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十年創業老兵: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可控的「變態」

中國企業家雜誌 發佈 2024-05-08T05:50:19.628917+00:00

「不比誰更聰明,比誰更拼命」採訪|《中國企業家》記者 姚贇 胡楠楠文|胡楠楠 編輯|姚贇頭圖來源|受訪者一切都在逐步恢復中,業務、團隊、合作、節奏等都在歸位。「從早上9點到晚上8點,除了中午20分鐘時間吃飯,其他時間都在開會、見人。

「不比誰更聰明,比誰更拼命」


採訪|《中國企業家》記者 姚贇 胡楠楠

|胡楠楠 編輯|姚贇

頭圖來源|受訪者


一切都在逐步恢復中,業務、團隊、合作、節奏等都在歸位。

「從早上9點到晚上8點,除了中午20分鐘時間吃飯,其他時間都在開會、見人。」開年後的孫政格外忙,步履不停地穿梭在「十方匯」四合院內的酒吧、院子和茶室之間,安頓著來訪院子的客人、朋友,以及院子裡的一切人和物,「因為接下來一周要出差,春節後又是剛開工,前壓後提,這周就顯得尤其忙。而且今天是周一,明天又排滿了,所以今天周一的各公司例會再忙也得開完。」

孫政是北京十塑控股(集團)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目前,十塑旗下業態涵蓋了文旅、餐飲、物管以及商業更新四大板塊。北京多家知名四合院以及餐廳都是十塑旗下產品,比如尼岔餐飲、隱海民宿等,「十方匯」這個四合院也是十塑旗下的業態之一。

餐飲、文旅、商管物管這幾個業態都是十塑主要的業務板塊,而這些板塊恰好直接受線下客流的影響,疫情下孫政的日子並不好過:疫情最難的時候,甚至抵押房子;也曾經歷個別業務線崩塌,團隊信心和凝聚力逐步「揮發」,員工不得已離開。

文旅行業是疫情期間受影響的重災區。根據文旅部的數據,2021年末,納入統計範圍的全國各類文旅從業人員484.41萬人,比2019年末減少31.7萬人。直至疫情防控放開後,文旅行業才逐步緩和。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達到了疫情前的春節假期88.6%的人流量。

「事實證明,我賭對了!」說這句話的時候,孫政略微抬頭,拍了下腿,語氣堅定,眼裡是光。疫情期間,在一片迷茫中,孫政讓自己也讓員工看到了光。

遇到問題,小方向和方法不對就調整;員工沒有信心,就一次次和員工溝通聊天;開闢市場缺乏案例,就不斷去一線市場研究,找到缺口和市場,去突破——判斷大方向沒有問題後,這個直面疫情衝擊的企業,堅定方向,加速了原來的計劃,度過了這個大坎兒。


晴天就開始修屋頂


孫政這三年並不好過。

2021年中,孫政公司現金流斷裂,最嚴重時候發不出工資。「工資發不出來,很恐怖的。」孫政告訴《中國企業家》,實體行業本來就是個重現金流的生意。客流不夠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現金流的問題,而後合作、工資、信心、員工流動就會帶起連鎖反應,過去幾年一磚一瓦構築起的堡壘,開始鬆動和崩塌。

為了解決公司燃眉之急,孫政選擇抵押自己的房子,「起碼是把公司盤活了,一旦公司轉不活,那就廢了。」孫政說。


孫政不得不這麼幹。十塑做的是中小型資產管理,公司旗下資產,如四合院、非標住宿、餐廳等都是租的,「房租該交還要交,員工至少保底工資也得發。創業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選擇的,有時候沒得選。」說到這裡,孫政略微停頓,像是在回憶過往,又補充道,「這是很現實的事情。」這句話,像是和我們說,也像是和自己說。

十塑的業務重實體運營,需要不同的人來做事,而當時對孫政來說,相當於「缺錢的同時,又沒人了。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團隊架構,一下子廢了,本來可能培養半年就出苗了」。

好在,在外部環境出現問題前,孫政著手公司轉型升級,「如果疫情發生後,再開始轉型升級這件事,就遲了。」

晴天就開始修屋頂,提前想清楚目前公司的風險和問題並開始著手改變,這是孫政能「熬過」的重要原因。孫政習慣於做每一個事情時,就想這個事情下一步怎麼可以做得更好,它的核心競爭力怎麼可以往上再提一提,或者是產品模型、財務模型怎麼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他認為,一個公司需要有好幾把刷子,「你不能只是一個獨腳的板凳,最起碼要有三個腿,這樣你一個腿斷了,至少也不會做得那麼辛苦。」這樣才能讓公司更兼容、穩定,抗風險性更強,做一個20年可以持續增長的企業。

外部環境的變化,印證了他的判斷,於是加快了他企業升級的速度。

「有沒有疫情,升級這件事我都會做,事實證明我也做對了。」孫政說。而如今,十塑也從此前較單一的民宿、咖啡等業態,升級成現在的「四條腿」走路的中小資產賦能運營管理服務。

這些決策都是基於孫政對於公司及行業未來的判斷。孫政看準了未來存量資產的開發、運營管理和產業提升。他認為,「現在中國的城鎮化已經實現了60%了,一旦出現了60%的拐點,就會出現資產過剩。新增量資產少,國內5萬平方以內的項目有幾千幾萬個。」這就是十塑未來十年二十年要做的事,也是十塑資產管理團隊未來最重要的資產組合包,只解決中小型資產管理。


「不聰明」的船長也要帶船員看到希望


孫政不是一個「完美」創業者:沒有背景、資本,而是從0起步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靠著「野路子」走到今天。

老家在安徽合肥,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西安交大電氣工程學院研究生,也曾進入當地央企,是父母和親朋眼中的驕傲,但他一直對自己有些克制的認知——2018年採訪孫政時,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是個普通的人」,而現在多次提到「聰明人太多」。

「不聰明」的人,解決問題資本不多,足夠的努力和足夠的真誠。

活了30歲,孫政都沒有哭過。但是過去這三年,孫政哭了不只一兩次,「有時回到家特別難受,特別累。」不過即使自己蒙著被子哭一場,但第二天醒來,孫政還是要把最飽滿、最自信的一面展現給員工、政企領導、合作夥伴。

團隊都看不到希望時,作為「船長」,孫政必須看到希望,並帶給大家希望——這是職責,沒得選。「如果一個掌舵人都沒有韌性,沒有自信,那所有人都會土崩瓦解,而且是一天之內。」孫政告訴《中國企業家》。


那段時間,和團隊溝通是孫政的重要工作,「每天都和大家談信心,即使自己的信心也需要自己維持,但也要把你自己僅存的或者是編出來的信心,告訴大家。不管有沒有,反正你得說出來。有的人能留下來,有的人留不下來。」孫政說道。

曾經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離開公司,成為那段艱難時間裡最痛苦的事——很多事做起來很難,卻不一定會給人帶來痛苦的感受。

孫政愛聊未來、愛談規劃,對於這些痛苦有時有些本能的抗拒,話到嘴邊又會咽下去,又或者簡單講一下,但說到兄弟的離開時,他的神情和往常的沉穩不同,停頓很久後緩緩說道:「當時有一段時間,真是扛不住了。我不希望他們在我這不拿工資繼續干,我希望他們在外面能有更好的平台和機會去磨練。出去,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相聚。」

創業者不是悲觀者,也不是樂觀者,他們是一個個問題的解決者,一次次方向的把控者。在採訪中,孫政多次談到了「勢」。他很確認一點,在國家經濟內循環和產業資產運營管理過程中,十塑所做的中小型資產管理這個事情的價值所在。

這是孫政做事的邏輯,「只要把方向瞄準好了,一直往下做,一定是可以探索出來一套我們在大勢中的價值,公司必然也會發展得很好。」

他也清醒地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在大勢的基礎上,做好自己的耕耘,分好你那一杯羹就行了。大家都搞網際網路,搞金融,我可以去學習交流,但是保持介入的深度,這個事情,聰明人太多了。不是我賺的錢,沒必要去摻和。」孫政告訴《中國企業家》。


享受「變態」,「理解」趨勢


當談及未來三年的關鍵詞時,「理解」是孫政給出的唯一關鍵詞。而支撐理解的背後,他認為是他的經歷,他曾經做對或者做錯決策,是他面對問題時的一個個選擇。

小學時,孫政的父母都在外務工,上下學沒人接送,孫政每天要自己走三四十分鐘上學。上了初中,孫也時常幫家裡擺攤兒賣菜、賣水果。初二那年,有一次孫政陪著媽媽賣菜,一個老奶奶過來買了一半的大冬瓜,而重量至少十幾斤。老奶奶說拎不動,孫政就被媽媽派去給老奶奶送冬瓜。

夏天,很熱,一路抱著十幾斤冬瓜的孫政,走了二十多分鐘才到了目的地。在老奶奶家門口看到的場景,讓孫政記憶猶新,「他家的小孫子,在客廳里看著電視、吹著空調,吃著香蕉、西瓜,老奶奶讓他打個招呼,他也沒理,很不屑地看著我。」當時孫政就下定決心,接下來不管做什麼事情自己都要做到最好,否則就不做。

這個場景成了後來所有努力的原點,也成了孫政一直做好每一件事的慣性。

上了大學,孫政就開始邊讀書邊創業。包括考研期間,孫政還一直在售賣大學教材、創業,每年能賺20萬元。大學期間的吃喝玩樂、學費,都是孫政賺的錢。

而即便創業,也並沒影響到孫政以安徽大學電氣學院全系第一名的成績,考上西安交大的研究生。甚至後來也有很多學弟會問孫政,「你考上這麼牛的學校排名第一個的專業第一,你是不是走後門了?」

孫政的秘訣是,不比誰更聰明努力,而比誰更智慧拼命。這種智慧拼命在現在的孫政看來,是「變態」——他指的「變態」不是心理變態,而是對自己智力和體力極限的嚴苛。

考研時,學校自習室11點關門,宿舍12點關燈,孫政就買了個行軍床,和一個充電可以用4~8小時的檯燈。每天晚上12點室友們睡了,他就在宿舍陽台上,把窗簾一拉,繼續再多學兩個小時。「考研至少10個月,每天比別人多兩個小時,同等執行情況下,我當然能考上。」孫政告訴《中國企業家》。

這種「變態」延續到了後來的創業中,而他也持續享受這種「變態」。

在孫政看來,成功的創業者都是「變態」的,「如果你自己都給自己找台階下,你的員工會比你找台階速度快10倍,公司根本做不起來。」

孫政所提及的對未來的「理解」,都根植於過去和現在的自己。「你只有理解了之前三年的事情和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不管好的壞的,都要理解這些事情,疫情後的一切都會變化,很多事情的秩序都會有調整,新時代新語境下的不理解出現在方方面面,只有理解,才能融入其中,才能夠適者生存,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不理解,再有一腔熱血,再有能力也沒有意義。」


升級的不僅是企業


這次採訪再見孫政,樣貌變化不大,只不過看起來更成熟了。2018年時,穿著一身休閒西裝,配了皮鞋,握手、招呼都很標準,似乎是提前準備的,成熟是他這個90後想要向外界傳遞的——在他們這個行業,玩家都是「老炮」,年輕是優勢,有各種激活行業的辦法,同時也是問題。

讓比自己年長的人和他合作,讓資深的大佬信任他,真正的成熟是必然的。


而這次困難,激活了他的好勝心,和自己賭一把外,又讓他看到了自己曾經的缺陷。「開始更多考慮別人,考慮員工、考慮合作夥伴、考慮項目合作方。而不僅僅是自己賺不賺錢,開不開心。」孫政告訴《中國企業家》。

一場場散夥飯,一次次和員工溝通後的離別,讓他意識到,「你孫政要是真這麼牛,能解決(員工離開)這些問題嗎?你要考慮大家,你要考慮他們的老婆孩子,你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老婆孩子。」

「錢沒有了,可以再賺;人沒有了,你就找不到這幫人了。因為大家的生活成本,老婆孩子等生活成本都越來越高。」孫政說道。

和剛創業時不同,那時剛創業,大家都光著腳,團隊很好維護。孫政覺得,那個階段只要夠聰明、夠努力、夠堅持,一個人就能做好。「因為公司小,也不用考慮團隊、考慮背叛、考慮這個月公司帳戶上的錢夠不夠。」

而當公司做大,就會面臨一系列的核心團隊管理問題。比如錢怎麼花,人怎麼配,包括人心怎麼聚攏,「這時候考驗的就是你的格局魅力和管理能力,你要找到自己的管理之道。」孫政告訴《中國企業家》,有一幫能夠和你打江山的合伙人、兄弟,培養他們的穩定和對你的持續信任,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

隨著公司進入新的創業階段,孫政作為掌舵人需要具備的能力也增多了。團隊之外,人脈圈層、用人,以及資本方面,對於孫政來說都是新挑戰:交往的人變了,可能以前是各種小老闆,現在是上市公司董事長,如何對等地和更高水平的人對話;面對不同年齡層、不同能力的團隊成員,如何把握管理的尺度;以及公司如果要做大,如何找到資本。

孫政必然越來越忙。

孫政告訴《中國企業家》,有一次差不多20天和小孩沒見過面。「雖然都住在一個院子裡,但是孩子早上起來時,我還沒醒。深夜回家後,她已經睡了,周末也是這樣,完美的時間差。」孫政笑著說。短時間無法解決,但未來會去平衡。「公司還處於創業過程中,又是一個重實體運營的行業,且集團的人才梯隊也在不斷建立和優化,需要花很多時間在公司上,因為很多人需要我負責和共贏。」

孫政認為現在這個階段最有衝勁兒,那時候做事就是在沉澱積累,「現在成就感會強很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