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絕古國」還有後人嗎?走近用手機鏡頭記錄的「中國最後的沙漠村落」

中國網科技 發佈 2024-05-08T04:27:08.377962+00:00

中國網科技2月24日訊 (記者 單征宇)2016年,由靳東、陳喬恩主演的網絡季播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如期上映,讓極富傳奇色彩的「精絕古國」與西域文明,實現了文化破圈。「精絕」,是精絕國的簡稱,是漢代新疆境內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中國網科技2月24日訊 (記者 單征宇)2016年,由靳東、陳喬恩主演的網絡季播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如期上映,讓極富傳奇色彩的「精絕古國」與西域文明,實現了文化破圈。

「精絕」,是精絕國的簡稱,是漢代新疆境內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有關精絕國文獻記載,最早被記錄在《史記·西域傳》當中,形容該國距離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居住四百八十戶,人口三千三百六十人,是西域的一處彈丸小國。

但是此後不知什麼原因,精絕國突然消失,有關精絕國的文字記錄延續至唐代戛然而止。《史記·西域傳》對精絕國的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也是只言未語。這就使精絕國遺址,成為吸引無數探險家和考古學者,甚至令其成為不惜犧牲性命也要奔赴一探究竟的心馳神往之地。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精絕國究竟如何,精絕國的後人是否尚在人間,或許我們可以從仍在沙漠腹地生活並棲息繁衍至今,被稱為新疆四大神秘部族之一、現如今維吾爾族的一支——克里雅人的身上,找到心中想要的答案。

西域文明歷史的「活化石」

沙漠深處的守護者——克里雅人

有關第一次發現克里雅人生活在沙漠腹地的文獻記錄,需要追溯至19世紀。

1896年1月,發掘古樓蘭遺址的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沿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行走,期望追尋其河流盡頭時,突然發現有成群的野駱駝在奔跑。更出乎斯文·赫定意料的是,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地,竟然有牧民部落生活在這裡。

達里雅布依

斯文·赫定所看到的牧民部落,就是克里雅人。後來,斯文·赫定為克里雅人做過人種學測量,他認為這些村民是一支印歐民族的後裔。而因克里雅人所生活的這塊地域,就在塔克拉瑪干腹地,他們也被冠以「沙漠深處的守護者」之名。

只不過,和我們想像中的漫天黃沙、寸草不生且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沙漠場景不同,克里雅人生活的棲息地,卻是一片風景如畫、與世隔絕的沙漠綠洲,維吾爾語稱之為「達里雅布依」,意思是「在河邊上」。

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克里雅河,祖祖輩輩世代都在沙漠腹地繁衍生息。克里雅人是生活在沙漠之中的原始部族?還是與古西域文明的興亡有千絲萬縷聯繫?這就讓克里雅人的起源,近百年來一直成謎,且存在不同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克里雅人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他們來到克里雅河的綠洲開荒造田,定居於此;另一種說法流傳甚廣,認為是400年前,于田綠洲古老農區的木尕拉、喀魯克一帶的農民,為尋找草場順克里雅河北下,發現這裡水草豐茂,便先後在克里雅河兩支流流域安家落戶;最後一種說法,認為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古樓蘭人的一支,也有坊間流傳,認為克里雅人是來自精絕國的移民。

克里雅人的駱駝

但不論是樓蘭後人也好,抑或是精絕國遺脈,隨著斯文·赫定離開後的第五年(1901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也來到了這裡,並在1911年出版的個人中國探險筆記《沙埋契丹廢墟記》中,也對克里雅人的存在做了文字記載,更加表明了克里雅人是長期生活在沙漠之中的遊牧民族這一事實。

尼雅遺址

只是與斯文·赫定相比,這是斯坦因第一次來到中亞探險,他的最大功績是發掘了尼雅遺址與發現印度孔雀王朝古老文字「佉盧文」(佉盧文,發展於漢唐佛教發展時期,有許多佛經是用佉盧文記載,通過絲綢之路向中亞和中國西部流傳,最後被婆羅米文字取代)曾在新疆流傳過的文字證據。

佉盧文契約

並且隨著斯坦因在尼雅河故道周圍進行大規模發掘,通過共獲得660件價值極高的漢晉時期珍貴文物,成為了證明古絲綢之路真實存在過的絕好資料,更為中亞成為陸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樑提供了事實論證,為後來的考古學者與歷史學家探究古代中國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參考歷史文獻。

而在斯坦因第四次中亞探險(1930-1931年)期間,來到尼雅挖掘出的26枚漢代木簡里,找到了「漢精絕王承書從」七個字,被考古界認為,這是精絕國存於尼雅遺址之上的決定性證據。

不過,如今人們對斯坦因靠不齒行徑和用極其不光彩的手段,從中國騙取文物的做法仍大為不滿。但這間接也為克里雅人「來自精絕古國移民」、「古樓蘭人的一支」的說法,提供了考證依據。

探尋「中國最後的沙漠村落」

他們保有傳統,但也不會拒絕現代

時間撥回至近代20世紀至今,受益於考古技術的進步和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精絕國的歷史、古文明遺蹟以及克里雅人的行蹤,再度回到了社會大眾的視野範圍之中。

隨著1988年至1997間,我國對尼雅遺址的不斷探索與發掘,「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精絕王的錦衣、大漠藏珍等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相繼問世,全面揭開了這座被譽為「東方龐貝」的精絕古城往日榮光。同時,根據考古發現並結合出土文獻,確定了尼雅遺址即是精絕國故地,最終消失於4世紀末5世紀初。

所以會不會確有一部分精絕國、鄯善子民,由於尼雅河周邊流域生存條件惡化,並選擇遷移至克里雅河繁衍生息?確切的說,這是一種推測。但憑藉如今現代科技的極速發展、手機影像功能的不斷提升,讓克里雅人能有機會第一次近距離進入探險家們的鏡頭之中。

2022年底,由華為Mate50系列與中國探險協會聯合發起的「始於崑崙,跨越山海」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活動,一直備受廣泛關注。何玉龍、龍文、張鷹作為三位資深探險家從米蘭古城出發,一路自東向西,展開了一場徒步穿越之旅。今天,華為官方發布了一支由華為Mate50系列拍攝的視頻短片,記錄了達里雅布依的風土人情。

視頻中,探險家手持華為Mate50系列,一路克服極大晝夜溫差,以及失溫、缺水、迷失方向等極限挑戰,來到了被稱之為「中國最後的沙漠村落」的達里雅布依,見到了這群新時代下,世代生活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不僅讓外界近距離看到了克里雅人清晰的真實樣貌與風土人情,也第一次只通過手機影像的記錄方式,向現代社會展示了達里雅布依的自然風光。

在華為Mate50系列的超光變XMAGE影像系統、十檔物理可變光圈和長焦微距等功能加持下,探險家們不僅能直觀拍攝出克里雅人兼具維吾爾族高鼻樑、大眼睛、高額頭的相貌特點,同時憑藉影像系統自帶原色、鮮艷、明快的三種風格,對達里雅布依絕美景色做到了最大限度真實還原,很好傳遞出這些來自沙漠深處克里雅人的真情與實感。

除此之外,在沙漠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華為Mate50系列的崑崙玻璃擁有強大抗摔性能,同時它還擁有IP68級防水防塵和低溫抗凍特性,為這次的沙漠穿越之旅提供了有力保障。即使是身處沙漠無人區,探險家們也能憑藉華為Mate50系列的北斗衛星消息功能,向後勤保障隊伍,實時傳送文字和位置信息。

此外,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克里雅人居住環境相對惡劣,家居內飾比較簡陋,但其實每一處設計,都十分具有特色。比如房屋牆面,是用胡楊樹枝圍成,抹著泥巴用來固定和堵上縫隙。因為沙漠常年不會有雨水,所以屋頂只需要覆蓋一層葦草,如此即可兼具採光與防風之效。房屋中間的火坑叫做「火塘」,這種設計由克里雅人獨創,是被當做居家煮飯用的灶台,而克里雅人睡覺用的床則由沙子堆砌而成,簡單且實用。

食物選擇與生活風俗方面,克里雅人以遊牧為主,與維吾爾族相差無幾。目前,克里雅人也會嘗試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但主要食物是克里雅人的特色美食,叫做「沙餅」,維吾爾語稱為「庫麥琪」,有葷素兩種可選。遇到重要的節日,克里雅人會宰羊慶祝,做紅柳烤肉。

製作「沙餅」的克里雅人

至於與外部的溝通與聯繫,克里雅人全靠駱駝和毛驢來往于田縣城,運輸他們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果你想要來到這裡旅遊,一睹克里雅人和達里雅布依風光也不再是難事。從新疆烏魯木齊出發總計行程約1500公里,就能來到新疆于田縣克里雅河尾閭地帶附近,見到他們。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克里雅人保留原始部落的生活風俗,但克里雅人對走出沙漠去擁抱社會與現代文明並不抗拒,只是不想搬離這裡。克里雅人曾說,他們屬於「達里雅布依」,屬於自然,是自然的孩子,藍天下他們喜歡自由、喜歡與世無爭,雖保有傳統但也不會拒絕現代。

因此,如今年輕一代克里雅人,也告別了封閉的生產生活、逐步走出沙漠,通過受益當地政府的幫扶政策,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不斷奮鬥、不斷前行,去開闢屬於新一代克里雅人的美好未來。

始於崑崙,跨越山海

讓極限探險更具精神意義

公開信息顯示,由於氣候變化和綠洲進一步退化,資源枯竭已日趨嚴重。自2016年起,沙河縣政府決定將達里雅布依鄉內的居民,搬遷到自然條件更好的地方。在位於距離于田縣城更近的91公里處,建設一個新村,為克里雅人組建新家園。

總體來說,得以讓千年西域文明被保存記錄,這是科技賦能極限探險的終極目的。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得以讓生活在沙漠腹地千年之久的克里雅人,去融入到現代文明的大家庭之中。這既是科技向善的終極使命,亦是一批批探險家們敢於探索開拓的精神凝聚。

能在沙漠中繁衍至今,又可以為了獲得更好生活而走出沙漠的克里雅人,本身就是在「致敬極境中的敢為」。探險家們此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也是不畏艱險勇敢前行,不斷挑戰自己的探險精神的體現。正如華為Mate50系列發起的這場「始於崑崙,跨越山海」徒步穿越活動所呈現的精神一樣,這恰恰也是華為Mate50系列所一直追尋的目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