳習弓馬、清語,以備維城之選焉。」

清道光皇帝在一道御旨中寫到:「八旗根本,騎射為先」,令八旗子弟注重學習騎射。並規定凡滿人,讀書考試無論舉人、進士都必須會騎射才能錄取。皇室子弟也要自幼習騎射。

光緒皇帝在「百日維新」中校閱參用西法訓練的軍隊時,還特別要閱視御前大臣們的馬步射。

這些措施,使滿族以騎射著稱的傳統得以保持和發展。滿族崇尚騎射也反映在生活習俗中。男孩出世,家門高懸用紅線掛的小弓和箭示之,到六七歲時,以木製弓箭進行習射。

吳鑒泉從小就擅長騎射是受滿族風俗的影響,只不過愛玩耍脾性使他把騎術玩得像雜技,「有鐙里藏身以及在馳馬背上做倒豎蜻蜓等絕技」【3】。滿族人有摔跤的習慣,滿族語稱摔跤為「布庫」,是滿族人喜愛和擅長的傳統運動,也是軍隊中習練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身為宮中侍衛的全佑是把摔跤好手,他的兒子吳鑒泉也是摔跤的行家裡手。

三、顯身手

自幼常年習武的吳鑒泉年輕時的也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強的勁頭。

一日,吳鑒泉同朋友在朝陽門外一家茶館喝茶聊天,隔壁的馬販子居住的大院裡人聲嘈雜,有悍馬奔跳嘶鳴,人聲馬鳴聲打攪了茶館裡寧靜。眾人好不懊惱,可是愛好騎馬遛馬的吳鑒泉反倒是來了興趣,與朋友一探究竟。

到隔壁院子看到一群人簇擁著把一匹馬用鐵鏈子鎖了,狂獵的馬桀驁不馴,四處跳騰著吼叫著似乎要掙脫這個束縛在身上的鐵鏈。身上的腱子肉散發著原始的野氣和無盡的力量,它狂跳著眾人四處躲避著,人聲鼎沸。

吳鑒泉忙上前去問,為什麼把馬鎖上了?

馬販子說,這匹馬實在太倔強,無法上鞍。

吳鑒泉道,你們放開吧,我來收拾它。

有人能馴服這匹烈馬,馬販子對陌生的年輕人不大放心,又害怕傷著了人自己攤上事,隨口說道,馬跑了你可是要賠償的,你若受了傷與我們無關。

吳鑒泉笑道,那是當然,我朋友在,他做證人。

鎖鏈去掉了,吳鑒泉一手抓住韁繩,一手拿著鞭子。去掉了於約束的烈馬,不時奔跑,亂踢亂跳,時而嘶鳴著直立起來威嚇眾人。幾經折騰之後,吳鑒泉看準機會,一躍而起騎上了馬背。鞍子都不願上的馬,突然有人騎在了背上,狂跳不止。吳鑒泉雙腿夾緊馬肚子,鞭子在馬屁股上猛抽幾下,馬狂跑起來。吳鑒泉拉著韁繩把馬帶上了環城大路,馬撒丫子奮蹄疾馳,一氣繞著北京城牆跑了一圈,幾十里的路跑下來,烈馬終於累了,也許他知道自己遇上對手了,英雄總是惺惺相惜,烈馬也識英雄,狂躁的烈馬終於平靜下來。

眾人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吳鑒泉拉著渾身濕透了馬歸來了。

吳鑒泉平日練就的騎馬之術,此刻長了臉。

四、最後的話

吳鑒泉懂馬,有功夫在身,所謂藝高人膽大,更重要的是年輕人的骨子裡有股征服難題的雄心。性格決定一個人命運,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就。這股心勁使他在1916年推手敗在宋書銘手下時,驅使他研究改造自己的技術,完善了父親傳下來的絕招,終成一代大家。

注釋:

【1】許禹生著,唐才良校注 太極拳勢圖解 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155

【2】《體育月刊》第五卷第四期,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一日出版。

【3】吳英華等《吳氏太極劍》「吳氏太極拳及鑒泉太極社」,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