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大戰番外 世界閃電戰的鼻祖-一位來自西漢19歲的少年

霽哥講歷史 發佈 2024-05-08T06:22:58.965275+00:00

閃電戰又名閃擊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種戰術,創建者是德國名將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希特勒德意志帝國最大時期疆域希特勒憑藉的閃電戰,打的世界各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就這讓希特勒引以為豪的閃電戰,其實早在我國的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人用過了。

閃電戰又名閃擊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種戰術,創建者是德國名將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希特勒憑藉的閃電戰,打的世界各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就這讓希特勒引以為豪的閃電戰,其實早在我國的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人用過了。而且運用的爐火純青,所有的戰役都是以少勝多,快如閃電。

而此人正是我們的少年將軍-霍去病。


第一次閃電戰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此次戰役,顯示出了霍去病不凡的軍事才能。

長途奔襲快速閃擊,在當時來說,是絕對沒有人敢想的。

軍隊的長途奔襲,首先要解決糧草補給的問題。然後是深入敵後的嚮導問題。


萬一走錯了路,那可是九死一生的結局。

萬一戰敗,軍隊接應撤退的問題。各種作戰的必備因素決定了當時的大穿插,大縱深,的作戰思想都是帶有冒險性的。

所以霍去病,已改傳統的一馬一車為一車(ju)的戰略戰術。把車去掉,只留下了戰馬和騎兵。這樣可以使軍隊的行軍速度更快;可以不受地形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山溝,窪地,三川,樹林皆可行軍。

閃電戰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襲、集中。

戰略上整體協同,全局性強,戰術上精妙奇特,靈活多變,以超出對手反應的速度對敵人實行閃電般的打擊,霍去病也不愧為閃電戰的祖師爺。

第二次閃電戰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

霍去病再次採用閃電戰,僅率1萬輕騎就將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

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

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第三次閃電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在漠北之戰中,霍部帶著的傾一國之力準備的物資捨棄不用,反常地取食於敵,就是在漠北想辦法補充軍需物資,並任用匈奴裔武人。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所以世界閃電戰歷史的話,中國是第一個。

而且是來自一個當時只有19歲的少年,雖然他並不普通,但是少年志則國志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

關鍵字: